2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3. 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家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對通俗易懂的故事的學習來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意境.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在詩中所包含的思鄉之情,并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與詩人產生共鳴。
教學準備:
教師:1.準備課件。2.收集課外詩。
學生:1.復習生字詞,熟讀課文。2、收集有關思念親人、家鄉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 復習生字詞
抽生讀、齊讀,穿插起來進行。
二、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圖 ,(出示課件:王維圖)
你想知道什么?(生質疑,師在課件中用“?”表示)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出示題目)
齊讀課題。
三、回顧全文,整體感知,學習第一行古詩
1、默讀全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根據回答板書要點:王維 重陽)
你對王維有哪些了解?(生答到第一自然段,齊讀。出示古詩第一行:是啊,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已經兩年了。)
你還知道些什么?(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第二自然段)
(假設1:生答到王維寫的詩:會讀嗎?一起來讀一讀吧。
王維看到了什么,才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生答)
(假設2:學生答到“重陽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王維更加思念親人”,問家家戶戶是怎樣歡度節日的?)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引出第二行古詩
(課件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一起來讀一讀,你的頭腦中想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理解:扶老攜幼、興高采烈)
2、抽生讀、齊讀。(注意突出熱鬧的氣氛、高興的心情)
3、(課件點出“興高采烈”)你能用“興高采烈”造句嗎?
抽生造句。
4、大家真高興啊,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引讀:思念家鄉的親人)
(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抽生讀,評價(注意“倍思親”)
齊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引出古詩三、四行
1、看,王維看著遠方,他在想什么呢?
2、孩子們,請自由大聲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完成的孩子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誰讀得好,說得好?同時,聽的孩子注意認真聽,聽別人哪兒讀得好,如果有建議也可以告訴他。
4、抽生匯報。
(第一、二句:高興)他做了什么事高興?(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
孩子們,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做動作)高興嗎?
抽生讀。
齊讀。
(第三句:寂寞、難過、遺憾)他為什么感到難過?(因為王維不能和兄弟們見面)
為什么不能和兄弟們見面?(因為兄弟們在家鄉,王維在長安)
是啊,這就是“天各一方”(讀得又慢又長),怎么讀才能讀出難過?自己讀一讀。
抽生讀。
齊讀。(第四句:思念)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能給“一定”換個詞嗎?(肯定)
瞧,兄弟們真的在登高,(出示課件:兄弟登高圖)他們會說點什么?
抽生答(課件出示王維時隱時現圖)。
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也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于是王維又寫下了這樣兩行,(出示三.四行古詩)
抽生讀
齊讀。
六、朗讀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