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2)師引導:你們都讀讀這3個自然段,你是從哪感受到“我”認為他們這種想法不能實現的?(自己讀)(指名讀出有關的句子) (學生邊說,相應的句子隨機變成紅色:“這易拉罐能賣多少錢?”賣易拉罐買汽車?這中間的距離在我看來無疑比從地球到月球還遠。“這能行嗎?” )(3)為什么“我”覺得他們的想法不能實現呢?我們可以粗略的算一筆賬:按我國算,一個易拉罐可以賺5分錢,買一輛普通型低檔汽車大約要4萬元左右,也就是4000000分,小哥兒倆就要賣掉800000個易拉罐。800000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呀!這中間的距離在我看來無疑比地球到月球還遠。你們知道嗎?地球到月球到底有多遠?大約38萬公里,簡直太遙遠了,可我卻認為,小兄弟倆靠賣易拉罐買輛汽車的想法簡直比這個還遙遠,可以說是遙不可及。對此,我怎么能相信呢?(隨機出示課件: 5分 4萬元= 4000000分 800000個 )(4)請你讀讀7——9自然段,讀出我懷疑的語氣。(再打出句子,讓學生看著有語氣讀) 師:可是小哥倆兒講,他們要靠賣這個買一輛汽車。你從這句話感受到小哥倆兒是怎樣的人?(從小自立自強)過渡:隨著朋友的介紹,我對小哥兒倆有了更深的認識,逐漸從開始的不相信到后來相信他倆兒一定能實現自己的愿望。你又是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他倆兒一定能實現的?(學生接著匯報)(1)朋友講這是哥兒倆,就住在附近,每個星期天收集鄰居家的易拉罐,已經一年多了,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大雪紛飛,次次不落。 (學生說到著,打出上面句子。)引導:怎么從這你就看出我認為小哥兒倆的想法能夠實現了呢?(抓重點詞句,體會小哥兒倆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生說到重點詞句時,以下詞句“每個星期天”“已經一年多了”“無論”“還是”“次次不落”依次變成紅色。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理解后,引導學生有語氣朗讀出來:就讓我們都讀讀這句話,感受一下小哥兒倆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吧!(練習讀——指名讀——齊讀)師:你還從哪感受到我認為他們的想法能夠實現?(2)他們說是仔細算過的,哥哥達到駕駛車的法定年齡時就能買上車了。(學生說道,隨機打出此句話) 師問:怎么從這句話你就能感受到他倆兒的想法能夠實現? 如果把“仔細”去掉,你再讀讀,覺得怎么樣?再讀原句,感受一下小哥兒倆買車的決心。 師敘述:我們也來算一筆賬。你知道我國法定可以駕駛汽車的年齡嗎?(18周歲)美國和我們中國差不多一樣大。哥哥現在多大?到18周歲還有4年,一年52個星期,4年就是208個星期,而他們兄弟倆已經堅持收易拉罐一年多了,加上這一年,那就是260個星期。260個星期要收大約8000000個易拉罐才夠買一輛汽車呢,你覺得他倆能做到嗎?為什么? 再回到第6自然段中那句話,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