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風箏》教學設計
③“翩翩飛舞”是形容什么的?(蝴蝶)在這里指的是什么?(風箏)師引導:風箏雖然什么也不像,但它在孩子們的心中像蝴蝶一樣美麗,是孩子們心中的幸福鳥。你覺得此刻飛起來的僅僅是風箏嗎?隨著風箏一起飛起來的還有什么?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 心也飛起來了!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 快樂 也飛起來了!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 幸福 也飛起來了!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 激動也飛起來了!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 自豪 也飛起來了! …… 飛箏越飛越高,我們的快樂也就——越飛越高!飛箏越飛越高,我們的幸福也就——越飛越高!
④ 我們拼命地奔跑,快活地喊叫,我們會喊叫什么呢?生1:幸福鳥!飛吧!飛到白云上去!生2:幸福鳥!快快飛,把我們的憧憬和希望也帶到天上去!生3:幸福鳥!加油!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你! ……
⑤ 這時,村里人看見了,說——放得這么高!你能在“說”的前面加一個詞嗎?村里人看見了,地說:“放得這么高!” 生1:村里人看見了,羨慕 地說:“放得這么高!” 生2:村里人看見了,驚奇 地說:“放得這么高!” …… 他們羨慕什么? 生1:羨慕風箏飛得這么高!生2:羨慕孩子們自由自在快樂的生活! ……
四、拓展積累,總結學法。
1、這讓老師想起了一首詩:《村居》高鼎(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提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齊讀。還有很多描寫風箏的詩文,請大家課后多搜集、互相交流。
2、總結學法。做風箏時孩子們精心地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放風箏時孩子們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我們從這些動作、心理描寫中體會到了孩子們的快樂,以后就可以用抓住人物動作、心理活動的方法體會人物的心情。在寫作文時也可能通過人物的動作、心理活動表達人物的心情。
教學反思:
1、夯實基礎,著眼訓練,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如果你要把閱讀課上到精致,絕不能忽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首先在字詞教學上,對多音字的處理非常細致,能引導學生區別不同讀音的用法;各種形式讀詞極大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并且能在讀中理解個別詞語的意思,并進行擴詞訓練。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相應的情境中,有機地滲透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想象、換詞等方式來理解詞語。概括主要內容也有明確的方法指導,能針對本文結果留有懸念,引導學生概括成一種情景。同時課文中還滲透對寫法的指導,這些都體現了訓練的扎實性。
2、挖掘空白,情景凸現,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語文課堂是生成的課堂,在某種程度上,便是師生依托文本,結合自身體驗,不斷尋求空白、填充空白、創造空白。抓住了空白,各種情感體驗在一起碰撞交流,極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感悟。本課在“孩子們精心地做著”部分引導學生想象做好了可以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不僅豐富了情景同時也巧妙地理解了“憧憬”的意思。“你覺得此刻飛起來的僅僅是風箏嗎?隨著風箏一起飛起來的還有什么?”“我們拼命地奔跑,快活地喊叫,我們會喊叫什么呢?”“村里人看見了, 地說:‘放得這么高!’”這些空白處引導學生想象都更好地再現了情景,讓學生的情感一步步地提升,在朗讀想象中不斷升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