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
21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⒉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
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三、教具: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㈠、復習鞏固
⒈ 出示詞語:
麥子 迫不及待 保存 雜糧 節儉 防止 搬到 拜訪 仍有
· · · · · ·· · · ·
神秘 收獲
· ·
饅頭 烙餅 發霉 蟲蛀 添舌頭 憨厚 麥囤
· · · · · · ·
⒉ 齊讀詞語
⒊ 師述:上節課我們已經能夠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現在請認為自己能正
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把課文朗讀一遍。
⒋ 學生齊讀課文
⒌ 師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還要
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㈡、教學第一部分(§1-4)
⒈ 教師設問質疑: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從土地爺爺那兒得到了一份節日禮
物——一口袋麥子,它們是怎樣處理自己那口袋麥子的?請
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⒉ 學生自由輕讀課文
⒊ 指名回答:小豬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
⑴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吃光”
⑵ 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⑶ 指導朗讀
① 提問:但小豬得到麥子時,它的心情是怎樣的?(開心)
那我們應該怎么讀它說的那段話?
② 相機出示紅線,劃出小豬說的話
③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點評
④ 教師小結:我們要抓住關鍵詞“太棒啦”“最愛吃”,帶著小豬高興的心情來
朗讀。
⑤ 齊讀第二自然段
⒋ 過渡:那么還有兩個動物是怎樣處理那口袋麥子的呢?
⑴ 指名回答 相機板書:“保存”“全種下了地”
⑵ 提問:小牛看到麥子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請用“——”劃出有關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