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2、同桌交流自學情況。
師:劃好交流一下,哪些句子能解釋哪一句詩的意思,把它們對上號。如有不同意見,要互相說說理由。
3、學習小組討論。
師:在四人學習小組內根據你們找的句子,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交流一下對古詩一二句的理解和體會。
(一)理解第一句詩
1、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生交流理解。
(1)相機點撥兩個“異”意思。
(2)句子比較: 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佳節就思親
說說兩句詩意、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佳節”在這指什么節日?(重陽節)
3、為什么重陽節這天,詩人會倍思親呢?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2)師: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要去登高游玩。那么,讀了課文你能想象出“家家戶戶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的情景嗎?
生說。——誰能讀出“更加思念”的味道?
有感情地讀第二段的第二句。
(3)師:他鄉如此熱鬧非凡,詩人卻一人在外,不能跟親人團聚,一種強烈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此時他會怎么想?
生交流。圈劃詩中的:思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的第三句。課文中,王維是怎么“思”的呢?讀讀描寫“思”的部分,“……”號表明他還在想什么呢?——想象,補白說一說。
(師:是啊!,十五歲的王維,年紀輕輕就離開父母,到異地求學。清明時節雨紛紛,他會想著家里祭祖掃墓的事兒;中秋節圓月高照,他會念著與家人團團圓圓吃月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兩年了,七百三十天,他舉目無親,沒一個親人相伴。現在,重陽節又到了,人們歡歡喜喜頭插茱萸,去登高望遠,而他呢,只能——讀! 全詩 )
師:同學們,當后人讀到詩中“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念起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家鄉。后來,這句詩就成了許多身處他鄉的“游子”表達感受的千古佳句。
(4)小結:第二段幫助我們理解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體會到了詩人思念親人的情感,全段用熱鬧的場景襯托了詩人的孤獨。 詩人寫詩時的背景材料對我們理解古詩是多么重要啊。——學習這樣的課文,就要特別注意哪些語段,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中的詩,理解詩中的字詞。
(5)認一認游戲。鞏固認讀本課的一類字。
書寫。引導先觀察字的形狀特點, 指導書寫“重、幼、采、佳” ,描紅一類字。
下節課,我們再繼續深入理解后兩句詩,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