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
散步——隨便走走,休息的一種方式。
面包渣——渣,碎末兒。面包末兒。
第二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先說思考練習第二題,再默讀課文。想想,哪一段寫發現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到哪一段寫它又回來了?哪一句?哪個字?理解詞語:或者——表示兩個中必有一個,課文中是怎樣的意思?哪兩個理由?(飛走了,凍死了)這句話怎樣理解?(不是飛走了,就是凍死了;不是凍死了,就是飛走了)
第十三自然段。先讀思考練習第3題,哪句話是講這個問題的?讀句子,用筆畫出。
2.教師按順序概述課文內容。(用上先……接著……最后)
3.老師讀課后思考練習1的問題,學生齊讀相應的課文內容。重點讀其中的詞語(出示詞卡)。
五、布置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默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回憶,簡述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二、按順序學習,理解課文內容。
讀第一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
2.讀第1、2句,這兩句話告訴我們這篇課文的什么內容?(時間:冬天;地點:公園;人物:列寧)
3.讀3、4、5句,這三句話告訴我們什么?(列寧在公園里看到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愛。)為什么說這三只灰雀惹人喜愛?(或者:這三只灰雀怎么會惹人喜愛的?)課文中的這三句話是怎樣描述的?(先說看到了三只灰雀,再說它們胸脯的毛色,最后說它們的樣子及叫聲)。誰能清楚地告訴大家,這三只灰雀惹人喜愛的地方有幾個?一個一個說清楚。誰能說說“惹人喜愛”是什么意思?“惹人”是什么意思?“惹”這個字的意思是什么?(引起)“非常”說明什么?是什么引起人們的喜愛之情?(是這三只灰雀的毛色、樣子、叫聲)“惹”字還可換一個什么字,句意不變?(招、引)
4.讀最后一句,大家把“每次”、“都要停”、“仰望”、“經常”用小圓圈畫住。自己默讀這一句,體會這些詞語都是講什么意思的?
5.讀第一段,想想這一段主要講了幾個意思?用“‖”分開。這三個意思里主要講哪個意思?(板書:喜愛)
三、分角色朗讀第2至12自然段。體會列寧和男孩兒的思想感情,明白胸脯深紅的灰雀到哪兒去了,又是怎么回來的。
1.請三個同學分角色朗讀。大家注意他們是不是把列寧和男孩兒扮演好了。
2.請扮演列寧的同學再讀列寧說的話,讀后說說自己說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大家說說是不是聽出來了。(焦急、擔心、惋惜、高興)這位同學讀時,哪些字、詞很突出?說明這些字詞突出地表達了列寧當時的心情,請同學用“。。”在字下畫出。(同時理解詞意:自言自語、可惜)
3.請扮演男孩的同學再讀男孩說的話,讀后也說說自己讀時的心情,心里想什么?自己的這種心情突出地表現在哪些字詞上?
分別理解男孩說的話:先是支吾著回答,后是肯定地說,最后是堅定地說。為什么由“沒看見”變成“一定會飛回來!”?(因為受到列寧的感染和教育)列寧的什么表現教育了男孩?
4.齊讀11、12自然段,理解“果然”和前文的“一定會飛回來”照應。這只不見了的灰雀到底去了哪兒?怎么回來的?你從哪里知道的?(男孩“低著頭”——認錯、慚愧;列寧看看、又看看、微笑著——明白了秘密,不會責怪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