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
《七顆鉆石》是人教社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神奇的童話故事,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教學評析
本課是一篇神奇的童話故事,描寫了地球上大旱災,小姑娘為媽媽找水喝的經歷。課文是以水罐的變化為線索,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受“愛心”是教學的重點。這篇課文有著鮮明的主題教育,我們在教學時,要把握主題教育與語文基礎訓練的和諧統一。
縱貫案例一可以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總體設計是抓住“主題”體會表達。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章所反映的主題是什么?那就是孝心、關心、善心、同情心,這些歸結起來就是“愛心”。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初讀課文后,不用細心地分析,就能理解到這個層次。抓住文章的主旨,我想接下來的重點,就應該是讓學生體會,這樣的愛心是怎么表達出來。怎么表達的呢?無非就是讓學生抓住主要的事件和描寫事件的句子以及詞語。要體會這些句子和詞語表達的含義,以及情感色彩。教學時,要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的表達,尊重學生多元的感受,體現閱讀是“對話”過程。
2.特別關注的是語言的表達。例如,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是小女孩的愛心,是媽媽的愛心,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那么,你從課文中,那些詞和句子體會到了小女孩對母親的孝心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畫一畫!边@樣的引導就是讓學生讀進文本,體會文本,文本的主題意義是通過語句來表達的,沒有語句的分析,就不是語文能力的訓練。語文是“咬文嚼字”的語文。例如,學生體驗孩子的孝心,找到“我從‘一天夜里’看出小姑娘非常的勇敢。她自己一個人,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說明她對母親很關心!庇秩鐚W生說: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里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我抓住了‘竟’這個詞。說明了水罐很神奇!边有“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我從‘喜出望外’這個詞,感受到小姑娘特別的高興。因為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事,非常地高興?”有了詞句的透析,才能體會出文章所表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