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袋 麥 子(精選17篇)
三 袋 麥 子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要注意讀出對話的語氣。
2、能講述這個故事,體會三個動物不同的品格。
3、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小豬、小牛、小猴對一口袋麥子的不同處理方式。
2、注意體會不同人物的性格,讀出對話的語氣.。
課前準備:
小豬、小牛、小猴頭飾 ; 課件。
一、導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童話故事《三袋麥子》。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這些詞語你肯定還認識?
食品 麥子 麥種
迫不及待 保存 種下了地
防止 拜訪 興奮
(種的多音字要注音,興第一聲)
3、你能用這里的一兩個詞語來說說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話么?
二、學習課文2~4小節
(一)
1、過渡:土地爺爺把這三袋一模一樣的麥子給了小豬、小牛和小猴(貼圖),可在他們的眼中卻是有些不一樣的哦!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2~4自然段,分別找出一個詞語來,用直線把他劃出來。(黃燦燦的麥子、飽滿的麥粒、上等的麥種)
2、小豬望著這“黃燦燦的麥子”眼睛一亮,瞧瞧小豬開心的樣子,(插圖)他想到了自己最愛吃的------?怪不得他開心地喊道——你來喊。(最多2人)
相機評價:我聽出了你的開心。
學生沒有喊出來時點撥:注意哦,是高興地喊。誰會高興地喊一喊?
3、小牛眼中的麥子是飽滿的麥粒,看著這飽滿的麥粒,小牛心里是怎么想的?誰也來讀一讀。(最多2人)
評價:小牛在心里默默地想,多會思考,誰還愿意來讀一讀。
4、小猴發現這袋麥子上等的麥種,這上等的麥種是什么樣子的?聯系前面的課文,你一定能找到?(學生卡殼時提示:看看它的顏色、樣子)(黃燦燦的、飽滿的)
小結:學習課文時,上下文聯系,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這可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二)
過渡: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是這么說、這么想的,那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2-4小節,把三個小動物是怎么做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
小豬:
1、小豬是怎么做的?(指名說)你各種各樣這個詞語讀得特別好,想象“各種各樣” 可以做成哪些好吃的食品?
2、怪不得他一分鐘也等不及了,課文中哪個詞語看出來他一分鐘也等不及了?(迫不及待)
3、小豬迫不及待地吃著這些美食,老師給你一個詞“享用”。(迫不及待地享用)
4、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把小豬迫不及待的心情讀出來。“食品”的“食”是我們這篇課文的生字,他是一個獨體字,拿出你們的手,跟老師一起寫,撇捺要舒展,橫折的橫要寫在橫中線上,最后一筆是長點。
小牛:
1、小牛是怎么做的?(指名讀)因為他要把他(保存起來慢慢吃)一起來讀讀小牛的做法。
小猴:
小猴,他發現這是上等的麥種決定怎樣做?
1、你來說小猴是怎么做的?(全種下了地)
2、你覺得小猴當時可能想些什么才決定把麥子種下地?(如果現在把麥子吃了,明年就沒東西吃了,不如種下地,就會有更多的麥子吃。一袋麥子很快就會吃完,我要種下地,明年收到更多的麥子還可以分給大家吃。)
3、這麥子在小猴眼里就成了麥種。不簡單啊!
4、我們再來讀讀三個小伙伴是怎么做的?
小結:這次我們是抓課文的有關語句來學習課文的,這也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三、學習課文5~9小節
過渡:三袋麥子在三個小伙伴眼中是不樣的,三個小伙伴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既而出現了他們不同的三種做法,引出了土地爺爺三種不同的反應。
快速讀一讀6~9小節,看看誰有一雙智慧的眼睛。找一找,在字的下面圈一圈土地爺爺的反應。
2、哈哈大笑、點點頭、興奮地說
3、他先來到小豬家,土地爺爺為什么會忍不住哈哈大笑呢?(憨厚可愛)憨厚可愛在哪里呢?(他還意猶未盡呢)再來讀一讀小豬說的話。他還很懂禮貌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只憨厚可愛,懂禮貌的小豬。(齊讀)
4、老人對小牛點點頭,他為什么要點點頭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麥子(他多么節約)小牛還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呢,多么勤勞的小牛,老師送你一個詞,叫勤儉節約。來讀一讀這只勤儉節約的小牛吧。(齊讀)
5、最后,他來到小猴家,為什么讓他興奮?聰明、能干在哪?是呀,小猴把上等的麥子看成了麥種,全種下了地,得到了更多的收獲。想想小猴對土地爺爺介紹自己這滿滿的收獲時什么心情?(自豪)
6、是啊,小猴靠自己的勞動把一袋麥子變成滿滿一囤麥子,肯定特別激動特別自豪!你再讀讀,小猴自豪地說——
僅僅是聰明能干嗎?(感恩、回報),難怪土地爺爺會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引讀
7、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到現在,每個人的眼前都出現了三個活靈活現的小動物以及和藹可親的土地爺爺。誰來做小豬,小牛,小猴,請兩位同學都旁白,其他同學做土地公公。土地公公雖然只有一句話,但他的反應很重要哦。
小結:通過分角色朗讀,進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對課文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這也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四、拓展
1、土地爺爺是很隨意送給三個小伙伴禮物的嗎?(考考他們)這三袋麥子就等于是一份試卷,三個小伙伴做出了不同的答案。假如你是土地爺爺,你最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a、吃一半,種一半 評:先享受到了,又得到了更多的麥子,有長遠的計劃。b、我會自己吃一點,分一點給別人吃,再種一點。評:你還會懂得分享,你得到的快樂會更多。
2、就這普普通通的三袋麥子,三個小動物的看法不一,做法不同,得到的評價也不一樣。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吧。
五、作業。
1、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回家后,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好不好?如果講故事時,能加上表情、動作,會更吸引爸爸媽媽哦。
板書 三袋麥子
小豬 小牛 小猴
黃燦燦的麥子 飽滿的麥粒 上等的麥種
迫不及待享用 保存起來慢慢吃 全種下了地
土地爺爺 哈哈大笑 點點頭 興奮地說
三 袋 麥 子 篇2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九課。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一些重點詞的意思。
4、在閱讀教學中著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學 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三個小動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設計理念:本節課通過閱讀課文,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
語文素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他們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努力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注重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提高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小朋友,在節日里你們最希望得到誰的什么禮物?西方人過圣誕節的時候,是圣誕老人給大家送禮物,而在我們中國是土地爺爺給大家派送禮物。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童話故事《三袋麥子》,大家還記得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嗎?
過年了,土地爺爺送給(誰)送(什么)節日禮物。一年以后,出現了三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2、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呢?今天我們繼續來欣賞這個故事。土地爺爺說今天誰表現最好,他也將得到一份禮物,想不想要土地爺爺的禮物?(想)那我們就來認真地學習課文,看看誰能拿到禮物。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舊知,激趣導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二、精講課文
1、請小朋友把書打開,自讀全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準確,讀連貫。
2、讀熟后再快速地默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思考下列三個問題。并找出描寫小豬的句子,用“_”劃出來,描寫小牛的句子用“﹏”劃出來,描寫小猴的句子用“…”劃出來。
(1)、 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后,他們的心情如何?分別是怎么想的?
(2)、他們是怎樣處理一袋麥子的?結果怎樣?
(3)、對三個小動物的做法,土地爺爺分別是什么態度?
3、交流描寫小豬的句子。(出示課件)
(1)、誰來讀讀你找到的描寫小豬的句子,指名回答。
(2)、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里會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樣?課文里哪個詞語最能體現小豬當時的心情,你能找出來嗎?(迫不及待)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有過迫不及待的情況?
(4)、你能找一個詞語來替換“迫不及待”嗎?
(5)、請你用“迫不及待”說一句話。
(6)、他是怎樣處理這袋麥子的?結果怎樣?
(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結果很快就吃光了。)
(7)、小豬的做法,土地爺爺是什么態度?
(哈哈大笑)
(8)、你覺得這是一頭怎樣的小豬?你是從哪里讀懂的?你們喜歡這樣的小豬嗎?
(9)、揭示小豬的特點。原先老師很討厭豬,因為它又胖又懶。現在聽了這個故事后我不禁對小豬刮目相看,開始喜歡它了,因為他憨厚可愛,還是個美食家,會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這里讓學生覺得小豬非常能干)
指導朗讀:用喜歡的語氣朗讀描寫小豬的句子,讀出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
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嘗小豬的手藝。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讀一讀句子,找一找關鍵詞,認識了一頭憨厚老實的小豬,最后通過品讀來再次體驗小豬憨厚可愛的性格。
過渡:現在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自學描寫小牛和小猴的段落。遇到不懂的問題可在小組內討論解決。
設計意圖:以小豬為教學突破點,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把學習小豬段落的方法遷移到學習小牛和小猴段落上。
4、自學描寫小牛和小猴部分。
匯報:
(1)、小牛又是怎樣處理麥子的?結果呢?
(2)、你從小牛身上發現了哪些優點?(勤勞、節儉、有打算)
(3)、小猴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他會怎么做呢?(種下地)
(4)、 你從小候身上發現了什么優點?(看來小猴不僅聰明,還很有見。)
(5)、土地爺爺是怎樣評價小牛和小猴的?
小結:雖然三個小動物對麥子有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但它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非常開心。
指導朗讀:現在我們就是課文里的小牛和小猴,讀出我們當時開心的樣子來!
設計意圖:該環節設計體現了課改的三個維度,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自己進行實踐,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在學習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5、土地爺爺認為誰的做法最好?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興奮)你是怎樣理解“興奮”的?請你用興奮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6、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為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面對不同的體驗、感受,鼓勵學生深入探究,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總結
1、讓學生口述故事的內容。
2、學完這個童話,你懂得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歸整體,談談自己的收獲與感受,從中滲透思想教育。
四、拓展延伸。
1、課前老師說這節課誰表現好,土地爺爺就送他禮物。現在土地爺爺真的從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麥子,送給我們班的同學。學了這個故事后,你一定更聰明了,你會怎么處理你那口袋麥子呢?
2、課后續寫《三袋麥子新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我體驗、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讓學生的心態 得到開放,個性得到張揚,創造力得到解放。
板書設計:
小豬 吃光 憨厚可愛
小牛 保存 勤勞節儉
小猴 種地 聰明能干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容,三個小動物的美好品格 ,學生一目了然。
三 袋 麥 子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要注意讀出對話的語氣.
2、能講述這個故事,體會三個動物不同的品格.
3、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自己編小故事.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小豬,小牛,小猴,對一口袋麥子的不同處理方式.
2、注意體會不同人物的性格,讀出對話的語氣.
課前準備:
小豬,小牛,小猴頭頭飾若干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以前都讀過哪些童話故事?
2、那我來說一句臺詞,你們猜猜是出自哪個故事——“魔鏡啊魔鏡,魔鏡,請你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芝麻,芝麻,開門吧!
3、是啊,一篇優秀的童話故事,讀后,總有一些東西會印在你的腦海里,可能是一個人物,可能是一句話,也可能是一幅插圖。《三袋麥子》這篇童話又會給我們留下什么呢?
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齊讀課題)《三袋麥子》。
4、(引讀第一節)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口袋麥子。誰來告訴老師,土地爺爺一共給了它們幾袋麥子?
你怎么知道的?你讀書真仔細!讀書就要咬文嚼字。
二、精讀課文第2節。
1、這三袋一模一樣的麥子,可在小動物眼中卻是有些不一樣的。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文,仔細找一找,把有關的詞語圈出來。
2、指名答。
根據回答,引說。
(1)看到這麥子,小豬會情不自禁地夸道:(用上你找到的詞語)這金燦燦的麥子多誘人啊!這麥子金燦燦的,聞起來香噴噴的,太好了!
(2)而小牛也會贊道:這麥子一粒粒多么飽滿,竟找不出一粒干癟的麥子,太棒了!
(3)小猴會怎么說呢?他卻覺得這麥子是上好的種子。
3、因為想法不同,所以他們處理麥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結果也不同。
過渡:你們看,小豬已經迫不及待地閃亮登場了。那就讓我們先到小豬家看一看吧!誰先告訴老師,哪幾小節寫了小豬?
4、好,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2和第6小節,看一看,小豬是怎樣處理麥子的?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并把有關的詞語圈出來。讀了這幾小節,你還感受到什么?(學生自學)
5、讀了第二小節,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豬看到麥子很開心。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小豬很開心?為什么會這么開心?因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軟的白面饅頭、香噴噴的烙餅)
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饞嘴)而且這是一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豬啊!
6、你能把小豬開心的心情讀出來嗎?
7、你還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 憨厚 可愛 性急 能干)你從哪里看出來?
(1)性急:理解“迫不及待” 。有了這一袋黃燦燦的麥子,小豬對這個新年充滿了期盼,他(引說)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板書)
師:你什么時候也會有一種“迫不及待”的感覺?誰能用它說句話?你能結合自己的感受還有這個詞語字面的意思,說說“迫不及待”的意思嗎?
8、現在,老師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讀一讀這段話,請大家一邊聽一邊想象,看你的眼前會出現一只什么樣的小豬。師范讀。
9、指名說。(生:以前我不喜歡小豬覺得他很懶很愛吃,可剛才聽老師讀,感覺不一樣了,有點可愛。我看到了一只很能干的小豬,他能做那么多好吃的東西)
10、師:如果你能把剛才我們體會到的感情帶進去,一定能讀得非常好。生朗讀。
總結過渡:想象著自己將有一個如此美好的新年,小豬的心情太興奮了,所以他開心地喊道(齊讀:)“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
三、精讀第6節。
1、一只容易滿足的小豬把快樂和開心帶給我們大家,
2、你還從哪些地方看出小豬憨厚可愛了?讓我們繼續來讀第6小節。
3、“他不由得舔了舔舌頭。”小豬在舔嘴唇的時候在想些什么?
你們看小豬的快樂多簡單啊,有東西吃的時候很快樂,東西雖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還是如此快樂,如此可愛!
4、你們看,土地爺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5、想象一下他聽了小豬的話,會說些什么呢?(你把麥子都吃了,過完年,你吃什么呢?小豬啊,小豬你好可愛啊,不過你不能這樣只想著吃)
6、師:憨厚可愛的小豬不僅帶給我們快樂,還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麥子吃完以后怎么辦呢”?
過渡:那小牛和小猴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
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選擇描寫小牛或小猴的課文來自學。你們可以用剛才的方法,一邊讀一邊想,思考: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一年后土地爺爺又看到了什么樣的結果?這又讓你想到些什么呢?邊讀邊想,并把有關的詞語畫下來。
四、生自學,精讀第3、7節
1、自學課文,邊讀邊想邊畫。小組交流。
2、師:先來說說小牛吧!他是怎樣處理麥子的?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牛?
3、指名答。
(1)他先是“看了又看,心想”,從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不著急,先想清楚再做。
師:好銳利的眼睛,你很會讀書,小牛面對事情先思考再決定,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2)“為了防止發霉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這里可以看到小牛很勤奮很有經驗。
(3)節儉 先……慢慢
你能抓住重點詞把第3小節讀好嗎?(指導朗讀)
你還從哪里看出小牛很節儉?你從小牛的回答中還體會到什么?
(4)小牛一年以后還剩半袋麥子,真的是很會計劃很會過日子
有人注意到土地爺爺對小牛的評價了嗎?(從老人點點頭也能看出對小牛這樣勤儉節約的做法他是滿意的。)
土地爺爺是滿意的,但也許還有話要說呢,你們想土地爺爺可能會說什么呢?
(小牛,你做的不錯!但你再節儉,麥子還是遲早會吃完的呀!)
4、總結過渡:勤儉節約的確是美德。可節儉并不能阻止麥子的減少。
五、學習第4、8、9小節
1、小猴一貫受小朋友的歡迎。你覺得《三袋麥子》里的小猴怎么樣?
2、指名答。
(1)小猴發現這是“上等的麥種”,說明他有經驗,善于發現。
你知道什么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嗎?(就是最好的麥子)
是啊,同樣的麥子卻只有善于觀察思考,具有勞動經驗的小猴發現它是上等的麥種。
(2)能干。他是怎么做的?結果呢?小猴收獲了很多麥子,他把一袋麥子變成了滿滿一囤麥子。所以土地爺爺說他聰明能干
3、同桌表演讀土地爺爺到小猴家做客的情景。
表演時要注意什么?
相機提問:
(1)小猴說這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表情?(神秘)為什么你不馬上告訴土地爺爺你有這么大的收獲?
(2)小猴此時的心情怎么樣?(高興 自豪)小猴為什么感到這么自豪?(因為他把一袋麥子變成了一囤麥子,他是靠自己的勞動才有了收獲)
5、想想這一年中,小猴把麥子種下了地后,還會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獲?(勞動,辛勤的勞動。)
6、只有勞動才有收獲,只有勞動才讓人更聰明,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能創造財富的人才最了不起!
讓我們再來自豪地讀一讀小猴說的話。你還從小豬的回答中感受到什么?
7、而土地爺爺也情不自禁地夸獎道——(引讀)
8、你們注意他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和語氣了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撫摸小猴的頭,很興奮,很激動。說明他最喜歡小猴師)(看看土地爺爺望著這滿滿的麥囤,望著聰明能干的小猴笑的多開心啊!)
9、把你的這些理解帶進去,再讀土地爺爺的話。(生朗讀)
過渡:三個小動物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了土地爺爺給它們的一袋麥子,結果不同,當然也得到了土地爺爺不同的評價。
想一想,那在三個小動物中,誰吃到的麥子多?(從長遠看,還是小猴吃得——最多。)誰來說說看,這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六、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三個小動物各有可愛之處、可取之處,特別是小猴的做法更獨特,更富有創意,目光也更加長遠,更值得我們學習。
2、這一天,小豬和小牛也到小猴家去做客,他們驚訝地發現,(指名說)他們迫不及待地向向小猴問起了其中的原因,小豬會問——小牛會問——小猴又會怎樣回答呢?
3、請同學們學著課文的樣子,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把小猴的回答寫具體。(交流)
4、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們也會收到了一份份節日禮物,那就是壓歲錢,那你會怎樣處理這些錢呢?(小組討論)
5、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并和小伙伴一起分角色演一演。
(2)讀拓展閱讀第54頁,邊讀邊思考:你最欣賞誰?為什么?并把重要的詞句圈畫出來。
(3)思考:你會怎樣合理地安排你的壓歲錢?
板書: 9 三袋麥子
小豬 吃光了 憨厚可愛
小牛 慢慢吃 勤勞節儉
小猴 種下地 聰明能干
三 袋 麥 子 篇4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備注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 學 過 程
一、導 一、導入: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板書:齊讀,指導“麥”字上下結構,豎在豎中線上,“子”輕聲)
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 二、初讀指導
1、 自1、自學課文
(1)下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先讀課后生字,再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a、出 a、出示詞語
饅頭、憨厚、搬、節儉
防止、拜訪、仍
蟲蛀、至今
b、自讀
c、細心的同學找找各組加點字有什么共同點?
d、指名讀
三、再讀課文
1、提出要求: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
2、學生自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
4、評價,獎勵
四、三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詞語意思呢
2、學生自讀
3、交流
烙餅:在熱鍋上燙熟的餅,本課指小豬做的小麥面餅。
發霉:指小麥生了霉菌。
蟲蛀:被蟲咬壞。
麥囤:存放較多糧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讀:
1、 讀了這個故事,在小豬、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呀,為什么?
2、指導口述
3、戴頭飾到講臺邊表演邊朗讀
六、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這課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記的嗎?
2、學生口述
3、 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9、三袋麥子(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備注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⒉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 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教 學 過 程
(一)、復習鞏固
1. 出示詞語:
麥子 迫不及待 保存 雜糧 節儉 防止 搬到 拜訪 仍有
• • • • • •• • • •
神秘 收獲
• •
饅頭 烙餅 發霉 蟲蛀 添舌頭 憨厚 麥囤
• • • • • • •
2. 齊讀詞語
3. 師述:上節課我們已經能夠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現在請認為自己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把課文朗讀一遍。
4. 學生齊讀課文
5.師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還要 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第一部分(1-4)
1. 教師設問質疑: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從土地爺爺那兒得到了一份節日禮物——一口袋麥子,它們是怎樣處理自己那口袋麥子的?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2.學生自由輕讀課文
3. 指名回答:小豬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
(1)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吃光”
(2)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3) 指導朗讀
①提問:但小豬得到麥子時,它的心情是怎樣的?(開心)那我們應該怎么讀它說的那段話?
②相機出示紅線,劃出小豬說的話
③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點評
④ 教師小結:我們要抓住關鍵詞“太棒啦”“最愛吃”,帶著小豬高興的心情來朗讀。
⑤ 齊讀第二自然段
4.過渡:那么還有兩個動物是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的呢?
(1)指名回答 相機板書:“保存”“全種下了地”
(2)提問:小牛看到麥子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請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用“•”圈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3) 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
(4) 指名讀用“——”劃出的句子
(5)指導朗讀
① 口述:剛才我們用抓住關鍵詞的方法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現在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來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② 學生輕聲讀課文
③ 指名讀 (教師相機指導:“捧起”“看了又看”“心想”等詞語細致描寫了小牛得到麥子后的表現。“先……再……”這個句子告訴我們小牛是多么細心。)
④ 齊讀第三自然段
(6)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剛才通過朗讀,同學們知道了小猴的思路與小豬、小牛完全不同,它把麥子全種下了地。三個動物對三袋麥子采取了三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那么一年后,當土地爺爺再次來訪時,對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是怎樣看待的呢?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學習方法,找一找有關的語句,用筆畫一畫,并讀一讀。
(三)、教學第二部分(5-9)
1.出示
土地爺爺
夸 誰 怎么樣?
2.學生輕聲讀課文,分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3.指名回答,完成表格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小豬 憨厚可愛 小牛 節儉 小猴 聰明能 干”
4.教學第六自然段
(1)出示課文 插圖
(2)口述:剛才我們齊讀了課文,又輕聲朗讀了課文。現在我們換一種朗讀方法,老師讀到哪兒停下來,就請同學們接下去。
(3) 師述:白胡子的土地爺爺,拄著拐杖來到了小豬家,小豬看到土地爺爺,說——(生齊說:感謝您去年送給我的那袋麥子,那可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可惜只吃了幾天。) 說著,小豬好像又——(生齊說;回味起饅頭和烙餅的香味) 不由得——(生齊說:舔了舔舌頭。) 看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生齊說:哈哈大笑。)
(4)口述:讀了課文,你們認為小豬怎么樣?(憨厚可愛) 說說你的理由。(抓住“最好吃”“只吃了幾天”“回味”“舔了舔舌頭”等詞語體會小豬的“憨厚可愛” )
(5)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讀、齊讀(教師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朗讀)
5.教學第七自然段
(1)指名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七自然段(男同學演小牛,女同學讀旁白)
(2) 提問:你們覺得小牛怎么樣?(節儉) 說說你的理由。從“至今”“仍有”可以看出小牛很節儉)
(3) 指導朗讀
男同學讀小牛,全體女同學讀旁白
6.教學第八、九自然段
(1)口述:白胡子的土地爺爺拜訪了小豬、小牛后,最后來到了小猴家,談起了去年的那口袋麥子。大家想一想,土地爺爺會怎么問小猴?(指名回 答) 小猴又是怎么回答的?(小猴“神秘”地說:“請跟我來。” )
(2)口述:小猴沒有直接說出它的那口袋麥子現在怎么樣了,而是賣了一個關子,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那口袋麥子現在怎么樣了嗎?我們一起跟著小猴去看一看。
(3)師引讀,生跟讀
土地爺爺跟著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麥囤里堆得——(生齊讀:滿滿的) 小猴說——(生齊讀: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吧。) 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生齊讀:你真聰明!真能干!)
(4)口述:土地爺爺興奮地夸小猴聰明能干,那么同學們你們認為小猴聰明嗎? 為什么?(小猴把一口袋埋葬變成了更多的麥子)
(5)指導朗讀
① 提問:小猴的話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高興、自豪)(教師相機指導,通過“拉著”“神秘”“都是”“您帶一些……”等詞語體會小猴自豪、喜悅的心情)
② 指名朗讀,齊讀
7.口述:這部分課文全是人物的對話,請同學們再次輕聲朗讀課文,體會一下 每個人說話時的語氣和心情,同桌之間可以分角色互讀,聽一聽你的同桌讀的怎么樣?(學生輕讀課文)
(四)總結課文
1.出示:比一比,看誰的做法好?
2.分組討論、交流
3.請同學各抒己見,說一說誰的做法好
4.師述:小猴的做法最好,它考慮得很長遠,我們給小猴加三顆星。我們一起夸一夸小猴。(生齊說:“小猴!小猴!你真棒!”學生邊說邊拍兩下手)
5.提問:那么小豬、小牛的身上有沒有優點呢?(指名回答)
6.師述:小豬、小牛的做法雖然沒有小猴好,但在它們身上也有可取之處,我 們給它們加兩顆星。(閃爍兩顆星)
7.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豬、 小牛、小猴三個動物性格各異,然而都很可愛,小豬憨厚得可愛,小牛的可愛在于節儉,小猴的聰明能干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則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三 袋 麥 子 篇5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課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
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二、初讀課文:
⒈自學課文。
⑴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一說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
⑵會讀、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烙餅 發霉 麥囤
⒉教師檢查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學習。
⒊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讀生字卡片,注意練好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詞語:
烙餅 發霉 麥囤
三、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按"快要過年了一年以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說一說每部分講什么?
學生自學后討論: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講三個小動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麥,他們各自作了處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講土地爺爺向三個小主人公詢問他們各自處理麥子的情況。
四、精讀課文內容。
⒈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麥子后詩怎樣做的?他們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畫出有關詞語,想一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理解關鍵詞語:開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種
⒉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關鍵詞語。
⒊指導口述這部分課文。要求學生看板書練說:先分組說一個小動物的做法,在連起來說。
⒋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課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第2、3、4自然段分組競賽讀。
五、課堂作業 :
⒈用鋼筆描紅,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的習慣。
⒉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⒈聽寫生字詞,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⒉練習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課文內容。
聽這部分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完成練習。
土地爺爺夸______________(誰)______________(怎么樣)
討論并理解有關詞語:"舔了舔舌頭"、"節儉"、"滿滿的"。
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部分全是人物對話,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每個人說話時四什么語氣,說話時地心情怎樣,該怎樣讀才正確?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互相糾正讀得不正確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讀,其他同學聽后糾正。
教師范讀難點:小豬回答土地爺爺的話。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⒊指導口述這部分內容:
⑴看板書:自己練讀。
⑵指名口述:其他學生糾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學生練習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學生口述。
三、總結全文:
⒈指名學生口述全文。
⒉討論: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得到的三袋麥子上,誰的做法好?為什么?
⒊教師小結:
課文給我們見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節約,什么叫聰明能干。小猴富有創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我們啟發很大,今后我們要想小猴學習。
四、作業 :
⒈課堂作業 :完成書后第三題。
⒉課后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
小豬--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 存---節約
小猴--全種地---聰明能干
三 袋 麥 子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練習講好這個故事。
4、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重難點:
1、復述故事。
2、知道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板書:齊讀,指導“麥”字上下結構,豎在豎中線上,“子”輕聲)
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下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先讀課后生字,再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a、出示詞語
饅頭、憨厚、搬、節儉
防止、拜訪、仍
蟲蛀、至今
b、自讀
c、細心的同學找找各組加點字有什么共同點?
d、指名讀
三、 再讀課文
1、提出要求: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
2、學生自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
4、評價,獎勵
四、三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詞語意思呢
2、學生自讀
3、交流
烙餅:在熱鍋上燙熟的餅,本課指小豬做的小麥面餅。
發霉:指小麥生了霉菌。
蟲蛀:被蟲咬壞。
麥囤:存放較多糧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讀:
1、讀了這個故事,在小豬、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呀,為什么?
2、指導口述
3、戴頭飾到講臺邊表演邊朗讀
六、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這課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記的嗎?
2、學生口述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 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⒉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
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二、 教學重點:
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三、 教具:多媒體課件
四、 教學過程:
㈠、 復習鞏固
⒈ 出示詞語:
麥子 迫不及待 保存 雜糧 節儉 防止 搬到 拜訪 仍有
· · · · · ·· · · ·
神秘 收獲
· ·
饅頭 烙餅 發霉 蟲蛀 添舌頭 憨厚 麥囤
· · · · · · ·
⒉ 齊讀詞語
⒊ 師述:上節課我們已經能夠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現在請認為自己能正
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把課文朗讀一遍。
⒋ 學生齊讀課文
⒌ 師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還要
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㈡、 教學第一部分(§1-4)
⒈ 教師設問質疑: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從土地爺爺那兒得到了一份節日禮
物——一口袋麥子,它們是怎樣處理自己那口袋麥子的?請
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⒉ 學生自由輕讀課文
⒊ 指名回答:小豬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
⑴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吃光”
⑵ 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⑶ 指導朗讀
① 提問:但小豬得到麥子時,它的心情是怎樣的?(開心)
那我們應該怎么讀它說的那段話?
② 相機出示紅線,劃出小豬說的話
③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點評
④ 教師小結:我們要抓住關鍵詞“太棒啦”“最愛吃”,帶著小豬高興的心情來
朗讀。
⑤ 齊讀第二自然段
⒋ 過渡:那么還有兩個動物是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的呢?
⑴ 指名回答 相機板書:“保存”“全種下了地”
⑵ 提問:小牛看到麥子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請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用“·”圈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⑶ 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
⑷ 指名讀用“——”劃出的句子
⑸ 指導朗讀
① 口述:剛才我們用抓住關鍵詞的方法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現在請同學們用
同樣的方法來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②學生輕聲讀課文
③ 指名讀 (教師相機指導:“捧起”“看了又看”“心想”等詞語細致描寫了小牛得到麥子后的表現。“先……再……”這個句子告訴我們小牛是多么細心。)
④ 齊讀第三自然段
⑹ 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剛才通過朗讀,同學們知道了小猴的思路與小豬、小牛完全不同,它
把麥子全種下了地。三個動物對三袋麥子采取了三種截然不同的處理
方法。那么一年后,當土地爺爺再次來訪時,對小豬、小牛、小猴的
做法是怎樣看待的呢?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學習方法,找一找有關的
語句,用筆畫一畫,并讀一讀。
㈢ 教學第二部分(§5-9)
⒈出示
土地爺爺
夸
誰
怎么樣?
⒉學生輕聲讀課文,分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⒊指名回答,完成表格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小豬 憨厚可愛 小牛 節儉 小猴 聰明能干”
⒋教學第六自然段
⑴ 出示課文 插圖
⑵ 口述:剛才我們齊讀了課文,又輕聲朗讀了課文。現在我們換一種朗讀方法,老師讀到哪兒停下來,就請同學們接下去。
⑶ 師述:白胡子的土地爺爺,拄著拐杖來到了小豬家,小豬看到土地爺爺,說
——(生齊說:感謝您去年送給我的那袋麥子,那可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可惜只吃了幾天。) 說著,小豬好像又——(生齊說;回味起饅頭和烙餅的香味) 不由得——(生齊說:舔了舔舌頭。) 看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生齊說:哈哈大笑。)
⑷ 口述:讀了課文,你們認為小豬怎么樣?(憨厚可愛) 說說你的理由。
(抓住“最好吃”“只吃了幾天”“回味”“舔了舔舌頭”等詞語體會小豬的“憨厚可愛” )
⑸ 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讀、齊讀(教師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朗讀)
⒌教學第七自然段
⑴ 指名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七自然段(男同學演小牛,女同學讀旁白)
⑵ 提問:你們覺得小牛怎么樣?(節儉) 說說你的理由。
(從“至今”“仍有”可以看出小牛很節儉)
⑶ 指導朗讀
男同學讀小牛,全體女同學讀旁白
⒍教學第八、九自然段
⑴ 口述:白胡子的土地爺爺拜訪了小豬、小牛后,最后來到了小猴家,談起了
去年的那口袋麥子。大家想一想,土地爺爺會怎么問小猴?(指名回答) 小猴又是怎么回答的?(小猴“神秘”地說:“請跟我來。” )
⑵ 口述:小猴沒有直接說出它的那口袋麥子現在怎么樣了,而是賣了一個關子,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那口袋麥子現在怎么樣了嗎?我們一起跟著小猴去看一看。
⑶ 師引讀,生跟讀
土地爺爺跟著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麥囤里堆得——(生齊讀:滿滿的)
小猴說——(生齊讀: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吧。) 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生齊讀:你真聰明!真能干!)
⑷ 口述:土地爺爺興奮地夸小猴聰明能干,那么同學們你們認為小猴聰明嗎?
為什么?(小猴把一口袋埋葬變成了更多的麥子)
⑸ 指導朗讀
① 提問:小猴的話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高興、自豪)
(教師相機指導,通過“拉著”“神秘”“都是”“您帶一些……”等詞
語體會小猴自豪、喜悅的心情)
② 指名朗讀,齊讀
⒎口述:這部分課文全是人物的對話,請同學們再次輕聲朗讀課文,體會一下
每個人說話時的語氣和心情,同桌之間可以分角色互讀,聽一聽你的
同桌讀的怎么樣?
(學生輕讀課文)
㈣ 總結課文
⒈出示:比一比,看誰的做法好?
⒉分組討論、交流
⒊請同學各抒己見,說一說誰的做法好
⒋師述:小猴的做法最好,它考慮得很長遠,我們給小猴加三顆星。我們一起夸一夸小猴。
(生齊說:“小猴!小猴!你真棒!”學生邊說邊拍兩下手)
⒌提問:那么小豬、小牛的身上有沒有優點呢?(指名回答)
⒍師述:小豬、小牛的做法雖然沒有小猴好,但在它們身上也有可取之處,我
們給它們加兩顆星。(閃爍兩顆星)
⒎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豬、
小牛、小猴三個動物性格各異,然而都很可愛,小豬憨厚得可愛,小
牛的可愛在于節儉,小猴的聰明能干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㈤ 布置作業:
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把這則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
三 袋 麥 子 篇7
作者:沈高明 發表時間:2004-4-28 閱讀次數:600
作者:常州萬綏小學 戴彩蓮
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文章寫了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不同態度,語言通俗,情節簡單,但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和小動物鮮明的個性要引導學生仔細感悟體味。教學中,我設計了“讀”、“比”、“演”、“議”四個環節進行扎實的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讀
1.談話導人,揭示課題。
2.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文中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學。
(2)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3.指名分節讀課文,邊讀邊交流字詞的自學情況。
4.自讀。要求讀得流利而有感情。
5.賽一賽,看誰讀得最好。
二、比
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描述三個小動物不同處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爺爺對小動物們的不同態度的句子,進行比較。
1.比一比,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以后,分別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豬只看到麥子的顏色“黃燦燦”,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麥子的顆粒很“飽滿”,他想“保存起來慢慢吃”;小猴覺得這是“上等的麥種”,想到了“種”)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小猴想得全面、長遠,我又設計了三個問題:
①怎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顏色黃燦燦,顆粒很飽滿等)
②小猴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說明了什么?(a.看得很仔細,比小豬、小牛全面; b.有豐富的勞動經驗)
③小猴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他會怎么想呢?(從中體會小猴能認真動腦,考慮問題周到、長遠)
2.比一比,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處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豬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麥子好好地“保存”起來,“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麥子“全種下了地”,經過辛勤的勞動,獲得了大豐收)
通過比較,不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優孰劣也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爺爺對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分別是什么態度?
(扣住“哈哈大笑”、“夸獎”、“興奮”三個詞,體會土地爺爺對待三個小動物的做法一個比一個滿意)
三、演
在充分理解、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采用表演這一教學方法,既是對課文語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創意的運用表達。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準備。以小組為單位定好角色,認真熟悉課文,談談自己打算怎樣來表演。教師指導:要注意小動物和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有些臺詞和動作要展開想像,自己設計。表演時,要進入角色,演出每個小動物的個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組內演練,教師巡回指導,再選幾組好的上臺表演。
第三步:評價。師生共同點評。要求從表情、動作、臺詞、配合等方面作出綜合評價,選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
四、議
此時,學生對課文已透徹理解,引導學生感悟三個小動物的個性已是水到渠成了。
1.思考:在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請說出理由。
2.同桌二人說說議議:
3.班內交流;
開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優點。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看到三個小動物各有所長,都很惹人喜歡。小豬:憨厚可愛,性格率直,而且是個出色的點心師(能做各種各樣的食品)。小牛:勤勞節儉,做事有打算,還是個很好的保管員(經常把麥子搬出去透風、曬太陽)。小猴:聰明能干,觀察仔細,愛動腦筋。至此,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形象已出現在學生的腦海中。
4.拓展延伸。
議一議,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
三 袋 麥 子 篇8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相機板書)
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舉手提問。
二、初讀課文:
⒈請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
(2)畫出不了解、不認識的字詞。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烙餅 發霉 麥囤
⒉教師檢查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學習。
⒊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讀生字卡片,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詞語:烙餅 發霉 麥囤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按"快要過年了""一年以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說一說每部分講什么?
學生自學后討論: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講三個小動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麥,他們各自作了處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講土地爺爺向三個小主人公詢問他們各自處理麥子的情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這課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記的嗎?
2、學生口述,教師點評。
3、教師范寫,提出注意點。
4、學生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童話故事《三袋麥子》,大家還記得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嗎?
今天我們繼續欣賞這個故事。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請小朋友把書打開,自由朗讀(1~4)自然段。
思考:當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后,它們分別覺得這是怎么樣的麥子,又是怎么想的?三個小動物分別是怎樣處理一袋麥子的?(可以用筆在書上圈畫)
2、讀后交流。
3、這三個小動物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討論。指名說。
4、指導朗讀。
(二)、自學第二部分(5~9)自然段
1、過渡:三個小動物分別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了土地爺爺送的麥子,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了,他們見面后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小朋友帶著下面的問題自學課文的第二部分。
出示問題:
(1)、三個小動物不同的處理方式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
(2)、土地爺爺對誰的做法最滿意?為什么?
(3)、三個小動物中你喜歡誰?為什么?
(4)、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處理?
2、檢查自學字詞情況。
(1)、通過剛才的自學,小朋友又學到了哪些新詞語?
指名說。
憨厚:請你模仿一下小豬憨厚可愛的表情。(模仿)小豬說的話的確特別憨厚可愛,誰來讀一讀?(指導朗讀)
節儉:你能說出節儉的近義詞嗎?
神秘:誰來表演一下小猴神秘的樣子?
(2)、逐個討論四個問題,交流讀書心得。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9、三袋麥子
小豬 吃光了 憨厚
小牛 保 存 節約
小猴 全種下 聰明、能干
(3)分角色表演朗讀課文。
四、綜合訓練
1.讀了課文后,你一定有很多話想對三個小動物說。想一想,請你分別對小豬、小牛、小猴說一句話。
五、總結拓展
1、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麥子,可是因為他們不同的處理方式面使自己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2、小練筆。
每到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收到許多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后,小朋友們是怎樣處理的呢?請把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寫出來,告訴老師。
板書設計:
9、三袋麥子
小豬 吃光了 憨厚
小牛 保 存 節約
小猴 全種下 聰明、能干
三 袋 麥 子 篇9
21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⒉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
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三、教具: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㈠、復習鞏固
⒈ 出示詞語:
麥子 迫不及待 保存 雜糧 節儉 防止 搬到 拜訪 仍有
· · · · · ·· · · ·
神秘 收獲
· ·
饅頭 烙餅 發霉 蟲蛀 添舌頭 憨厚 麥囤
· · · · · · ·
⒉ 齊讀詞語
⒊ 師述:上節課我們已經能夠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現在請認為自己能正
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把課文朗讀一遍。
⒋ 學生齊讀課文
⒌ 師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還要
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㈡、教學第一部分(§1-4)
⒈ 教師設問質疑: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從土地爺爺那兒得到了一份節日禮
物——一口袋麥子,它們是怎樣處理自己那口袋麥子的?請
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⒉ 學生自由輕讀課文
⒊ 指名回答:小豬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
⑴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吃光”
⑵ 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⑶ 指導朗讀
① 提問:但小豬得到麥子時,它的心情是怎樣的?(開心)
那我們應該怎么讀它說的那段話?
② 相機出示紅線,劃出小豬說的話
③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點評
④ 教師小結:我們要抓住關鍵詞“太棒啦”“最愛吃”,帶著小豬高興的心情來
朗讀。
⑤ 齊讀第二自然段
⒋ 過渡:那么還有兩個動物是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的呢?
⑴ 指名回答 相機板書:“保存”“全種下了地”
⑵ 提問:小牛看到麥子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請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用“·”圈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⑶ 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
⑷ 指名讀用“——”劃出的句子
⑸ 指導朗讀
① 口述:剛才我們用抓住關鍵詞的方法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現在請同學們用
同樣的方法來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② 學生輕聲讀課文
③ 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捧起”“看了又看”“心想”等詞語細致描寫了小牛得到麥子后的表現。“先……再……”這個句子告訴我們小牛是多么細心。)
④ 齊讀第三自然段
⑹ 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剛才通過朗讀,同學們知道了小猴的思路與小豬、小牛完全不同,它
把麥子全種下了地。三個動物對三袋麥子采取了三種截然不同的處理
方法。那么一年后,當土地爺爺再次來訪時,對小豬、小牛、小猴的
做法是怎樣看待的呢?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學習方法,找一找有關的
語句,用筆畫一畫,并讀一讀。
㈢ 教學第二部分(§5-9)
⒈出示
誰
怎么樣?
土地爺爺
夸
⒉學生輕聲讀課文,分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⒊指名回答,完成表格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小豬 憨厚可愛 小牛 節儉 小猴 聰明能
干”
⒋教學第六自然段
⑴ 出示課文 插圖
⑵ 口述:剛才我們齊讀了課文,又輕聲朗讀了課文。現在我們換一種朗讀方法,
老師讀到哪兒停下來,就請同學們接下去。
⑶ 師述:白胡子的土地爺爺,拄著拐杖來到了小豬家,小豬看到土地爺爺,說
——(生齊說:感謝您去年送給我的那袋麥子,那可是我吃過的最好
吃的東西,可惜只吃了幾天。) 說著,小豬好像又——(生齊說;回
味起饅頭和烙餅的香味) 不由得——(生齊說:舔了舔舌頭。) 看
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生齊說:哈哈大笑。)
⑷ 口述:讀了課文,你們認為小豬怎么樣?(憨厚可愛) 說說你的理由。
(抓住“最好吃”“只吃了幾天”“回味”“舔了舔舌頭”等詞語體會小豬的
“憨厚可愛” )
⑸ 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讀、齊讀(教師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朗讀)
⒌教學第七自然段
⑴ 指名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七自然段(男同學演小牛,女同學讀旁白)
⑵ 提問:你們覺得小牛怎么樣?(節儉) 說說你的理由。
(從“至今”“仍有”可以看出小牛很節儉)
⑶ 指導朗讀
男同學讀小牛,全體女同學讀旁白
⒍教學第八、九自然段
⑴ 口述:白胡子的土地爺爺拜訪了小豬、小牛后,最后來到了小猴家,談起了
去年的那口袋麥子。大家想一想,土地爺爺會怎么問小猴?(指名回
答) 小猴又是怎么回答的?(小猴“神秘”地說:“請跟我來。” )
⑵ 口述:小猴沒有直接說出它的那口袋麥子現在怎么樣了,而是賣了一個關子,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那口袋麥子現在怎么樣了嗎?我們一起跟著小猴去
看一看。
⑶ 師引讀,生跟讀
土地爺爺跟著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麥囤里堆得——(生齊讀:滿滿的)
小猴說——(生齊讀: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
吧。) 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生齊讀:你真聰明!真能干!)
⑷ 口述:土地爺爺興奮地夸小猴聰明能干,那么同學們你們認為小猴聰明嗎?
為什么?(小猴把一口袋埋葬變成了更多的麥子)
⑸ 指導朗讀
① 提問:小猴的話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高興、自豪)
(教師相機指導,通過“拉著”“神秘”“都是”“您帶一些……”等詞
語體會小猴自豪、喜悅的心情)
② 指名朗讀,齊讀
⒎口述:這部分課文全是人物的對話,請同學們再次輕聲朗讀課文,體會一下
每個人說話時的語氣和心情,同桌之間可以分角色互讀,聽一聽你的
同桌讀的怎么樣?
(學生輕讀課文)
㈣ 總結課文
⒈出示:比一比,看誰的做法好?
⒉分組討論、交流
⒊請同學各抒己見,說一說誰的做法好
⒋師述:小猴的做法最好,它考慮得很長遠,我們給小猴加三顆星。我們一起夸一夸小猴。
(生齊說:“小猴!小猴!你真棒!”學生邊說邊拍兩下手)
⒌提問:那么小豬、小牛的身上有沒有優點呢?(指名回答)
⒍師述:小豬、小牛的做法雖然沒有小猴好,但在它們身上也有可取之處,我
們給它們加兩顆星。(閃爍兩顆星)
⒎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豬、
小牛、小猴三個動物性格各異,然而都很可愛,小豬憨厚得可愛,小
牛的可愛在于節儉,小猴的聰明能干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㈤ 布置作業:
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把這則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
三 袋 麥 子 篇10
教學內容:9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
2、 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練習講好這個故事。
4、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思維發展目標:幫助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和情感,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知道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好,好在哪兒,體會三個動物的可愛之處,明白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長遠的考慮。
教學準備:小黑板,課文配樂錄音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部分生字組成的詞語。
一、導入:
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
(板書:齊讀,指導“麥”字上下結構,豎在豎中線上,“子”輕聲)
你知道麥子嗎?給大家介紹介紹。你的這些資料從哪兒來的?
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讀指導
1、學生十分鐘:
自學課文
(1)下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老師提出的要求:先讀課后生字,再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a、出示詞語 :饅頭、憨厚、搬、節儉、防止、拜訪、仍、蟲蛀、至今
b、自讀
c、互讀糾正
三、再讀課文
1、提出要求:把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
2、學生自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
4、評價,獎勵
四、三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詞語意思呢
2、學生自讀,交流
烙餅:在熱鍋上燙熟的餅,本課指小豬做的小麥面餅。
發霉:指小麥生了霉菌。
蟲蛀:被蟲咬壞。
麥囤:存放較多糧食的器具。
五、理清脈絡
1、(1)土地爺爺去看過三個小動物,分別是什么時候去的?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快過年了 一年以后
(3)你能不能按照“快過年了、一年以后”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說說各講了什么。
第一部分(1—4)三個動物都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麥子,他們各自做了處理。
第二部分(5--9)土地爺爺向三個小動物詢問他們各自麥子的情況。
2、朗讀比賽:男女生分別讀一上兩部分課文。
六、指導寫字
1、同學們,你們能介紹一下這課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記的嗎?
2、學生口述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理解三個小動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過年是每個孩子所盼望的,因為,新年到來之際,孩子們總能收到許多讓人欣喜的節日禮物。三只可愛的小動物——小豬、小牛、小猴也收到了慈祥的土地爺爺送來的新年禮物,那便是—— 三袋麥子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9三袋麥子
看看三個小動物面對同樣的禮物分別有怎樣的表現。
誰來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二、品讀課文
1、在三個小動物眼里麥子,是什么樣的?它們又是怎么做的,請自由朗讀2——4自然段,想想,用橫線畫出有關語句。
2同桌交流
3、交流描寫小豬的句子。
(1)在小豬眼里這是怎樣的麥子呢?黃燦燦還可換成什么詞?指名回答
(2)咱們的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里會想些什么?指名3人(吃)心情怎樣?(開心、興奮)師范讀句1,這句話中哪些詞語體現小豬的高興?除了詞語還從那看出小豬很開心?倆個感嘆號
指導讀小豬說的話。(讀出開心、興奮、欣喜若狂)指名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色澤多好的麥子啊,小豬怎么處理它的?板書:做成食品
(3)誰來讀讀第第二句。
(4)“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能聯系課文說說什么叫“迫不及待”?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有過迫不及待的心情?(2人)誰能用迫不及待說一句話?
(5)小豬是饞了點,不過他能把麥子磨成面粉,會做成各種各樣點心還真有點美食家的風格喲,喜愛小豬的同學們讓我們來品嘗一下小豬的手藝,齊讀第二自然段。
4、土地爺爺送的麥子在小牛的眼中又是怎樣的呢?他又是怎么做的?指名回答并板書:保存起來
①看著飽滿的麥粒小牛怎么想?指名2
師:小牛把飽滿的麥粒當做寶貝一樣捧在手里看了又看,真開心!
③你能讀出他的開心嗎?指名讀3
這是頭什么樣的小牛,你從哪看出來的,請你讀讀(勤勞節儉有計劃)喜歡小牛的同學讓我們起立捧起書本再來讀讀這一段
5、在小猴的眼中,土地爺爺送的麥子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它是怎么做的?板書全種下地
(2)什么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
(3)看來,土地爺爺送的三袋麥子完全是一模一樣的,可是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看得仔細,全面,有豐富的勞動經驗。)
(4)是啊,這真是一個聰明的小猴,齊讀第四自然段。
6、面對同樣的一袋麥子三個小動物有不同的做法,讓我們捧起書齊讀第二大段,抓住重點詞再次體會一下他們高興的心情。
7、過渡:三個小動物不同的做法會有怎樣的結果呢?自由讀5——9自然段,用~~畫出有關語句。
學習小豬
(1)一年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小豬、小牛和小猴了,他先到小豬家,請看圖,小豬在干什么呢?它想到了什么,你們看小豬的快樂多簡單啊,有東西吃的時候很快樂,東西雖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還是如此快樂,如此可愛!
(2)指名讀課文,表演舔了舔嘴唇。從這個動作中你體會到什么?
這是只什么樣的小豬?板書憨厚可愛。多么憨厚可愛的小豬啊,誰還想讀?
(3)除了小豬的憨厚可愛,你還看出了什么?師范讀小豬的話,指名讀,齊讀。
學習小牛
(1) 小牛把麥子保存起來,后來怎樣呢?你想怎么夸夸小牛?從哪看出它節儉?(至今、仍有)指名讀,板書:勤儉節約
(2) 齊讀這段體會他的勤勞節儉
學習小猴
(1)小猴把麥子種下地,后來怎樣呢?這是只什么樣的小猴呢?板書聰明能干。
(2)出示課文,男女分讀8、9自然段。
理解神秘 老師當土地爺爺,誰來演小猴表演一下神秘的樣子?
師:小猴啊,去年我給你的那袋麥子吃完了嗎?學生演拉手神秘說
小猴的樣子神秘嗎?評價后再演一次﹙事先排練一組成功的﹚
師:好,我跟你到里屋看看,啊,麥囤里堆得滿滿的。這是怎么回事?誰發現老師是什么表情?驚奇,奇怪、吃驚,指名3
誰能用驚訝的語氣讀讀這一句話。指名4
師:小猴啊,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哪只小猴回答指名答2,
看插圖:小猴看著滿囤的麥子心情怎樣?該用什么語氣讀小猴的話呢?﹙高興、自豪﹚誰來讀讀小猴說的話,指名讀4,
多么聰明能干的小猴啊,誰還想讀讀小猴的話指名讀1,
從小猴的話中除了看出他的聰明能干,你還看出什么?﹙有禮貌、懂感恩﹚
多好的小猴啊,齊讀第九自然段
8、三個小動物對麥子的處理方式不同,土地爺爺認為誰的做法最好?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書:興奮)你是怎樣理解“興奮”的?請你用興奮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9、土地爺爺是怎樣評價小豬、小牛的?
三、出示題目指名讀,四人小組討論: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四、學生十分鐘:演一演
(1):準備。以小組為單位定好角色,認真熟悉課文,談談自己打算怎樣來表演。教師指導:要注意小動物和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有些臺詞和動作要展開想像,自己設計。表演時,要進入角色,演出每個小動物的個性。
(2)表演。先小組內演練,教師巡回指導,再選幾組好的上臺表演。
(3)評價。師生共同點評。要求從表情、動作、臺詞、配合等方面作出綜合評價,選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
板書設計
9三袋麥子
豬 做成食品 憨厚可愛
小牛 保存起來 勤勞節儉
小猴 全中下地 聰明能干
智慧瞬間
三 袋 麥 子 篇11
雖然還沒有深層的挖掘課文內容,但孩子們已經能說得很好,當然語言的組織上還有所欠缺,但已經能夠自己做出思考,我覺得 這已經相當的不錯了!鑒于以上的思考,我來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進行全文表演。在學習時我的主要時間就化在了讓學生進行表演上,抓住一些關鍵詞來進行表演,邊表演邊挖掘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并通過語言和表情、動作等表現出來。
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低中年級的課堂上,一些表演總是免不了的。特別是這樣的童話故事,孩子們更是樂于表演。表演中讓學生動腦、動口、動身體,讓學生體驗文本,學生喜歡這樣的表演舞臺,在這樣的舞臺里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現,創造性得到最大的釋放。
首先,我讓學生把課文全文讀個三兩遍,然后再分角色朗讀。在分角色朗讀時,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詞語,然后在討論中或示范或模仿,以此來讓學生把握角色。為表演打下基礎。
我再分工讓全班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角色,也就是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在全文中找到這個小動物的所有相關內容,熟讀之后,先試著進行表演,要把穩重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這個方式已經在前面兩課中做過了,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經驗了)。第一次表演的時候,可以看著課文表演,等到熟練了,就可以丟開書本進行表演了。
全班交流表演時,一邊表演一邊再挖掘人物的內心:通過人物的生動的對話,形象的動作以及人物能夠表現內心心理的神情的細微變化。要把穩重的語言通過你的表情以及動作給表現出來,可以有自己的創造性的東西在里面。
三 袋 麥 子 篇12
教材分析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袋麥子后,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后,土地爺爺故地重訪,并對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面對憨厚可愛的小豬,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勞節儉的小牛,土地爺爺點頭夸贊;尤其是小猴,土地爺爺顯得異常興奮。那么,對土地爺爺的評價應該如何來解讀?在教學中,如何既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又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獲得科學的認識?這些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又是本文教學中可以出彩的亮點。
片斷賞析
師:每到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收到許多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后,小朋友們是怎樣處理的呢?
生:拿到壓歲錢后,都交給了我媽媽,讓她替我保管。
生:我用來買玩具。
生:我會去新華書店買書。多余的錢也請我媽媽保管。
生:我的壓歲錢都自己存著。
生:我的壓歲錢隨我怎么用,我爸爸媽媽從不過問。買學習用品,買吃的,還用來打游戲機。
……
師:小朋友們處理壓歲錢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誰的辦法更好一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三袋麥子》,讀完課文后,你們一定會有許多新的想法!現在你們自己讀課文,說說自己能讀出什么?小豬、小牛和小猴各是怎么處理各自的麥子的? 生自讀,師巡視引導。
師:土地爺爺對小豬哈哈大笑,假如你是土地爺爺,你會說些什么呢?
生:小豬呀,你真是個貪吃鬼!
生:小豬呀,你那么喜歡吃啊,怪不得你那么肥。
生:小豬真能干,會做各種各樣的食品呢!怎么不給點我吃呢?
……
師:面對小牛的做法,土地爺爺點點頭。它會對小牛說些什么呢?
生:小牛呀,小牛,你真會過日子!
生:小牛呀,小牛,你真節儉呀!
生:小牛呀,你可是一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人呀!
……
師:你們誰愿意說說小猴是怎么做的呢?
生讀出有關小猴的語句
師:你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這三個小動物,你們最喜歡誰?為什么?
生:小猴。小猴很聰明,我也要變得像小猴一樣聰明。
生:我喜歡小豬。小豬活得很快樂、很自由。
生:我喜歡小牛。小牛的勤勞節儉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
課文學完了,相信這三個人物在你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這三袋麥子也會帶給你更多的啟示。假如,你就是一個動物,面對這樣一份禮物,你會怎么做呢?
生:我也會像小猴一樣把麥子種下地,第二年我還要送給土地爺爺許多麥子呢!
生:我不會像小猴那樣,它那樣過年沒好的吃,太苦了!我留下一半過年吃,一半種下地!
生:我會送一些麥子給沒收到禮物的動物。
生:我會像小豬一樣,做成各式各樣的食品,請爸爸媽媽一起來品嘗!
……
三 袋 麥 子 篇13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0
剛升入三年級,總是有些不知輕重之感,講得太簡單了,擔心學生不能夠掌握相關的知識;講得太難了,學生不能夠理解。于我而言,還是一個嘗試。今天我教《三袋麥子》,感覺比前幾節課好多了。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要架設臺階
第一課時的任務是識字和讀書,我還想滲入一些結構方面的知識,如分段、主要內容等。但是,直接強調怎么分段,對三年級的學生是有難度的。于是,我學習上海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的方法——讓學生填空,即把每段的段意寫下來,關鍵之處空出來,讓學生通過讀書來填寫。我寫了這樣幾個句子:
( )送給( )、( )、( )每人各一袋( )。
三個人采用了不同的( )。
( )不一樣。
學生很快就填了出來,我請學生分段、告訴學生“起因、經過、結果”,讓學生總結主要內容,就順理成章了,學生感到“跳一跳,摘到了桃子”,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要整體把握。
學習這一課,我覺得如果讓學生思路清晰,可以通過表格整體把握。在課堂上,我出示了這樣的表格。學生填寫如下
不同之處 小豬 小牛 小猴
方式 做成各種食品 保存起來,勤透風曬太陽 全種下了地
結果 全吃完了 還有半袋麥子 麥囤里滿滿的
土地爺爺的態度 哈哈大笑 點點頭 夸獎
人物性格特征 貪吃 節儉 聰明有遠見
我感覺這樣的設計能給學生以宏觀的把握,清晰地比較出小豬、小牛、小猴的差異。
三、要“玩”字當頭。
這里的玩,當然不是一味地貪玩,而是在玩中學習語文,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中掌握相應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語言。這一課,我就采用了演課本劇的方式。專門拿一節課出來讓學生表演,全班40余人,每4人一組,全部參與表演。我的看法是要讓每個孩子都來體驗一下,表演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體驗的過程,這是很寶貴的積累。既培養了興趣,又鍛煉了膽量,還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我認為即使時間多用一些也是值得的。
四、適度拓展。
這一片童話故事是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不要光顧眼前,要有遠見。只有像小猴這樣的人才能大有收獲。教參上的建議是要學生可以自由發表對三個動物的看法,但是教師要注意價值觀的引領。從我個人而言,小豬也沒有什么不好——典型的樂觀派,吃完了再說,也許還會有新的食品也說不定。小牛呢——保守派,比較循規蹈矩,但是生活很安穩。小猴——創新派,很有思想,善于經營。很難說哪一種更好一些,這要看個人的生活態度啦。
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是要明確一下,到了高年級,可以讓他們盡情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使是謬論,也是比較好引導一些。(我不知道這樣處理對不對,個人意見。)
另外,可以適當的補充一些課外的小故事,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id=8231
葉文 發表
三 袋 麥 子 篇14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個人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文中有他們喜歡的動物形象。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從三方面入手:
一、在說、想中內化課文的語言
小*、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爺爺的一口袋麥子后,小*作者著重寫了他的語言,而小牛作者則寫了他的想法,小猴則短短地寫了他的動作,于是我在課堂中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讓學生分別說一說小*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里會想些什么,小牛看了又看飽滿的麥粒,會說些什么?小猴看了麥粒,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學們對這幾種動物很熟悉,能夠揣摩出他們的所說所想,有的同學說:“小*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東西吃了。”“呵!呵!土地爺爺真好,能給我送來這等好東西,歡迎土地爺爺天天到我家來做客。”而小牛拿到麥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邊看邊說:“瞧!這黃燦燦的麥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來慢慢吃,天天吃會吃完的。”而小猴呢,有的同學說:“小猴一拿到那袋麥子,打開一看:‘要是我把這袋麥子種下地,明年一定能收獲更多的麥子。’于是他來到田間,把麥子種下了地。”通過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暢所欲言,小動物的形象更加豐滿、形象,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想象中活化土地爺爺
土地爺爺是一個貫穿課文線索的一個人物,一年以后土地爺爺重返故地,作者用形象化的一句話來描寫土地爺爺。如看著小*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時,土地爺爺會想些什么呢?他又會說些什么?同學們自然會想起《西游記》中的*八戒,紛紛責備小*“真是改不了貪吃的本性。”也有的同學同意小*的做法:“小*,好樣的,想吃就吃個夠。”看到小牛處理麥子的做法,老人點點頭。我也引導學生想象此時土地爺爺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有的同學說:“小牛,你既勤勞又節儉,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有同學說:“小牛,你太節儉了,想吃又舍不得吃,多難受呀!”當看到小猴處理麥子的方法,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干!”此時你從土地爺爺的神態語言中看出土地爺爺心理會想些什么?有的同學說:“真不愧為猴頭,最聰明、最能干!”經學生這么一說,課文中寥寥數語的土地爺爺形象也活靈活現了,而且一樹盛開萬種花,學生的答案也各種各樣。
三、在續編故事中創新學生的思想
課文結尾,我深情地告訴學生:“大雪紛飛,又要過年了。有一天一個白胡子的老頭突然拎著一口袋東西來到你的家里,他對你說,這是聰明的小猴送給我的一口袋麥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給你。你拿到這袋麥子會如何處理呢?”學生紛紛談了自己的想法,都能綜合各種動物的優點處理自己的一口袋麥子,還有的同學想到把自己豐收的麥子拿到集市上賣,然后把所得的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這些想法讓老師感動,可也反映孩子的惰性,居然有很多孩子把土地爺爺送給他們的一口袋麥子拿回家給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種,這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三 袋 麥 子 篇1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課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知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重難點:1、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生答)
誰能說一說我們以前學過哪些童話故事?(《小鷹學飛》、《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
2、今天老師給大家新帶來一個童話故事《三袋麥子》 出示課題,齊讀,
指導“麥”字讀音及寫法(讀音:“mai”,第四聲,寫時注意下半邊要與“表”區分開)
3、引導質疑:
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要問的? (生1:三袋麥子是從哪里來的?師:是別人送的。 生2:麥子是誰送的?他都送給了誰? 生3:為什么是三袋麥子?是不是要送給三個人? 生4:送禮物的人為什么要送麥子?他有什么用意?……)
過渡:同學們真愛問問題,問得非常好!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要求:身體坐端正,一邊看一邊聽,并想一想課文向我們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聽后反饋:
課文主要講了,土地爺爺送給( )、( )、( )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 ),做成各種個樣的( )吃了;小牛把麥子( )慢慢吃;而小猴則把麥子( ),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
2、自讀課文 要求: (1)邊讀邊標出課文自然段序號 (2)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生字或句子可以交流學習,多讀幾遍。
3、反饋自讀效果:
(1)出示帶有一類字的詞語,指導學習。
(2)出示帶有二類字的詞語,指導學習。
(3)出示文中長句,指導學習。(指名讀、正音、齊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
2、合作交流:
邊讀邊思考課文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并試著按“土地爺爺送麥子” 、“小豬 、小牛和小猴如何處理麥子” 和“處理麥子的結果” 給課文分為三部分。
3、反饋:
第一部分( 1 ) 土地爺爺送給小豬 、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
第二部分(2-4) 小豬、小牛和小猴對于同一袋麥子的不同想法和處理方式。
第三部分( 5-9) 小豬、小牛和小猴處理麥子的不同結果以及土地爺爺對他們的評價
四、品讀課文第二部分,理解麥子的不同處置
過渡:
小豬、小牛和小猴收到土地爺爺送的麥子后各自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他們又是如何處理這些麥子的?
1、自讀課文2—4自然段,交流思考
2、反饋:
小豬:做成食品 吃光
小牛:保存起來 慢慢吃 曬
小猴:全中下了地
3、齊讀2—4自然段
五、課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三袋麥子》這篇童話故事,知道了小豬、小牛和小猴對土地爺爺送給他們的麥子做了不同的處理,那么一年以后對于他們這樣的處理,結果會怎樣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六、作業
1、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課后生字、詞語。
三 袋 麥 子 篇16
一、教學要求:
1、能抓住關鍵詞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能客觀正確的評價他人,注意語言得體。
3、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二、第二課時
三、教學實錄
(一)檢查復習
師:快過年了,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小猴分別送了一份禮物——一口袋麥子,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生:(齊讀課題)
師:誰能把這些詞語讀得又響亮又準確?
生:(個別讀)
師:看來同學們詞語掌握得非常好,讀得又響亮又準確。
(二)學習第二自然:
師:小豬得到麥子后是怎么做的?(多媒體出示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想想:你從老師的提示中讀懂了什么?
生:我從“黃燦燦”看出這個麥子是最好的麥子。
生:我從“開心地喊”看出小豬得到小麥高興得不得了。
生:我從“迫不及待”看出小豬很急,恨不得馬上就行動,制成食品,好好享用。
師: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有迫不及待的情況?
生:生日那天,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禮盒,看看媽媽送給我的生日禮物。
生:中午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筷子吃飯。……
生:我從“各種各樣”讀懂食品的種類很多,有饅頭、個、包子、餃子、蛋糕。
師:同學們都非常愛動腦筋,下面我們采用“我讀大家評”的方式,比一比“誰讀得好”、“誰評得好”。
生:(個別讀)
生(評):我認為王子賢小豬說的話應大聲讀,表現它的高興。
生(評):我認為“各種各樣”應該讀慢些,給人感覺到真的有數不清的食品似的。
師:同學們在評價別人時,不僅可以指出不足,還可以指出優點,欣賞別人。
師:下面誰來挑戰。
生:(繼續評價)
師:看來有些同學還沒有讀好,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只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就能讀出小豬的開心。哪個同學再讀?
……
(三)學習三至四自然段
師:小牛、小猴得到麥子后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多媒體出示三四自然段課文)
師:請同學們模仿剛才的學法,根據老師的提示,你從( )中讀懂( )。
生:我從“飽滿”“多好”“上等”這些詞,看出土地爺爺送給小動物的麥子是最好的麥子,也可看出土地爺爺對三個小動物的關心。
生:我從 “看了又看”看出小牛非常高興。
生:我從“慢慢吃”讀懂小牛很節約,善于計劃。
(師相機板書:慢慢吃)
生:我 “全種了下地”看出小猴得到麥子以后,自有主張,非常開心。
(師相機板書:全種了下地)。
……
師:雖然三個小動物對麥子有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但它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非常開心。接下來我們繼續“我讀大家評”,三、四自然段任選其中你喜歡的自然段讀讀。
生:我來讀讀第三自然段。
生:我認為王丹云不但聲音響亮,而且讀出小牛對小麥的喜愛。
生:我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生:我認為胡佳文幾乎把自己當成了小猴,通過她的朗讀,我仿佛真的看到小猴激動地把麥子一下全都種地的樣子。
師:看來你們已經掌握了讀書的竅門——抓關鍵詞,用心去體會小動物的心情,這樣才能把課文讀好。我們大家一起讀讀。
生:(齊讀二—四段)
(四)學習五—九自然段
師:一年后,這三袋麥子怎么樣了呢?土地爺爺是怎么評價小豬、小牛、小猴的?請大家自由讀五—九自然段,完成老師的填空題。
(多媒體出示填空:)
1、他先到小豬家,看著小豬( ),土地爺爺( )。
2、土地爺爺來到小牛家,看著小牛( ),他( )。
3、土地爺爺又來到小猴家,看著小猴( ),他( )。
生:(自由讀后填空,)
師:(相機板書 哈哈大笑 點點頭 你真聰明)
師:土地爺爺知道小豬吃完麥子后,為什么“哈哈大笑”?
生(答):土地爺爺看到小豬這么簡單地處理了麥子,而且還露出可愛的樣子,舔了舔舌頭,所以忍不住笑了起來。
師:土地爺爺看到小牛還剩半袋麥子時,為什么“點點頭”,
生:土地爺爺點頭,說明小牛做法上是有道理的,小牛比小豬會生活。
師:土地爺爺為什么夸小猴真聰明?
生:因為小猴他把一袋麥子變成滿囤麥子,不但自己吃不完,而且還送給別人。
師:你欣賞哪個小動物?
生:我喜歡小猴,因為他聰明,把一袋麥子變成一囤麥子。
生:我也喜歡小猴,因為他勤勞。
生:我喜歡小牛,因為他會打算,善于計劃。
……
師:看來,大家都偏重喜歡小猴、小牛,其實小豬的憨厚、直爽也值得我們喜歡,他們各有各的個性。
師:下面我們分角色戴頭飾朗讀五—九自然段,好不好?請三個同學分別朗讀三個小動物的話,一個同學讀土地爺爺的話,其他同學讀旁白,最好邊讀邊配上動作。
師:請同學們準備一下。
生:(評價)我認為土地爺爺的聲音不夠高。
生:我認為小豬的憨厚讀得非常好。
……
師:現在四小組分角色朗。
生:(朗讀表演)
(五)總結課文
師:多么可愛的三個小動物呀,如果你得到一袋麥子,你會怎么做?
生:(四人小組討論。)
生:我會吃一半,種一半。
生:我會開心地吃一點,請大家吃一點,再種一點。
生:我會像小豬一樣,開心地吃完它,因為明年還會有其他東西吃。
生:我會把麥子分給大家一起種。
師:大家也和三個小動物一樣,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由。做事有自己的思想,有長遠的打算。這就是今天我們的學習目的。
(師板書 做事有自己的思想,有長遠的打算)
(六)專題作業
1、和爸爸媽媽分角色演一演本課,或者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9、三袋麥子
小豬 做成食品 哈哈大笑
小牛 慢慢吃 點點頭
小猴 全種了下地 你真聰明!真能干
做事有自己的思想,有長遠的打算
三 袋 麥 子 篇17
師:小豬、小牛、小猴三人分別得到了土地爺爺的禮物——每人一口袋麥子,他們三人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下面請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的2、3、4三個小節,找出他們的想法和做法。
生自讀課文2、3、4小節,稍候交流。
生1:小豬得到了一口袋麥子,他想:我要做好吃的來慰勞我的肚子,于是他就把一口袋麥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師:是啊,說得對!你們覺得小豬是個怎樣的人?
生2:我覺得小豬很貪吃的!
生3:不對!小豬很可愛!他也會動腦子啊,因為他把面粉做成了許多美味的食品,要是我可什么都不會做。我覺得小豬也聰明的。
師:是啊,小豬也是可愛聰明的。
生4:小牛想慢慢吃這些麥子,他就把這些麥子保存起來,經常把麥子拿出去曬曬透透風。真是個懂得節約的人!
生5:小猴想收獲更多的麥子,于是他就把這些麥子全部種下了地。
師:小朋友們,小豬、小牛、小猴三人得到了土地爺爺的禮物,有了不同的結果。也看出了他們三人的憨厚可愛、勤儉節約、聰明能干。那么,如果你們得到土地爺爺同樣的禮物后,你們又該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思考1、2分鐘。
生6:假如我得到了土地爺爺的一口袋麥子,我會分成兩半,一半磨成面粉做好吃的,另一半種下地,收獲更多的麥子。
師:是個愛動腦子的孩子!既飽了口福,又得到了糧食。
生7:我會這么做:把這一口袋麥子分成三份,一份給土地爺爺,一份自己留著吃,一份種下地。
師:哦,看來,你的小腦子也很聰明,不忘還給土地爺爺一些呢,是個禮貌的孩子。
生8:我也會分成兩半,一半磨成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我要招呼我的好朋友們都來品嘗我的手藝,另一半就種下地。
師:呵呵,有好吃的大家分享,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的!
生9:我把這些麥子全部種下地,第二年豐收了,把豐收的麥子都賣掉,得到的錢捐給希望工程,好讓那些貧困的孩子和我們一樣都讀到書。
師:啊,真是個有遠見的孩子!我和土地爺爺都感謝你了!
……學生的思維還在一個勁開拓,舉手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我想本堂課的目的達到了!
思考:
《三袋麥子》是個有趣易懂的童話故事,學生對于這樣的文章總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怎樣學好看似淺顯實則蘊涵較大哲理的課文,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如何在課堂上最大程度的激發起學生學習探究文本的熱情,導語的過渡,問題的設計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把一個簡單的問題給了學生“假如土地爺爺也給你一口袋麥子,你會怎么做?”看似簡單實質不簡單:既有了對課文的總結,又有學生自己的思維。從課的效果來看,確實達到了這樣的目的。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對麥子不同的處理中有了精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