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風箏》教學設計
空白處的想象能使畫面更加生動靈現,朗讀的感染更能激起學生內心的澎湃。本課的朗讀指導具有層次性,尤其對放風箏部分的師生配合讀更有效地凸現情景,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夸張引導,使孩子們的動作、語言,風箏的形態等都能在朗讀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讓孩子們感受到當時放風箏的就是我,內心與文本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教學點評:
1、本課充分體現學校的研究專題:培養學生主動概括。如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有方法指導,并且對本課特殊的結果作了特殊的處理;概括理解詞語的方法:查字典、換詞、聯系上下文等;概括作者的寫作方法:第一段總說,通過人物動作、心理活動體會人物心情。另外,還有概括感受、寫作順序等,對學生的訓練比較扎實,整個課堂很充實、飽滿,每一個環節都能做到讓學生有所得、有所提升。
2、本課的構思獨具匠心:教學中較多地把學生帶入當時的情境中,通過留白補充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畫面,進行角色的轉換,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挖掘當時的人物情感,并進行語言思維的訓練,在一步步激情的引導中,讓學生的情感逐步提升。同時,朗讀的指導很有層次性、感染性。通過讓學生想象,在學生有所悟的基礎上再通過導語的渲染、抓重點詞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與文本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