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
教學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列寧是怎樣喜愛灰雀的,了解捉鳥的孩子是在列寧愛鳥的影響下,自覺改正錯誤的。
2.從課文內容中懂得做錯了事,要勇于改正,做誠實的孩子。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理解練習2題中的兩個句子,初步學習給基本句式擴充附加成分。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的第二至十三段是故事的主要部分。要指導學生通過有表情的朗讀,體會列寧因愛鳥而著急的心情;體會男孩兒矛盾到堅定到慚愧的思想感情,這是本課的重點。
理解列寧和男孩的對話,懂得小男孩和列寧說的話包含著的意思,這是本課的難點。解決這個難點的主要方法是理解句中的重點詞語,把前后文聯系起來理解句意。
1.男孩兒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薄耙欢〞w回來!”男孩兒堅定地說。
2.列寧看看男孩兒,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這幾天你到哪兒去了?”
教學思路:
通過課前預習,認讀生詞和詞語。在教學中,可通過理解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句子的意義;通過朗讀,結合課后思考練習1的問題,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列寧是怎樣愛鳥的,小男孩是怎樣自覺改正錯誤的,弄清列寧說小男孩是個“誠實的孩子”的原因,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詞語卡片(課后練3題)10張。放大的課文插圖(或投影圖片)兩張。寫有兩個句子的投影片(或小黑板)一塊。
課前要求:
、僮约簩W習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會正確書寫,組成課文中的詞語。
、谠谧x準生字字音的基礎上,練習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誰記得《蜜蜂引路》的內容?這個故事是講誰的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列寧很愛動腦筋,很喜歡觀察,很聰明。今天再學一個列寧的故事,打開18課,大家讀課題。(教師板書)
二、學習課題。
請同學注意“灰雀”的寫法。誰知道“灰雀”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灰雀”是一種鳥呢?課文中的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教師簡介:灰雀,是一種鳥,體形小,像麻雀,羽色多樣。鳴聲悅耳,可以喂養觀賞。野生的灰雀一群一群住在河谷、溪流、樹林中。食樺樹、柳樹、榆樹的葉子和種子。課文中說的灰雀為紅腹灰雀,在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和烏蘇里江一帶都能見到。(出示插圖,認識灰雀的外形。)
三、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讀得流利。
1.請同學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的讀音。(用生字卡或投影片)
著重練習讀:
sàn rě zhā
散 惹 渣
3.請三名同學輪讀全文。大家注意聽,是否讀得正確、流利。(讀后糾正,練習讀)
四、分別讀課文的三部分,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理順課文敘述的順序。
1.按照思考題1的問題,讀相應的段落,理解有關詞語。
第一自然段,畫出回答兩個問題的句子,讀一讀;理解詞語:郊外——城市周圍的地區。誰能說一個例子?(結合當地實際講,句式有兩種:①××市的郊外有一個展覽館。②我市的農業展覽館在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