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導學案(精選15篇)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體會懂得關心別人,體會用愛心對待生活。
學習重點:憑借水罐的一次次變化,朗讀感悟,體會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靈。
學習難點: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學習流程:
一、展示上節課的學習成果。
1、通過學習我知道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 )寫的一篇( )故事。
2、我會正確讀以下詞語。
鉆石 焦渴 水罐 竟然 悲哀 舔干凈 反正
遞給 湊成 絆倒 唾沫 涌出 咽下 新鮮
干涸 一瞬間 忍不住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3、我知道課文講了這樣的一件事:
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了( ),許多人和( )都( ),一個( )為生病的母親( ),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 ),最后水罐里跳出了( ),涌出了( )。
二、自讀自悟 合作交流 。
1.用——標出水罐發生變化的句子,邊劃邊想這些句子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并在小組內讀讀試試。
2.用~~~~~~標出水罐發生變化的原因,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是怎樣理解的?
三、匯報學習結果,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生讀水罐發生變化的句子。
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 )
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 ( )
罐子里的水還是( )。
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 )
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 )
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 ),接著從里面涌出了( )。
師:這些句子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生:
指名讀,齊讀(師指導朗讀)
2.生讀“水罐發生變化的原因”的句子。
指名說說自己的理解。
師:總而言之,是什么讓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3.出示第一段和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讓學生再一次體會愛心巨大而又神奇的力量。
四、探究
為什么課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變化”“一罐水”等作題目,而用“七顆鉆石”?
五、讀了這個故事,你是怎樣想的?
交流:在生活中,你應該怎樣做呢?(情感教育:讓學生學會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六、課堂小結:
七、課后拓展: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近義詞:
一瞬間( ) 突然( )
反義詞:
干旱( ) 清澈( )
巨大( ) 新鮮( )
2、按課文內容填空。
①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這個過路人。
a.“咽了一口唾沫”說明:
b.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了:
②水罐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是因為
八、板書設計
19 七顆鉆石
愛
空——滿——銀——金——鉆石——水流
九、課后反思: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2
溫馨寄語: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學習目標:
1、借助文中注音認真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丟字,不破句。
2、借助文中拼音認識“竟、匆、絆”等8個字,正確書寫 “渴、罐、累”等15個生字,正確書寫詞語“鉆石、焦渴、水罐”等11個詞語。結合上下文理解“焦渴、喜出望外”的意思。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知識鏈接: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出身貴族,但他同情被壓迫的農奴。他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代表作有中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復活》等。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一、讀一讀
1、我會借助文中拼音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于難讀的句子我還要多讀幾遍,爭取讀好。
2、我還要和同桌比賽讀,看誰讀得好。
二、說一說
通過讀課文我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做一做
1、(1)我會給橫格中的生字注音,自讀兩遍。
(2)給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組詞,并說給同桌聽。
2、我會正確讀出下面的詞語。
鉆石 焦渴 水罐 舔一舔 哀求 吞咽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涌出 唾沫 遞給 湊上去 勞累 竟然 忍不住 清澈新鮮
其中易讀錯的字是: ,易寫錯的字是: 。其中的多音字是 ,我會給另外一個音組詞 。我知道“焦渴、喜出望外”的意思 、 。
四、問一問:通過讀課文,我還有一些疑問想和大家交流。
交流分享
對學、組內群學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
班級大組展示
學后小結
當堂檢測
1、看拼音寫詞語。
zuàn shí jiāo kě tuò mo xīn xiān
( ) ( ) ( ) ( )
shuǐ ɡuan cōnɡ cōnɡ mánɡ mánɡ xǐ chū wàng wài
( ) ( ) ( )
2、形近字組詞
勇( )沫 ( )奏( )唾( )
涌( )味 ( )湊( )錘( )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自讀、賽讀等形式熟讀課文,讀出美好的感情。
2、通過默讀課文,找一找水罐發生了什么變化,說一說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到了什么。
3、通過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加入想象講一講這個故事。
課前引橋:
1、班內默寫容易寫錯的生字詞。
2、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學習過程:
1、這篇童話寫得真美,我要帶著美好的感情來讀一讀,讀出贊美之情。
2、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一天也不能離開水。我要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一段,讀出當時水的重要性。
3、小姑娘的經歷多么奇妙,我來默讀2、3段,找一找水罐發生了哪些變化,說一說從水罐一次次的變化中體會到了什么。
4、這篇童話故事美麗的結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我想帶著我的理解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用“七顆鉆石”為題目?
拓展延伸:
這個故事真神奇,我要展開想象講講這個故事。
交流分享
對學、組內群學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
班級展示解疑
學后小結
當堂檢測:
1、水罐發生了一次次神奇的變化,主要有:空木水罐——(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 )——金水罐——( ),在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我體會到是 的力量使它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2、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一想起病中的媽媽,就趕緊抱著水罐往家跑去。
(1)造句:一…就…
(2)結合劃橫線的詞語,讀這句話我體會到 。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3
學習要求: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習重難點:
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發生的一次次變化體會愛心的神情力量。
2、學習完這個神奇的愛心故事,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初學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脈絡。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學習過程:
一、學生預習
(一)自學生字新詞。
1、會讀下列生字和拼音。
kě lèi jìng cōng āi fǎn guàn dì rěn còu yàn tuò mò yǒng
焦渴 累倒 畢竟 匆忙 哀痛 反正 水罐 傳遞 忍不住 湊成 咽下 唾 沫 涌出
2、我不會讀的字 ,我覺得很難寫的字 。 我會給這些字找朋友,如:渴-喝,
3、利用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焦渴 瞬間 干涸
(二)學生自學課文
1、朗讀課文,標出課文自然段的序號。
2、朗讀課文,想想課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什么時間,誰干什么,有什么變化,結果如何)
3、課文共 個自然段, 段講了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干渴而死;
段講了小姑娘拿著水罐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水罐一次次發生變化,最終水罐里涌出水流,跳出七顆鉆石升上天空,變成了七顆星星。
二、檢查預習題
1、匯報學生字情況。
2、說一說,學生字時有困難嗎?你是怎么做的?
三、交流討論
1、小組討論(二)題。
2、全班交流匯報。
四、鞏固練習。
練習冊p27題一、題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2、通過學習,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習過程:
一、預習課文。
1、看拼音寫漢字
tuo mo shui guan yong chu bi jing ai tong
( ) ( ) ( ) ( ) ( )
tian shi di guo lai ren zhu cou cheng wu ye
( ) ( ) ( ) ( ) ( )
2、全文主要寫的是誰?( )是圍繞什么事展開的?( )什么東西在不斷的變化?( )
二、學習反饋
1、默寫預習題中的詞語。
2、討論回答預習題2.
三、研讀課文,分組合作交流
1、朗讀第一自然段,你能讀懂什么?
2、朗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小姑娘的水罐發生了幾次變化,結果怎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你喜歡小姑娘嗎?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課文題目是《七顆鉆石》,有什么樣的含義?
2、想象:如果小姑娘的水罐沒有變化,也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過路人討水喝會怎樣說、怎樣做呢?
五、鞏固練習
練習冊p27題3、題4.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4
教學目標:
1、從感悟描寫水罐一次次變化的語言文字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2、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七顆鉆石》。首先我們復習一下昨天學習的字詞。
2、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認讀。
3、最后一行的詞語請大家一起讀:旱災 干涸 干枯 焦渴
4、看到這四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二、初步感知,理清脈絡
1、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叢林也都干枯,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這個時候,對于地球上這些可憐的生命來說,水就是——生的希望。為了生的希望,為了母親的健康,一個小女孩在一天夜里手捧著水罐走出了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在找水的過程中,小姑娘的水罐發生了許多神奇的變化。你們通過課前預習都找到答案了嗎?和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說發生了哪些變化?然后完成自學提示練習。
2、學生板書水罐的變化。
3、針對學生板書糾錯或補充。
三、深入理解,感悟愛心
1、水罐的變化是如此的神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它發生了這些變化呢?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給你們的學習錦囊,討論學習。
要求:分小組解決問題。1、2小組解決水罐為什么會由空的,變成滿的?3、4小組找出水罐為什么會變成銀的?5、6小組解決水罐為什么會變成金的?7、8小組解決水罐為什么會跳出鉆石、涌出水流?
2、小組討論、交流。把討論的結果寫在黑板上。
3、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談感受,其他小組補充。
4、小結:正是小姑娘和母親之間這深深的、濃濃的愛,以及她對小動物、過路人這無私廣博的愛融合在一起,匯成了一股濃濃的愛流,(板書:畫心)是愛心創造了奇跡,地球上終于有了新鮮的水流。
四、感情朗讀,深化情感
1、多么感人的童話故事啊,讓我們把這些動人的句子再讀一讀,感受小姑娘善良純潔的心靈。
2、出示句子,學生自由朗讀。
3、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議。
五、結合自身,升華主題
1、正是因為有了愛,我們現在每天才能夠快樂、幸福的生活。能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愛,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呢?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討論一個溫馨的話題——愛是什么?你感受到的愛是什么樣的?
2、同學們確實長大了,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父母、長輩、老師、同學的關愛,你們有沒有想過,在感受愛的同時,也要付出一些愛呢?你想把愛獻給誰呢?又會怎樣去做呢?
3、除了身邊的人,我們還可以把愛獻給動物和植物呢!看小動物受傷了,你愿不愿幫它,看見小草倒了,愿不愿把它扶起來呢?
4、同學們拿出你愛心卡,把你感受到的愛,和想付出的愛,寫在上面好嗎?寫好的同學,把它貼在黑板上。(音樂:愛的奉獻)
5、老師看到了你們親手做的愛心卡,感受到了你們濃濃的愛,也體會到了付出和被愛是同樣的幸福。老師希望你們盡情地享受愛,也大方地去付出愛。就像歌曲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六、布置作業,拓展練筆
選擇下面其中一個情節,展開想象編故事。
①小姑娘出門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她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
②小狗把小姑娘絆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經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
③從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大地上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5
學習目標:
1.本課要求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鉆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遞給、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鮮”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重難點:
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發生了哪些變化。
2、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與七顆鉆石的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課時:2
教學時間: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教學目標
1、直接導入。
2、出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讀懂課文,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導學生自學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自學提示:
a)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b) 邊讀邊想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
1、讀準字音,辨析字形
干涸( ) 水( )guàn 舔( )凈 一瞬( )間
咽( )喉 咽( )唾沫 嗚咽( )
2、多音字練習。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 )在草地上睡著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顆鉆(zuàn zuān )石。
3、指導"股"和"澈"的書寫,學生練習
股:右半部的上邊第二筆是"└ "不是" 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間的"月"第二筆是"丨"。
五、學生討論、更正,教師點撥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起因:缺水
經過:變化
結果:星星
六、當堂訓練
目標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教學目標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七顆鉆石》
2、出示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3.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二、指導學生自學
出示自學提示,學生默讀記憶。
默讀課文,想一想,水罐發生了幾次變化?每次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畫出關鍵詞語,并做簡單標注。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學生討論、更正,教師點撥
(一)感受“缺水”。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關鍵詞: “干涸、干枯、焦渴”。
(二)體會“變化”。
第一次“變化”。
(1)誰來說說第一次“變化”的原因。
先從書中找出相關語句來回答;再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簡答。
(2)這么漆黑的夜晚,一個小姑娘竟走出家門找水,水好找嗎?從那兒可以看出來?
我們可以想象:小姑娘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盡了——(生答),最后終于累得——(生答)。指名讀這部分內容,要讀出尋水的艱難。
(3)想象小姑娘睡著了他會做些什么夢。(魂牽夢縈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媽媽)
(4)正是因為小姑娘這份深深的孝心感動了上帝,給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導用“喜出望外”說話。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6)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要讀出小姑娘尋水的艱難、尋到水的驚喜和送水的急切。
第二次“變化”。
(1)誰來說說這一次“變化”的原因。
(2)小姑娘把水倒一點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凈了,變得歡喜起來。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銀的啦。
(3)讀讀這段話,有什么感想?
(4)師述:這么寶貴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卻舍得給小狗喝。她關心他人,甚至是動物,卻唯獨把自己給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質又一次感動了上帝,因此水罐竟變成銀的啦。指名讀這段話。
(5)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看看還有沒有讓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為什么沒有灑一滴?)
學生自由談談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給了她又一個奇跡)
(6)朗讀第三自然段。(指名給這個自然段的朗讀提提建議。)
第三次“變化”。
(1)說說這一次變化又是什么原因?
(2)媽媽為什么不喝水?
師述:是因為母愛,是母愛讓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獻出自己的生命,保護女兒的生命,母愛是多么的無私,多么的偉大!
(3)讀一讀第四自然段,讓我們這些做子女的一起來體會一下這深深的,偉大的母愛。
第四次“變化”
(1)這次變化因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說明了什么?她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3)師述:學到這兒,同學們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給深深感動,她不僅關心自己的親人母親,而且也關心毫不相關過路人,甚至關心一只動物小狗,她的心里裝的全是別人,卻獨獨沒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偉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話要對她講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動,所以——(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鮮的水流。)
想象:此時罐子里的水不斷的涌出,小姑娘會怎么做呢?
五、當堂訓練:指名看著黑板說出四次變化的原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
板書設計: 七顆鉆石
缺水 變化 星星
愛心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一次次的變化,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通話豐富的想象力。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從水罐的一次次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難點:感悟故事中作者神奇的想象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您們見過鉆石嗎?鉆石是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鉆石有關的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通順,讀流利。
2、檢查預習情況:開火車認讀生字生詞,教師相機指導。
3、默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三、再讀課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這段講了什么內容?
(2)從哪里看出這是大旱災?
(3)干涸是什么意思?焦渴是什么意思?
(4)從這幾個詞中體會到什么?
2、齊讀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探究課文
1、自由讀2——3自然段,質疑:為什么水罐一次次的發生變化?
2、默讀課文,思考:水罐發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邊讀便用波浪線劃下來。
3、全班交流
(1) 當她醒來,拿起水罐一看,罐子里競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a、 問什么小姑娘一覺醒來,水罐里會裝滿清澈新鮮的水?是什么力量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b、 小姑娘得到水后心情怎樣?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
(2)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的在地上放著,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
a、 小姑娘你干嘛那么匆忙,以致絆倒呀?
b、 絆倒了,水卻沒有灑,水罐又一次顯示了神奇的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3)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銀的了。
a、 木頭做的怎么會變成銀的呢?
b、 文章有兩處對小狗的描寫,你能模仿它當時的語言嗎?
(4)小姑娘把水送到母親跟前,病得快要死的母親卻把水讓給小姑娘,母親對小姑娘的愛使水罐由銀又變成金的了。
4、后來水又給了誰?水罐為什么又會發生變化?
5、師讀第4自然段看到這七顆星星你想說什么?
討論:問什么七顆鉆石會變成七顆星星?
三、總結全文
無私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四、板書設計
神 變出了水來 愛
奇 絆倒水未灑 心
的 由木變成銀 的
水 由銀變成金 力
罐 鉆石水流 量
《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情節簡單,但內涵比較深,它寄寓著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這就要求學生要用心去感悟,去領會教材。課后,我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進文本,抓主線
即以興趣為先導,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文本。借助水罐的一次次變化這條明線索,讓學生從水罐的變化中去感悟,去挖掘課文的內涵:是什么力量促使水罐有這樣的變化。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多次走進文本去尋找那條暗線索:愛心。積極地探尋,大膽地想象。抓住一明一暗這兩條線索,使學生能夠通過文本明白愛往往能創造出奇跡。
二.應走出文本
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是課程的建設者、創造者。而教材只是教學的材料,主要還是來源于現實生活。而我這節課上沒有為學生創設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互動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關注生活。沒有讓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我把學生的思路局限在文本中,以至學生每一步都被我牽著鼻子走。而出不了文本的主要原因是我在課堂上不夠煽情,情感不夠豐富,包括對學生的評價都不夠激qing。就像課文的開頭告訴我們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都干枯了,人和動物也因缺水而面臨危險。其實在這里是大可以做文章的,應把學生引出文本,讓他們就像置身在四處無水的地方,自然他們對水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這為上好本文的后面做了伏筆,可我這節課這里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
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情感熏陶。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7
一、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二、設計意圖
讀了課文,最初的認識是愛貫穿了始終!但總覺得認識不夠深入,后又細讀幾遍,頭腦中冒出了“生命”一詞,對,這是用“生命”搭建的愛!
1、復習導入──提出研學思路:
一上來,就直奔中心,扣住學生的心弦。我設計這樣兩個問題:
⑴ 這七顆鉆石是從哪里來的?還記得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出示一只水罐)
⑵ 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呢?
這些問題,意在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文中除了神奇的水罐外,還有“水”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生命之水。我用這樣的問題把學生帶入到童話中:
是呀,水是多么珍貴呀!可是水呢,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著旱災將毀滅一切時,一個奇跡發生了。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滿滿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這罐水是怎么來的呢?請小朋友認真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可以用筆劃劃關鍵詞句。
2、引領體悟──愛是變化的力量:
對媽媽的愛,對小動物的愛,對陌生人的愛,媽媽對孩子的愛……一切的愛使水罐不斷變化著。這部分是閱讀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變化是一次一次地在升級,怎樣讓學生能深入地理解語言呢?我著重引導學生來感悟理解“小姑娘對媽媽的愛。”讓學生先讀課文,然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扣住“夜里”“哪兒”“喜出望外”等詞語來展開豐富的想象,意在豐滿小姑娘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不斷挖掘出文本中蘊涵的濃濃情義來。
最后通過朗讀體會小姑娘對媽媽的一片孝心,真是這份真摯的愛感動了命運之神。使她擁有了這一罐清亮的水。
為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愛心”這一主題,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幾個故事情節:小姑娘為母親找水,小姑娘分水給小狗喝,母親讓水給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讓給過路人,從而得出“愛心”主題。應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變化。首先,最后一次變化應是在前幾次變化的基礎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選擇有違“愛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顆鉆石,涌出清澈又新鮮的水流。為幫助理解這次變化的重要性,可讓學生結合第一自然段來想象愛心帶來的神奇變化: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大地一片荒蕪的景象,而現在從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人、動物、植物乃至大地將會……可引導學生想象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還可以讓學生想象,如果沒有“愛心”,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體會這篇童話的內涵。也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結合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愛心”的故事來談談愛心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延伸閱讀──愛是真實的奇跡:
雖然愛的內容不同,但愛的意義是相同的,是愛創造了故事中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學到這兒,學生對課文語言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僅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變化的原因是“愛”。對作者的意圖還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學生提出疑問:
⑴ 為什么不把鉆石留給小姑娘她們,而讓它飛上天變成了星星呢?
(讓愛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告訴我們,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跡,充滿希望;播種愛,就會收獲愛……要像小姑娘一樣,都有一顆美好的心。由愛而生的七顆鉆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訴人們,讓愛成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⑵ 讀完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愛是真實的奇跡。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愛,到處有奇跡發生。所有這一切都在“愛心”中發展,這樣的愛都是用生命編織的!板書的最后,就完成一顆“紅紅的愛心”。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8
我讀《七顆鉆石》這篇文章的第一感覺是,這里能找到許多“大愛”,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篇“愛的集中”文。所以,引領學生反復閱讀,層層思考,悟出一點一波三折之美,感受趣的存在之后,應該把學生引到這種愛之中。
一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這個愛學生可以一下子抓到,讀“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這兩句話,要一字字地讀,要一個字一個字走進孩子的心靈。小姑娘得到水后,“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一想起病中的媽媽,就趕緊抱著水罐往家跑去。”“一……就……”那種愛也能在讀中得到。
二是小姑娘對小狗的愛。這種愛能夠在文中出現,應該著讓這篇文章變得更美了。小狗對水的需求是手掌之水,就那么一點,就歡喜起來。這種愛真的太純了。
三是母愛。母親拿到水后,沒有喝。“我反正就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這是一種把生命留后更需要的人的一種愛。此時,我們可以想像到,母親的這一決定是因為她看到自己的女兒真的不行了,果斷地做出這一決定,這種愛只有母親對子女才會有。
四是對他人的愛。這是一種升華之愛。在危機時刻還能想著他人,這種愛其實也可以稱為英雄之愛。
四種愛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這篇文章的大愛。所以木頭做的水罐才能從愛的不斷發展中變成銀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最有價值的七顆鉆石來。
愛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愛是有回報的,只要人人獻出一點,這個愛就會像鉆石一樣出現在你的面前。并且會變成美麗的星星,讓世人觀賞、享受。
這篇文章最后一段寫道:“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也許這一段并不重要,但研究這一段,我感覺到這一段是引領學生寫作的好方式,也就是這篇文章會變成一個非常好的習作話題。現在的天空,被分成了88個星座,不能說每個星座都有著傳說故事,據資料顯示,50多個星座有著美麗的傳說。而星座好多孩子喜歡,好多孩子知道自己的星座,甚至有學生早已經把星座寫在了課本上,寫在了日記中。所以說,研究到這里,我感覺這一課的起點被我找到了,那就是引導全班學生以自己的星座,以這篇文章的形式寫文章吧。也許同學們只知自己的星座,不知有什么傳說。其實解決這一問題并不難,我們可以統計全班學生的星座,到網上把那些簡單的傳說復印給學生,然后讓他們看著簡單的傳說,寫出屬于自己的星座傳說。不要以為三年級孩子小,三年級的孩子也會創造出奇跡來的,一定要相信這些孩子。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9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二、課前準備
1、能夠表現課文內容的課件。
2、隨文閱讀材料。
三、教學重、難點
1、愛心的神奇力量。
2、豐富的想象。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1、導入:同學們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話故事是陪伴我們成長,那你知道有哪些動人的童話故事,能向同學們講講嗎?
(生自由講)
今天老師出為你們帶來了一個動人的童話故事,你們想聽嗎?待會你們認真聽后談談你對這個故事的感受?(出示課件)這故事正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童話故事《七顆鉆石》(板書課題)
2、揭題,讀題。
(二)授新課
初讀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現在讓我們讀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可以低聲速讀,可以大聲朗讀,可以兩人同讀,也可以個人自讀等。(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二)把不懂的詞語或句子用線畫出來。
2、質疑:同學們,你們讀了之后有什么疑問嗎?(生自由質疑)
3、出示練習:在括號中選擇最恰當的詞,填在橫線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干涸干燥干旱)了,草木叢林也都_______(打蔫干枯枯竭)了。許多人及動物都_______(焦慮焦躁焦渴)而死。
4、這一段通過環境的描寫你能體會到當時的情況怎樣嗎?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在這種情況下,要是給你一罐水,你會怎么樣用呢?
1、讓學生自由講:啟發學生盡可能地展開各種想象,并說明理由。如,她會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然后再給自己的親人喝;她會跑回家去,趕緊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
2、有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又會怎樣用這罐水呢?(板書:空罐-有水)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在讀時把你認為神奇的地方畫下來,并想想為什么?
出示學習提示二:
畫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并想想為什么?
哪個地方讓你最感動?先想一想然后說一說。
2、現在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以上幾個問題,找你感興趣的問題回答。(待會每組推選一個同學回答,好嗎?)
3、小組匯報課文中神奇的地方并說說原因,其他小組有不同也可以進行補充或更正。
學生認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幾點,關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展開想象,體會到愛的力量,如:
a.“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為什么你覺得這個地方很神奇呢?)
(要是遇上這樣的情況,小姑娘當時的心情會怎樣?誰能在文中找出來讀一讀?突出“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
從第1自然段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特大干旱,到處都沒有水,而現在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個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來為母親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邊、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兒都沒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動了,給了她一罐水。
(教師板書:孝心感天)
b。“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著,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你認為這罐水為什么不倒掉呢?)
水罐掉在地上應該是灑水或摔壞罐子,可現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這罐水時,她自己渴極了也累極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呀。可她一心想著媽媽,在往回跑時被小狗絆倒。還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給了她一個奇跡。
(也突出孝心感動天)
c.“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為什么木罐會變銀的呢?板書:變銀)
水罐由木頭變成銀的,實在是神奇!在那樣干渴的情況下,母親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給了小狗一點兒,救了小狗一條命。小姑娘真的把動物當作了朋友,她的愛心又一次感動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發生。
(教師板書:愛心如銀)
d.“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為什么銀罐會變成金的呢?)板書:變金
水罐由木做的變成銀的,又變成金做的,神奇極了。母親又渴又生著病,她多么需要這罐生命之水,可為了孩子,她放棄了水,也就放棄了生命,這種偉大的犧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創造了奇跡。
(教師板書:母愛似金)
e.“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最后為什么會有這種神奇的事發生呢?)
板書:跳出鉆石,涌出水流
水罐里能跳出鉆石,能涌出救活萬物的生命之水,七顆鉆石能變成星星,真是神奇極了!小姑娘已經干渴到了極點,當她也忍不住要喝母親讓給自己的水時,卻又強忍住渴,把水讓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這種對陌生人的同情與愛,使天地為之動容,他們獲得了水,還擁有了七顆星星。
(教師板書:愛心感動天地)
4、齊讀這幾句話,把它的神奇之處讀出來。
5、這篇文章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為母親找水,經小狗喝,經過路人喝,(三個地方比較得出“愛心”的主題。)
6、在這時,你有什么話要向小姑娘說?
7、講到這你們現在知道為什么課題不用“一罐水”……而用“七顆鉆石”作標題嗎?
8、有感情朗讀課文(這篇課文這么感人。讓我們再一次去讀)
(1)自己選讀認為這個故事最為神奇的段落。(在小組內互讀)
(2)我們來進行神奇故事接龍:老師讀第1自然段,然后同學們自愿接讀后面的段落。
9、小結:課文開頭是一片荒蕪的旱景象,到最后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人們、大地……將會怎樣?(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這一切都是愛給帶來,試想,如果沒有愛心,這個世界會成為怎樣的世界?
10、總結:是啊,如果沒有愛心,這個世界是不可想象的。正因為有了(愛心),我們才感到溫暖,我們不但要沐浴(愛心)的溫馨,更要懂得對別人付出(愛),正如一首歌里的那樣:“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老師愿你們都能成為充滿(愛心)的人,相信擁有愛心,會讓你充滿神奇的力量。
11、體會:通過這節課讓你學到了什么?(生自由說)
(三)作業:(選項題做)
1、排演《七顆鉆石》課本劇。
2、展開想象講講這個故事。
四、板書設計:
19、七顆鉆石
空罐
有水(孝心感天)
變銀(愛心如銀)
變金(母愛似金)
跳出鉆石,涌出水流(愛心感動天地)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2
《七顆鉆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
2、能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的豐富想象力。(難點)
3、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愛心對別人、對社會的意義,懂得只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教學重難點:
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與七顆鉆石的關系。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浩瀚的宇宙,總是充滿神秘,讓我們對它產生許多美妙的遐想.當我們看到那皎潔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樣的神話故事?那夜空中美麗的銀河,又讓你聯想到什么呢?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都不存在,但我們依然為這些美麗的傳說著迷.今天,讓我們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聽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一講它的動人故事。
(二)整體把握:
1、自讀課文。(思考本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出示生字詞,檢查讀音。
2、選讀課文,正音。
3、學生復述故事情節。
這是寫一個干旱之年,一個小姑娘為母親找水,小姑娘和母親讓水的感人故事。
(三)課文探究:
出示探究題,學生分小組討論解決。
1、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2、罐發生了哪些變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銀水罐——金水罐——從中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
3、是什么讓這個罐變得如此神奇?為什么?
女孩→母親(孝心)母親→女孩(母愛) 女孩→小狗(善心) 女孩→陌生人(愛心)
4、最讓你感動的情節是什么?朗讀并說說理由。
提示:小姑娘為母親找水、給小狗喝、給過路人喝。三個情節比較得出“愛心”的主題。
小結:大熊星座真的是這樣來的嗎?作者為何要這樣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美好愿望?(童話)
提示:愛心像北斗七星那樣普照人間,愿每個人都擁有愛心。
(四)拓展延伸:
1.提示:,這個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它周圍的人都充滿了愛心,是“愛”讓這個罐子變得神奇起來。同學們,你身邊肯定也有許多充滿愛心的人,許多充滿愛心的事,請把你知道的和“愛”有關的故事講給我們大家聽,好嗎?
當堂作文訓練:
列夫.托爾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帶給我們一個美麗而感人的愛心故事,我們不得不驚嘆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領,其實,我們大家的想象也是很豐富的,接下來,讓我們也來騰飛我們的想象:
1.文中小姑娘找水曾累得睡著了,你認為這個充滿愛心的小姑娘會夢到什么呢?如果你是她會夢到什么?
2.小姑娘對母親的愛心深深的感動了我們,也一定感動了……否則,等他醒來時水罐里怎么會有水呢?這小狗和過路人都是真的?還是上帝的化身……同學們想一想,是上帝的話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寫出上帝的心理活動。
3.課文開頭是一片荒蕪的旱災景象,試想,從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人們、大地……將會怎樣?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4、試想,如果沒有愛心,這個世界會成怎樣的世界?
(五)總結:
是啊,如果沒有愛心,這個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為有了愛心,我們才感到溫暖,我們不但要沐浴愛心的溫馨,更要懂得對別人付出愛,正如歌詞唱得那樣:“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愿你們都能成為充滿愛心的人,相信,擁有愛心會讓你充滿神奇的力量。
(六)作業:
制作愛心賀卡,送給你周圍有愛心的人。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1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童話內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明白變化的原因,從而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重點:
從水罐的一次次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難點:
1、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2、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具準備:
字卡、句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浩瀚的宇宙,總是充滿神秘,讓人產生許多美妙的遐想。當我們看到那皎潔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神話故事?那夜空中美麗的銀河,又讓你聯想到什么呢?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都不存在,但我們依然為這些美麗的傳說著迷。今天,讓我們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聽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講關于它的動人傳說。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及時正音。
3、交流預習情況,說說對詞語的理解。
旱災:由于長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減產的災害。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焦渴:非常干渴。
喜出望外:非常高興。
唾沫:口水。
4、默讀課文,說說水罐發生了哪幾次變化。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來時罐子里竟裝滿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第三次: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變出了七顆大鉆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再讀課文,體會水的重要性。
1、小姑娘是在什么情況下找水的?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內容。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讀課文,找出句子讀一讀。
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3、感情朗讀這些句子,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能救命……)
四、三讀課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發生變化的過程。
1、在這么缺水的情況下,小姑娘出來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么變化的?找出相關的內容,讀一讀。
2、第二次又是怎樣發生變化的?作者怎樣寫出了變化的過程?讀一讀,自己體會感悟。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三次變化的過程呢?
4、請你找一找第四次變化的過程,自己讀一讀。
五、通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準詞語
旱災 水井 金銀 竟然 舔水 哀哀地 忍不住 湊上去 咽唾沫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鮮
2、交流:“球、枯、狗、銀、討、沫”左窄右寬,“旱、災”上緊下松。“沫”字右半部分上橫比下橫長,“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橫比下橫短。
3、書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
水罐為什么會發生這么神奇的變化呢?我們繼續來學習感人的童話故事《七顆鉆石》。
1、回憶一下,這只水罐在故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
板書:空 滿 銀金 七顆鉆石
2、是什么魔力使水罐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神奇的童話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品讀探究,體會思想
(一)體會小姑娘的孝心
1、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課本,好好讀讀第一次變化的過程,看看從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交流。
3、出示第一、二兩句話
(1)這時她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2)你能帶著這樣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兩句話嗎?指導練讀。
4、當她醒來時,水罐里卻裝滿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里為什么會有水呢?學生自由想象回答。
5、小姑娘對媽媽的這片孝心,使她擁有了這一罐清亮的水,這時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喜出望外?
(2)這一句中用了一對關聯詞,能找出來嗎?(一……就……)它告訴了我們什么?
(3)誰能把這句話讀好?學生練讀。
6、小結。看,就是這樣一個小姑娘,為了母親忍住了干渴,多么愛媽媽,多么孝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部分內容,要讀出小姑娘對媽媽的孝心。
(二)體會小姑娘的善心
1、讀第二次變化的過程。
2、你體會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點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凈了,變得歡喜起來。討論
(1)小姑娘只倒一點水在手掌里,對小狗太小氣了吧?
(2)小狗為什么變得歡喜起來?
3、是什么使木水罐變成了銀水罐?
4、小結:小姑娘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用愛心來對待小動物,這銀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顆晶瑩美麗的愛心呀!
(三)體會媽媽的慈愛
1、第三次是怎么變化的呢?請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讀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2、交流體會。
3、誰愿意來讀讀母親的話,指導朗讀。
4、小結:母愛真偉大!是母愛的力量把銀水罐變成了金的!這金光閃閃的水罐多么像母親對孩子金子般的愛呀!
(四)體會小姑娘的愛心
1、水罐又一次發生了變化,請你讀讀第四次變化的過程。
2、小姑娘接過媽媽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湊上水罐喝水時,突然從門外走進來一個過路人,要討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讀出課文中相關的內容。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過路人。
3、從這句話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4、小姑娘是多么無私,她的心靈是多么美好,她有著鉆石般閃亮的愛心。這時突然從水罐里面跳出了——接著從里面——(引讀)
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
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樂
同學們,看著這閃亮的北斗七星,老師有一個問題:為什么作者不把這七顆鉆石送給小姑娘,而讓它們掛在高高的天空呢?
6、課文開頭是一片荒蕪的旱災景象,試想,從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呢?自己說給自己聽,然后再寫下來。
7、交流所寫內容。
三、總結升華
1、小姑娘的愛心感動了上天,更感動了我們,讓我們心懷這顆愛心一起來重溫這個美麗而感人的童話故事吧!學生感情朗讀。
2、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靈,她像鉆石一樣閃亮,像鉆石一樣珍貴,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的心扉。讓我們像文中的這位小姑娘一樣,從小擁有一顆孝心,一顆善心,一顆愛心,愿這顆顆愛心永遠像鉆石那樣閃亮,像星星那樣璀璨!
板書設計:
七顆鉆石
空 滿 銀金
孝 善 慈
愛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聯想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靈,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
1、學習文中體現的愛心。
2、運用想像進行說和寫。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想像。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說說你看過的童話,從中你得到的認識。
(注:認識可以從童話中人物、童話的故事情節、童話中的世界、童話的語言、童話的表現手法等方面來說)
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二)檢查預習
1、指名給生字注音、指名拼讀。
hé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絆 倒 舔 凈 唾 沫
2、指名說說文中難懂的詞語的意思。
3、指名朗讀課文。
(三)探究課文內容
1、邊讀文章邊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盡量用簡潔的語言。
水罐的神奇變化人物什么行動后水罐變化作者通過故事歌頌什么
2、全班討論、交流。
水罐的神奇變化人物什么行動后水罐變化作者通過故事歌頌什么
無水愛心
有水小姑娘給母親找水
端端正正的,滿滿的小姑娘想到母親,舍不得喝水
銀水罐小姑娘給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親留水給小姑娘
跳出七顆鉆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讓水給過路人
七顆鉆石升上天變成大熊星座
3、重點句解讀。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發生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及動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這是人們講故事時常用的開頭。“所有”和兩個“都”說明了旱情之嚴重,告訴人們:水,已經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這一句是故事的結尾,耐人尋味。這一結尾表達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
4、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筆下,水罐變得如此神奇,這是隨著作者在豐富的想像而發生一次又一次變化的。(板書: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時曾累得睡著了,你認為這個充滿愛心的小姑娘會夢到什么呢?請你聯系上下文,充分發揮想像力。
(難點引導:可想到美夢,也可想到噩夢。)
2、我們經常看到街頭行乞的人,面對他們的“可憐相”,也許你曾有過同情他的舉動。可是,有人說,那些人很多是為獲取錢財而裝出來的騙子,你幫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騙上當。請大家討論:我們能不能因為有這種丑惡的現象或自己受過騙,就收起了自己的愛心,永遠拒絕對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課堂總結
圍繞“愛心”和“想像”做結。
(六)布置作業
1、把小姑娘夢中的情景寫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課外閱讀一篇童話作品,要求做好讀書筆記。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13
《七顆鉆石》教學過程
導語 設計。
同學們,在晴朗的夜晚,我們仰望星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顆星,象七顆鉆石,閃閃發光,它指示著北方。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出示音象資料]。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幾顆星星是怎么來的嗎?讓我們打開課本,讀一讀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鉆石》,讓它來回答你吧!
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列夫.托爾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于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的影響。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后在其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1855年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自傳體小說<<童年>>(1852)<<少年>>(1854)<<青年>>(1857)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道德自我修養”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
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 這是其創作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相互關系為情節線索,展現了當時俄國從城市到鄉村的廣闊社會生活畫面,氣勢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1820年之間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特別是1812年庫圖佐夫領導的反對拿破侖的衛國戰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英勇斗爭精神。小說結構宏大,人物眾多,典型形象鮮活飽滿,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體特色的鴻篇巨制,
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的名著之一。
托爾斯泰非常關心青少年的教育問題,他親自撰寫了《啟蒙讀本》[1871——1872]旨在教育俄國“整整兩代孩子”,這部書共包括373篇作品,其中有很多經過改編的民間故事。語言簡潔.生動.明確,富有藝術性。課文《七顆鉆石》就是其中一篇。
簡介童話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幻想現象.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又往往采用擬人手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以賦與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研討課文
讓學生欣賞音像資料,帶學生走入童話世界。
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的內容
(大旱之年一個小姑娘為母親找水,小姑娘和母親幾次讓水)
2.小姑娘的愛心又幾次表現?她的水罐又神奇在那里?(第一次:“夜里”,為她母親去找水,“累得到在地上睡著了”第二次:自己也非常渴,真想自己喝個夠,但想到媽媽就不喝了,趕緊跑到家去;第三次:自己舍不得喝水,卻到了一點點水給小狗;第四次: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喝水的時候,卻又將水讓給了素不相實的過路人。(小姑娘水罐的神奇請參閱“探究.練習”一的參考答案)
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頌什么?(人與人之間的愛心)
五小結本課內容
六課堂訓練
發揮現象:如果沒有愛,世界將會怎么樣?
文中的小姑娘在極度焦渴時,還能將水讓給一個素不相話的過路人。假如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七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小姑娘的可貴精神。
完成“探究.練習”一.二三。
八遷移訓練
注意家鄉的自然.人文景觀,模仿課文,寫一篇童話。
板書設計
愛心
干旱——-----------——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14
【教學目標】
1.了解童話想象豐富的特點。
2.感受愛心的神奇力量,學習小姑娘美好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用想象創設故事,表達思想情感。
2.體會愛的神奇力量,學會用愛來美麗人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走進童話世界,導入新課
1.設問激趣。
(1)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或者讀過的童話故事(《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
(2)說說故事梗概。
(3)探討童話特點。
(小組討論后教師歸納。)
a.通過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兒童。
b.語言通俗、生動活潑。
c.情節曲折、離奇。
2.導入新課。
無窮無盡的宇宙,瞬息萬變的蒼穹,給人以無盡的遐想;月亮讓多少文人為之傾情詠嘆;浩淼的銀河讓一個千年傳奇充滿神話;一個星座與我們每一個人有著一種牽扯不斷的情緣吧……同學們,你是什么星座?你知道它的來歷嗎?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你注意過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俄國偉大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鉆石》,來看看大熊星座的奇妙來歷。
3.簡介作者。
(先看注解,交流課前收集到的關于作者的材料,相互補充。)
教師明確:作者國籍、主要作品、作品的主要特點。
二、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讀到了什么?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三、對話互動,共同探究
思考:
1.故事中出現了哪些主要形象?理清他們之間的關系。
提示一:水罐、善良的小姑娘及其同樣善良的母親、七顆鉆石、大熊星座。
提示二:水罐神奇地變化,一次次突顯出小姑娘愛心的崇高與偉大;水罐不斷變化,愛心隨之深化;七顆鉆石是愛的象征;七顆鉆石變成大熊星座寓意愛心像大熊星座,普照人間。
2.文題是“七顆鉆石”,有什么深意?它們是從哪里來的?水罐的神奇作者是如何表現的?
(學習小組自由討論。)
提示:
(1)引導學生理解童話想象的豐富性、故事情節的曲折離奇。
(2)緊扣文本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深化主題的。愛心主題隨著水罐的變化,不斷深化。
3.理解文章結尾的深層含義,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聯系生活暢談感受。
(學習小組展開討論。)
提示:
(1)鉆石的價值是貴重的,小姑娘的愛心同樣是寶貴的;再一次明確文題的寓意。
(2)作者希望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在天空永放光芒,普照人間。主題得以深化,感情得以升華。
(3)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圍繞“愛心”暢談感受。引導學生由事入理入情,避免空談。
(4)歸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通俗樸實,把情感和道理寓于敘事之中。
四、再讀文本,拓展訓練
1.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狗、母親、過路人,你將會對小姑娘說些什么?
2.你讀完這個童話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五、師生共同總結(播放《愛的奉獻》)
提示:
1. 童話的特點:豐富合理的想象,離奇曲折的情節。
2. 學會用愛心美麗我們的人生;在領受愛的同時,也去付出。
【資料寶藏】
1.評余映潮的《七顆鉆石》觀摩示范課(浙江省松陽縣民族中學 盧慧琴)
一、課文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
課堂伊始,余老師就在朗讀方法上進行指導,先讓同學們齊讀,提出讀書的要求:1.用童聲讀;2.讀出故事味、3.讀出事中情。這要求本身就是一種詩意的創造、詩意的引導。讀完后作出評價:流暢,這是一個優點,缺點呢,語速有點快,要用童聲來讀,去感受故事的內容,要讀出故事味來,要注意抑揚頓挫。然后再按照要求各讀各的,先范讀一點點內容,再讓學生娓娓讀來,盡顯童話的韻味,盡顯童稚的純真、盡顯人物的感情、盡顯課堂的詩境。自由讀完畢后。還請一位小姑娘讀第二段,強調讀出故事味,讀出文中情。完了評價:讀得好,那么好聽的聲音!再請一位小男孩讀最后一段,要求怎樣表達文中的意味。評價:你讀得好,你們注意他的停頓了沒有: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這一段要讀得慢一點,為什么呢?過一會兒討論了就知道了。自然地又引出了下面的話題。在教學中我們看到余老師對朗讀指導上的特色,讓學生在不同種類的讀中即品味文意又體會到不同讀法的妙處,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
二、獨具特色的課堂設計,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
在學生就課文內容展開的過程中,余老師的課堂設計以板塊式思路為主,一節課就是幾個板塊的組合,其教學過程就是“塊”與“塊”的碰撞。所謂的“板塊式思路”即在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中,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幾“塊”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這幾個“板塊”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須是有機整合,其最高境界或者說最終目的便是幾個板塊的渾然一體。板塊教學有效地解決了長期困擾語文課堂繁雜無序的問題,讓教師有一種可操作性,給人以看得見,想得到,用得著的感覺。《七顆鉆石》,余老師就構思了這些板塊:活動一(旅行第一站)——進入錄音棚(讀課文),活動二(旅行第二站)——暢游智慧泉(研究課文),活動三——來到創作室,活動四——描述小姑娘。整堂課的氣氛輕松愉快,似乎文中內容真的是同學們在旅行途中的所見所聞,使課堂充滿情趣,而在創作室,又使學生找到自我,展現自己了的才華。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語文課堂是以生為本的課堂,——對學生的評價。
課堂上,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語:“非常有層次”、“我同意你的看法”、“真好,真好”、“答得好”、“他說得真的蠻好”、“瞧!你說的多棒!”、 “那么好聽的聲音!”、“這個情節很合理”、“你也很聰明”、“你的悟性真高!”、“你的感受真切”、“你也有一顆純潔的心”……詩樣的話語,滋潤著學生的心田,盛開的必然是同樣詩樣的花朵。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首最美的詩,課堂上, 余 老師尊重學生的天性,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得來的體驗, 余 老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有時加以適當的引導,教師把學生的回答提高到理論的角度,如:第一個問題:(寫景的作用)渲染了環境的嚴酷,文學作品在寫人物的時候往往以環境的描寫來烘托,有時設置的是狂風暴雨,有時設置的是漆黑的夜晚,有時設置的是深山老林;當然,心情好的時候設置的是和風細雨。這樣的一筆,就是起著烘托人物,設置背景的作用,記住:寫風寫雨,寫森林寫太陽,寫旱災,筆無虛設,是實實在在的一筆。對第二個問題,引導: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多角度地,從不同的側面來表現人的性格,使故事曲折有致,池水掀波。第三個問題,引導:照應之美,美好穿插,詩意的烘托;第四個問題:(結尾)結而不盡,意味深長。這些既體現了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讓我們真切感受到 余 老師對學生心靈的呵護,使每一個孩子都大受鼓舞,他尊重孩子的獨特體驗,尊重孩子的心靈感受,開啟孩子的詩心,這也正是 余 老師赤誠的詩心所在。
四、新課堂,是平等的課堂,綠色的課堂,生態的課堂,是充滿詩境的課堂——教學用語的美。
初讀課文后,余老師出示四個問題“不寫第一段不行嗎?不寫小狗和過路人不行嗎?不寫水罐的變不行嗎?不出現七顆鉆石不行嗎?”最后還問:“你也能問上一句嗎?”連問題都詩一樣的美。課即將結束,余老師又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想一想,輕輕描述一個好夢;試一試,快樂地描述一個場景;詩樣的話語,引發詩樣的答案。新課堂是“聊天室”,余老師和學生在這里平等對話、友好交往。這是心與心的交換,情與情的相牽,思與思的碰撞,神與神的交融。
課文結尾,“你能用一句話來描述一下小姑娘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是一個童話形象”“善待別人”“讓上蒼感動的人”“陽光女孩”“有鉆石般美好心靈的人”……這里,余老師沒有刻意去求順、求實、求純、求完美,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內心的獨特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最活的,教學才是最美的,師生之間的活動才是最有價值的。
課文的小結:讀起來,讓我們心情激蕩;說起來,讓我們發現閃光;想起來,讓我們思緒飛揚。這,既是對課堂的教學過程的小結,更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了自信。
五、新課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是充滿詩趣的課堂。
在拋出問題后,余老師引導學生自選一個話題,集中解決一個問題。學生在自主參與中獲得的體驗,解決著一個又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課堂上洋溢著善于發現,勇于探究的歡樂。這里,教師的身份已經由知識的壟斷者演變為學生讀書的對話者。《七顆鉆石》結題,余老師仍不忘課堂詩趣的烘托:讀起來,讓我們心情激蕩;說起來,讓我們發現閃光;想起來,讓我們思緒飛揚。
語文是最富情感性、審美性的學科,和詩有著特殊的血緣。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由此產生的心靈感應和生命體驗正是詩中的真、善、美。語文課堂的教學應憑借詩情的激發,讓學生享受詩一般審美創造的心靈感應;語文課堂的生命活動,應憑借詩意的追尋,讓學生煥發詩一般的創造智慧和優美意境。余老師的課堂正是這種詩情的激發、詩意的創造、詩趣橫生的課堂。學生自始至終處于一種詩意的熏陶之中,不由得詩意大發,課堂上精彩紛呈,學生妙語連珠,情不自禁地也成為一位小詩人。
其實,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仔細探究,如:課文的導入(把學課文當作旅行),教師的導向,學科知識的滲透(襯托的運用等),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學生活動貫穿課堂始終,教師只作穿針引線)。
縱觀余映潮老師的課堂教學特點,我認為遵循了新課程的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密切聯系生活,落實知識,培養了閱讀、理解、分析、思維、表達等能力;學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2.教學建議
對課文主體部分的教學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為線索來進行。
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主要體現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銀水罐——金水罐——從中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
從“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著了,醒來后發現水罐里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小姑娘發現水罐里裝滿了水,雖然又累又渴,但沒有舍得喝,急著趕回家去給媽媽喝,被腳底下的小狗絆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這部分可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等詞句,體會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對母親的愛。正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再次顯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變成銀的:小姑娘分了一點水給絆倒她的小狗,小狗變得歡喜起來。課文第一段寫到,“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小狗可能是因為渴極了走不動,小姑娘絆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沒有怪小狗絆倒自己,還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給它喝。體會小姑娘的愛心:小姑娘不但深愛著自己的母親,還用真摯的愛心對待動物,體現出她的愛心是廣博無私的。
水罐變成金的:小姑娘的母親認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讓給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變化的原因是母親對小姑娘的愛,可見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愛心。只要有人獻出愛心,水罐就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小姑娘強忍住焦渴,把水罐遞給了過路人。這部分應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關鍵詞句,引導學生了解小姑娘當時多么想喝水,從而體會她把水讓給過路人是多么動人的行為。給小狗水喝的時候,小姑娘還牽掛著母親,所以她分一點水給小狗;而現在從母親手里接過水罐后,她把水毫無保留地送給了過路人。這里再次體現了小姑娘的愛心是廣博而無私的。
3.關于大熊星座
大熊星座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是終年可見的一個星座。它由七顆亮星組成一個大的斗勺形,人們通常叫它“北斗七星”。古代的希臘人卻沒有把這七顆亮星看成是一個完整的星座,它們是把七顆及周圍的一些暗星,加在一起,組成一個星座,并形象地命名為“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的斗柄僅相當于熊的長尾巴,斗魁相當于熊的腹部,熊的頭部和腳部的星,都是由一些暗星構成的。
《七顆鉆石》導學案 篇15
《七顆鉆石》教學雜談
【四川省宜賓市南岸小學 成家宏】
〖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展現個性〗
教師要善于因材施教,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計劃,創設豐富的生命課堂,給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釣魚竿:有的是釣淺水的小魚,有的是釣深海的大魚;有的是一竿一釣,有的是一竿多釣。并授以不同的釣魚法,從不同方法中培育出不同個性,各有收獲:有的能超越群體,有的能超越自我。如此,學生的個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張揚。
同時,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求異思維的訓練。如我在教完《七顆鉆石》一課后,出示了這樣一道題:你怎樣理解愛?學生的答案是異彩紛呈的:“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愛是無私的奉獻”、“我們都在愛心中孕育生長,再把愛的芬芳灑播到四方”、“我們要在愛心中大聲歌唱,再把愛的幸福帶進每個的心上”、“愛會帶給你無限溫暖,也會帶給你快樂和健康”……放飛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個性就展現在我眼前,我能不為之動容和欣喜嗎?
又如在寫作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多角度思考、多方面比較,從不同時空、不同領域、不同對象去捕捉寫作的靈感,去培養鮮明的個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不斷創新的活動中磨練出良好的學習能力。
陽光是燦爛的,孩子是可愛的,課堂是美麗的,讓孩子在課堂這塊異彩的天地里放出絢麗的光芒吧!
《七顆鉆石》教學札記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實驗小學 戴慧萍
4月12日 周三
今天開始上《七顆鉆石》。這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而課文重點是在于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主要體現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銀水罐── 金水罐──從中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
今天只上第一課時,主要帶領孩子初步理解課文,也可以說是整體把握,還有主要學習生字。
我從前兩課開始導入的,從親情到友情,都是人間關于愛的故事,今天我們將學習的也是關于愛的故事。板書課題,讀。自由讀課文,朗讀課文,聽課文錄音,主要就是要讓孩子一遍遍熟悉課文。完成這一切后,讓他們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一個同學講得不是很清楚,好幾個同學相互幫著說,搞清楚了課文講了那些人物,小姑娘,媽媽,小狗,過路人,他們之間的關系。孩子說完了,我便順著顏說的地球上發生了一場大旱災,讓孩子學習課文第一段,讓孩子說說從中體會到什么,再讀,可以從中發現什么嗎?孩子們答出了,“體會到那場干旱的可怕。”“感受到到處缺水。”“感受到水是多么重要。”引導孩子發現“干涸,干枯,焦渴”一組近義詞,積累詞語。
接著學習生字,學習前面九個生字,音先過關。接著重點是形,字形方面讓孩子自己看了自己說,同學交流,說說哪些比較難記。很多孩子不約而同說是 “罐”,分解開記憶就不難了,組詞更不難,因為已經學過《陶罐和鐵罐》一文了。還有“舔,哀”的字形。其余就讓孩子們讀過去。
最后書寫生字。
4月13日 周四
繼續上《七顆鉆石》。
從復習第一段開始,讓孩子說說在那種情況下水真的是非常寶貴的。
接著還是讀課文,讓孩子們找文中"描寫水罐神奇變化的句子",默讀課文,畫出來。
全班交流,從第二段開始,孩子們找出來,指名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變化的句子。讓他們感受“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銀水罐──金水罐──從中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感受小姑娘對媽媽的關心對媽媽的愛,感受小姑娘對小動物的愛心,感受母親對孩子的愛心,感受小姑娘對過路人的愛。孩子從劃一劃,交流,朗讀。聆聽中,感受課文主題,愛心是神奇的,可以讓世界變得美好。
而在開始小姑娘累得在沙地上睡著了,引導孩子想象,她可能做了個夢,夢見什么呢?有的孩子說夢見天下雨了,她的罐子裝滿水了。有的說夢見她找到一股清泉,治好了媽媽的病。有的說夢見她找到一條小溪,她趕緊裝滿罐子的水……
最后“七顆鉆石升上天空,變成七顆星星……”孩子們有的說一定是變成北斗七星了,那北斗七星經常幫助別人指路,就和小姑娘一樣樂于助人。有的說變成星星,更能照亮人們前進的路了。
那么人間會發生什么變化?讓孩子們結合課文第一段來想象,說說愛心帶來的神奇變化。
再讓孩子說說小姑娘是怎么樣一個孩子?孩子七嘴八舌,說出了她是善良,有愛心,樂于助人的孩子。
最后讓孩子們再讀課文,完成配套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