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燕子
5.我們再來看課文,你覺得這一節中哪一句寫得更美些?
學習第四自然段。
1.上節寫燕子飛行的美,其實燕子停在那兒又有另一種美。
2.看圖,你們覺得停在電線上的燕子,這情景象什么?課文上打了一個很美的比喻。△為什么說是"幾痕電線"不說"幾根電線?(板書:幾痕)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這電線上,這"落"字你覺得怎么樣?(板書:落)
△課文最后不只說"這多么像曲譜啊"還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覺得好在哪兒?這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板書:像正待演奏的曲譜)
3.指導朗讀:這兩節具體寫出了燕子給春天帶來的生趣。寫動態的美,朗讀的速度應該怎么樣?語調也可以怎么樣?第四節,寫靜態的美,速度和語調又應該有什么變化呢?語氣適當加強些。
同學們以燕子的身份復述這篇課文。2、學生觀察圖畫。生讀文回答。1、 學生聯系課文進行語言訓練。5、學生利用掌握的學習方法賞析句子。2、學生看圖、思考、回答問題。3、學生練習朗讀。學生練習復述。課外資料:鳥兒為什么不會觸電電流通過人或動物的身體造成傷害,稱為觸電。可我們經常看到,一群群的燕子、麻雀或鴿子,飛到高壓電線上站立嬉戲,卻沒有一只觸電身亡。鳥兒為什么不會觸電呢?
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按圖示的電路接好小燈泡和電池組,你會發現甲燈泡亮了,而乙燈泡卻不亮。原因是甲燈泡的兩個“腳”跨接在電源兩端的電壓在源源不斷地從橋上通過,從而形成了電流。電流使燈絲發出光和熱。再看乙燈泡的兩個“腳”,你會發現,它是“站”在同一根電線上的,不會有電壓落在上面,當然燈絲里不會有電流通過,電珠就不會發出光亮來。
從這個實驗里,我們不難看出,站在高壓線上的小鳥,與乙燈泡很相似,是站在同一根電線上的,在小鳥的兩只腳之間不會有電壓存在,也就不會有電流從它身上通過,所以小鳥不會觸電。
不過,如果鳥兒的身體同時接觸到兩根電線,或者站在電線上的鳥在不絕緣的電桿或架上磨嘴巴,就會有電流從鳥兒身上流過,使它觸電身亡。正因為如此,人們在高壓輸電線電桿上固定電線的鐵架與電線之間,總是隔著一個長長的絕緣瓷瓶,它既可起到保護鳥類免遭觸電的作用,又可避免由于鳥類觸電而發生的停電事故。
燕子、拙燕、觀音燕
鑒別特征:
鑒別特征額、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橫帶,下體余部白無條紋,上體余部均為輝藍黑色。地理分布為留鳥。
生態:
生態多見于居民點附近的空中、建筑物、電線上等。耐飛,覓食和營巢時來回不停,往往在飛行時伴隨發出“咝咝”聲。尋食時,一面飛行一面張著嘴把飛蟲迎入嘴內。以小型昆蟲為食。3-8 月繁殖,巢筑于屋檐下或橫梁上,用泥土混和稻草、羽毛構成半碗狀,內墊細草根和羽毛,雌雄二鳥合同銜泥作巢。
經濟意義:
主要以蚊、蠅等昆蟲為主食,是眾所周知的益鳥,群眾時代有保護燕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