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學生自讀、思考后,交流自己的發現,再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發明家一起思考,認真讀書,潛心涵泳,獲得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
4、鐵屋子只能保護自己,一點兒獲得勝利的機會都沒有,怎么能拿去和別人比賽呢?這個問題真讓人頭疼,也一直困惑著發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終于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學生接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號?表示什么意思?(板書:槍炮)看大屏幕(裝上槍炮的鐵屋子),這樣的鐵屋子可以坐著去和別人比賽了嗎?為什么?相機板書:坦克。(大屏幕演示裝上槍炮的鐵屋子又裝上了輪子、履帶變成了能跑的坦克。)
5、請大家聯系課文、看著板書,說一說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指名說,自由練說,再指名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復述,了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完成對文本語言的內化。)
6、坦克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板書:合二為一),集合優點的結果怎樣?課文中的哪個詞能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勾畫,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顯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顯神威的錄象片段),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抓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感悟,感受坦克集別人的優點于一身的威力,與文本進一步交流。)
四、暢談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哪兒是用單獨的矛和盾作戰能比的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這段話,你能聯系課文,看著板書,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嗎?
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嗎?矛隊、盾隊比賽說。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對文本重點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對文本的價值取向也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五、升華理解,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同時,在這節語文課上,矛隊和盾隊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勝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大家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誰善于把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上、生活中,象發明家那樣,多觀察、多思考,學習別人的優點,發明或改進更多的東西,早日邁入勝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設計意圖:讓貫穿始終的學習活動矛隊、盾隊的劃分有個交待,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價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體會。)
六、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進攻自衛合二為一
槍炮鐵屋子坦克
注:“矛、盾、集”以紅色田字格作底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