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預習復習”教學設計
“自主預習復習”教學設計
[案例]
一、談話引入
1、教師:新學期,新的一輪學習又將開始。古人常說:“溫故而知新”。老師想請大家回憶一下,過去的時間里你養成了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教師適時點撥鼓勵)
2、師:大家說得真好。這些好習慣就像一塊塊基石,基石越多越穩,你人生的大廈就會建得越高越牢。今天,我們又將為這大廈再增添一塊新的基石,那就是——自主預習復習。
二、說說預習要求
1、師:對于我們三年級學生來說,應該怎樣去預習呢?請大家把書打開,看第一幅圖。(指名讀圖內教師板書)
2、師: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大家聽一聽與這位同學的有什么不同?(強調“自讀”、“自學”兩詞,故意讀得重一點。學生馬上能回答:自讀、自學讀得很突出。)
3、師問:知道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讀嗎?開動你們的小腦瓜想一想。(生思索討論后回答:老師是想告訴我們:預習要自己去讀,自己去學)
三、夸夸圖上的同學
1、師:(出示1、2、3頁掛圖)圖上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已學會了預習。瞧,他們預習得多認真啊!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圖,夸夸這些圖上的同學。
2、(生仔細觀察圖畫,討論后舉手發言)
生1:我來夸第一頁第二幅圖上的小朋友,他們全班正在認真地自讀課文。每一個小朋友都是那么地投入。
生2:我夸這幅(指著交流圖),這些同學還分組交流自己的預習呢。我想他們一定談得很熱烈。
生3:我要夸夸這位女小朋友(二頁小圖),她一邊讀書,一邊還在課文上做記號。她讓我明白了,預習也要動動筆。
……
四、比比誰已會預習
1、師:剛才大家都夸了圖上的同學,也更清楚地知道了該怎樣去預習。現在,老師就想展開一項預習比賽,看看誰已學會。請大家翻到第一課《長城和運河》。
2、再次學習預習要求,開展小組間預習比賽。師巡回指導。
3、以小組間優勝者比讀形式檢查預習效果。師相機指出:遇到不懂可問字典、問同學、問老師。
五、總結延伸
1師:通過預習比賽,老師看到同學們在課堂上已學會了預習。但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預習作業大多數時間還應在課外完成。請同學們再看看三頁下面的大圖和小圖,說說你在課外怎樣進行預習。(生觀察感悟后回答)
2、小結:自覺預習復習是一種很好的習慣。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當你養成自讀、自學的習慣,你就會發現學習十分輕松,充滿了樂趣。所以,趕快把這塊習慣基石加入你大廈地基中吧!別忘了,它叫——(師指課題,生齊讀:自主預習復習)
[評析]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將會終身受益。課標也向我們提出,要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而學會預習課文就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果學生能充分地自覺地去預習課文,學習課文時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接受變為發現,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該案例中,教師注重調動學生已有習慣經驗,由已知走向未知。既遵循了習慣要“抓反復、反復抓”的規律,又把孩子領進新的習慣殿堂,給學生注入了學習的動力。我們知道,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教者通過“說說預習的要求”、“夸夸圖上的同學”等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去主動發現、主動觀察、主動交流,幫助學生儲存和建構一定數量的“相似塊”,又以“比比誰已會預習”這一創造性活動,幫助學生實現“內化”。“總結延伸”更體現著教者關注全程的良好意識,不僅關注課內,而且關注課外;不僅關注現在,更關注將來。因為,習慣養成乃個人之事,讓學生多實踐、多體驗、多歷練應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