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了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子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妹妹急需輸血而醫院卻缺少血時,勇敢地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與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贊揚了男孩子勇敢,表達了濃濃的兄妹親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3)找出文中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初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思想時的作用。
(4)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讀、書空、借助工具書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達到熟讀課文的目的。
(3)通過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學習體會文中重點語句,理解課文,感悟人生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被文中的兄妹之情所感動,感受到人世間的親情是偉大的,純真的。從而關愛自己的親人,乃至身邊的人。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是10—11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
3.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
4.學生已經掌握了自學生字的方法,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并且能自己創設情境來鞏固、應用生字;
5. 學生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和豐富的情感。
四、教學策略
1、巧妙設問: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中心,圍繞“為什么要平分生命?這是一個怎樣的男孩?”展開課堂教學,所以我以“為什么要平分生命?”為主題,引導學生思考,避免了一些繁瑣的問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讀悟結合:這篇文章作者以“平分生命”為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無法走近文本。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默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并通過重點詞句分析,,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
3、注重拓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文素養,只靠教師和課堂教學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學生自己從語言文字中去獲得感受和體驗,因此,教學時我由一篇文章引導學生對相關文章進行閱讀,加強課內的滲透和課外知識的補充,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遷移、運用到課外去。
五、教學環境和資源準備
1、教學環境:多媒體環境。
2、資源準備:教學ppt、生字卡片
教學重點: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體會當時男孩的心情變化,并將體會說出來。
教學設想:教學本課時,重點是讓學生體會當時男孩的心情變化,并將體會說出來。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找出文中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來體會。并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說說如果自己以為會死,還會不會把血獻出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生命”,同學們,您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對“生命”的理解嗎?
2.板書“平分”——“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對這個問題,你肯定會有很多疑問,你想知道什?(從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 ,整體把握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幫助訂正。
三、學習生字,再讀課文
1.學生分段讀課文,自學生字。
2.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同學合作解決自此方面的問題。
3檢查生字學習情況,注意“疼、痛、稍”的讀音。強調“惟、承、痛、肅”的字形。
4.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四、作業
1.讀寫課后詞語。
2.完成練習題卡。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平分生命》。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1.圍繞下面三個方面整體感知課文:
(1)誰和誰平分生命?
(2)為什么平分生命?
(3)怎樣平分生命?
2.出聲地朗讀課文,然后說一說讀完這個故事后,文中的小男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交流。
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出示句子:
這是孩子無心的承諾嗎?(不,這是——這是人類最無私純真的諾言。)
什么是“諾言”能給他找個近義詞嗎?(承諾、誓言)
你覺得該怎么來讀好這句話?自己試著讀,抽生讀,齊讀
現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為什么這是最無私純真的諾言?)對呀從哪里看出男孩的無私,純真,請大家再用心地讀課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處。
3.交流,分享學生找到的句子。
三、細讀課文,領會主題
1、當醫生要求男孩抽血時,男孩是(出示:男孩開始猶豫……終于點了點頭)
你就是那個男孩,你心中在猶豫什么?把你心中的猶豫,思考寫在空白處。
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真是個勇敢的孩子,多善良的男孩呀,是的生命只有一次,對誰都是寶貴的,更何況個1的孩子,所以一開始他讀男孩開始……)多善良的孩子,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決心。當你有了這些感悟時,請你在來讀讀這句話。
2、抽血時,(出示:讀男孩安靜地不發出………)望著殷紅的鮮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時,男孩在想些什么呢?說(2個這是發自內心的微笑、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間最美麗的微笑。)
感受到了這一點,我們在深情地讀讀這句話。
3、當醫生告訴他還能活100歲時,男孩(出示:確認……) 第一次抽血時,男孩是猶豫的,而現在男孩卻(說勇敢的、毫不猶豫的、慷慨讀,)勇敢的男孩們,站起來,挽起你們的手臂,挺起你的3胸膛,讀
面對這一切,醫生震撼了,(出示:這就是人類……)
我們震撼了(這就是人類……),
所有的人震驚了,這就是(這就是人類……)
4.體會課文主題
(“平分生命”)分享生命 ,現在,你對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今天大家的收獲真不少,老師送幾條格言作為對你們的獎勵。(多媒體出示格言)
四、作業超市,自由選擇
選擇其中一項完成:
請把你學習這課的感受寫在讀書筆記上。
收集感動自己的有關親情的故事。
板書設計:
平分生命
愛
男孩————妹妹
輸血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了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子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妹妹急需輸血而醫院卻缺少血時,勇敢地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與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贊揚了男孩子勇敢,表達了濃濃地兄妹親情.
教學目標:
1,學會認讀生字7個,會寫生字11個.
2,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學生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3,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初讀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意思時的作用.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識生字,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由奶奶送給"我"的小雞中讓我們知道了生命的重要,今天老師也給大家來了一個與生命有關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2,放音樂講故事.
3,故事后來發展是怎樣的呢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要求:①讀準字音.
②不明白地方畫下來.
三,檢查自讀情況
1,(課件出示)本課的生詞
血液 抽血 顫抖 惟一 滲出 一瞬間 挽起
(1)自由讀生詞
(2)開火車讀生詞
(3)齊讀生詞
2,學生質疑
三,學習課文
1,指名讀課文,思考:男孩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默讀課文,畫出表現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為什么
3,小組討論.
4,集體交流,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1)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只是向鄰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不想讓妹妹為自己緊張,擔心,所以抽血時,男孩很安靜,并微笑著,安慰鄰床上的妹妹.)
(2)當抽血完畢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聲音地問:"醫生叔叔,我還能活多久 "
("立刻停止""一動不動""顫抖"從這些詞中此時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認為自己就要死了.)
指名朗讀
(3)醫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這個男孩只有呀!他以為輸血就會失去生命,當他決定給妹妹輸血的那一瞬間,他一定是下了,這是多么大的勇氣啊!
(醫生沒有想到一個十歲的孩子以為輸血就會死,但為了救自己的妹妹他卻下定死亡的決心.他被男孩的這種做法打動了.)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結合課文體會"震撼"的意思.
c,指導朗讀.
當男孩從醫生嘴中得知自己不會死,還能活到100歲時,他又是怎樣的呢
(4)男孩從床上跳到地上,高興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轉了幾個圈,確認真的沒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請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倆各活50年!"
a,你認為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話.
b,理解"鄭重其事"的意思.(聯系說話的語氣理解)
c,出示插圖,看圖理解"鄭重其事"的意思.(觀察男孩的表情)
d,同桌互讀這段話,互評.
e,指名讀.
f,齊讀.
四,教師根據板書進行總結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摘抄課文中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并談談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自讀課文,誰來把課文流利,有感情地讀一讀
2,復習詞語
血液 抽血 顫抖 惟一 滲出
挽起 降臨 猶豫 一瞬間 鄭重其事
二,學習本課生字
1,學生獨立看書,自己先思考這些生字可以分成幾類來書寫
2,指學生回答.
3,出示生字:
4,小組內談論一下,這些生字書寫時需要注意什么
5,小組討論,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6,指學生說說這幾類生字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7,"顫","瞬":教師范寫,加以指導.
8,學生獨立觀察其他的生字自學寫法,老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生.
9,學生獨立學習完畢后,老師根據巡視的情況,指學生上黑板范寫.(出示小黑板)
三,布置作業:
認真練寫生字,進行擴詞.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喚起學生對親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體會親情。
(2).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男孩形態、動作、語言的語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意思時的作用。
(3).本文要重視朗讀指導,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疑問,讀出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當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親人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輸血時,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要與妹妹平分生命。
是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讓我們每人都再活五十年!” 在大家對課文的回顧中,我們再次體會了男孩的勇敢,感受了兄妹的深情,這種濃濃的親情使我們震撼,也使我們向往。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文中細細感受這可以觸摸的真情吧!
二、整體感知
1、讀了這個故事,我給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猜猜老師想提的問題是什么?再讀讀書,猜猜,看看誰是今天的問題專家。
教師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2、你們的問題提得都很好,看來剛才大家讀書的時候都思考了。我們就應該這樣讀課文,但是每個人在讀書時候認識不同,所產生的疑問也是不同的,我想知道:讀了文章,你們心里是什么滋味?看看和我一樣嗎?能說說嗎?
(創設這樣的情景,極大的激發了學生質疑的興趣,學生都愿意做老師的知心人,又都想成為“問題專家”,調動了學生讀書思考質疑的積極性。)
學生可能會說:讀了文章,我很感動,喜歡這個小男孩。
我覺得這個小男孩很了不起。
3、大家和老師想法一樣,你喜歡他什么呢?
(他很勇敢。)
三、精讀悟情
1、默讀課文,請同學們在文中找找表現男孩勇敢的語句,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
2、把你畫的語句讀給小組同學聽,讀后還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四人小組合作時,要互相幫助,按1——4號順序說。(小組內交流)
3、同學們推薦剛才發言最出色的同學,說給全班同學聽。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此處安排學生的合作交流恰到好處,給予了每個學生發表見解的機會。)
4、現在,讓我們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這個年僅10歲的男孩面對死亡而如此勇敢?
請大家默讀課文,畫句子。
5、畫好之后,咱們互相交流交流,交流之后,我們會知道更多。
學生匯報
(1、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只是向鄰床上的妹妹微笑。當抽血完畢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抓住“安靜”一詞體會到了男孩當時很害怕,結合“微笑”一詞,體會男孩很勇敢,也很愛自己的妹妹。既然男孩那么害怕,為什么還能向妹妹微笑呢?感悟:男孩的微笑不僅僅是為了避免妹妹傷心和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安慰和發自內心的鼓勵。即便男孩有些害怕,但讓妹妹復活的決心也已經戰勝了自己的恐懼,多么了不起的哥哥啊!這是發自內心的微笑、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間最美麗的微笑。這句話可以看出小男孩甘愿為妹妹獻出自己的生命的偉大情懷,他以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但他仍不忘向妹妹微笑。
(2、“醫生叔叔,我還能活多久?”這是小男孩的話,這句話是小男孩顫抖地問出來的,因為他以為自己活不長了,他年僅10歲畢竟害怕死亡,這句話也表現他對妹妹深深的愛。)……
6、小組討論一下。
(鼓勵學生發表獨特的見解,學生的感受是有差異的,允許差異的存在是新課程下的教師必須做的。)
7、猶豫的原因是小男孩以為抽血就是在抽掉自己的生命,但這僅僅是短短的一會兒,是親情促使男孩下定死亡的決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妹妹的生命。他“最后點了點頭”看似簡單,細品,就會感受到親情的偉大力量。
8、大家被男孩的勇敢打動了,那么當醫生面對這個男孩的時候會怎樣呢?談一談“震撼”的意思。
這一部分應該怎樣讀呢?指導朗讀
9、當小男孩知道自己不會死后,他是怎樣對醫生說的呢?
理解“鄭重其事”指導學生看圖理解詞語。
四、總結升華
1、同學們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后,最想說什么?
2、親情是可貴的、偉大的,同學們無時無刻不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講一講你或別人充滿親情的小故事吧。
3、同學們,今天的課堂上充滿了情與愛。回家以后,請將你感受到的親情傳達給你的親人吧!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收獲幸福的。讓我們牢記:愛是一個“口袋”,往里裝,很幸福;往外掏,很快樂。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記敘了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當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妹妹急需輸血而醫院卻缺少血液時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要與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贊揚了男孩的勇敢,表達了濃濃的兄妹親情。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感受親情的可貴與偉大。
教學要求:
1、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學生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3、找出文中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初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思想時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讀部分句子。
教學重點:體會親情。
教學難點:體會當時男孩的心情變化,并將體會說出來。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師:同學們好!現在我們先聊一個數學話題,能告訴老師什么叫平分嗎?(板書《平分生命》)
2、師: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對這個課題,你肯定會有很多疑問,你想知道什么?
3、師:是啊!在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們感動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濃濃的親情,有溫馨的友情……今天就讓我們帶著疑問一起來學習《平分生命》這課。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不明白的畫出來。
交流不明白的地方。
指導名讀文,思考:小男孩給你什么樣的印象?
評價讀文情況,再交流問題。
(三)細讀課文,領會中心。
1 默讀課文,找出表現男孩勇敢的句子并畫下來,并想想為什么?
2 教師提出發言時的注意事項。
3 全班交流,讀句子,談感受。
4 再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
5 品讀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結合7-8頁的讀一讀,初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意思時的作用。
6 學習第7頁比一比。
①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讀后先說一說這幾個詞的意思)
②把這些詞語分別放在語境中體會用法。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現在,你對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五)作業超市,自由選擇。
選擇其中一項完成:
請把你學習這課的感受寫在讀書筆記上。
收集感動自己的有關親情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暢談所得,交流資料。
1、上節課大家的收獲一定很多,愿意和我們一起分享嗎?(交流各自的所得)
2、學生交流感動自己的有關親情的故事。
(二)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自學生字,找出難記的字小組內獨立解決。
3、師重點和學生學習易錯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種方式幫助學生)
4、書寫生字。(正確、美觀)
(三)積累好詞,背下佳句。
1、在積累本上摘抄本課好詞。7頁抄一抄以及學生自己的詞語。
2、“金鑰匙”指點:把最感動自己的句子,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來。
(四)、作業超市,自由選擇。
1和2自選一題,3必做。
1、選用學過的詞語編寫一段話。
2、幫家長做家務。
3、抄寫詞語3遍。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5
[教材簡析]
本文記敘了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當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妹妹急需輸血而醫院卻缺少血液時,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要與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贊揚了男孩的勇敢,表達了濃濃的兄妹親情。
[設計理念]
語文是讀會的,課文是讀懂的,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唯一途徑。《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反復強調閱讀教學中讀的重要性,指出閱讀教學是“文本、學生、教師三者之間的對話”。在教學中抓住10歲男孩貝貝的心理變化,初讀,精讀,自讀,互讀,引讀,悟讀,教師圍繞讀來展開教學,學生圍繞讀來與主人公交流。
[教學目標]
1、認識“輸、漿、付、唯、否、仍、鄭”7個生字,會寫“依、貴、錢、付、費、否、抽、終、仍、圈、確、鄭”12個字。
2、讀懂課文,理解“相依為命、唯一、承受、猶豫、顫抖、震撼、鄭重其事”等詞語的含義。
3、感悟課文,仔細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的親情,激發學生對親情的向往。
4、找出文中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反復朗讀,體會這些句子在表達文章中心時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讀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上,難點應放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使學生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我們已經學習了18課的生字新詞,你們還記得它們嗎?( )真的嗎?現在老師考考你們,看看是不是真的記得!請看大屏幕‘響亮地讀出它們的名字來!(齊讀、分組讀、男生、女生)讀得真不錯!
2、 這些詞娃娃可淘氣了!看!它們跑出來了,要和你交朋友呢!(個別抽讀)詞娃娃很高興和大家交上了朋友。現在,它要回家了,同學們,你們可知道?詞娃娃的家里有個感人的故事,想知道嗎?請打開課本79頁,這就是詞娃娃的家。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8課 平分生命
初讀感知
1.想想課文講了誰要與誰平分生命?(哥哥要與妹妹平分生命)
2.男孩貝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勇敢)
師:聽清楚要求了嗎?好開始吧!
師:誰來說說?
生:哥哥要和妹妹平分生命.
師:沒錯! 哥哥要和妹妹平分生命.那這樣的哥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誰來?
生:勇敢
精讀感悟
一、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體會兄妹感情。(5分鐘)
1、默讀第一段
2、匯報情況。(有同學找到表現兄妹情深的詞語了嗎?)
生:我是從相依為命這個詞看出他們兄妹的感情非常深厚,我還知道相依為命的意思是:互相依靠生活,誰也離不開誰。
師: 是呀,哥哥和妹妹相依為命,(板書)在生活上哥哥需要照顧妹妹,妹妹也需要照顧哥哥,誰也離不開誰,多深厚的感情呀!那么,哪位同學能把這種相依為命的感情讀出來呢?好你來讀讀第一句話(不錯)哪個同學再來讀讀?
師:父母雙亡已夠悲慘,可是這無情的災難還是再次降臨到這哥妹的身上。我請女同學一起讀讀第一段的后面這幾句話。然而預備起----
師:那么在這種危急的時刻,哥哥又是怎樣表現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2--------5自然段,邊讀邊想想:哥哥在抽血前、抽血時、抽血后是怎樣的表現?也可以在課本上畫一畫相關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議一議、然后研究研究。
二、學習2------------5自然段
三、學生默讀課文2--------5
四、匯報(下面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請你---------
抽血前
生:我來談談抽血前哥哥的表現。
師:好!你來給大家讀一讀文中有關句子。生讀 。
師:哦,我聽出來了,抽血前,貝貝是猶豫的。板書
師:那貝貝為什么會猶豫呢?最后又是如何決定的呢?
生:貝貝有些猶豫是因為他以為抽血會失去生命,可最后我還是點頭,決定輸血給妹妹。
師:真是個勇敢的、善良的男孩,我們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對誰都是寶貴的,可這個10歲的孩子,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決心。帶著你的這些感悟,再來讀讀這段話吧!(點擊課件)
師:那抽血時,哥哥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呢?哪個小組代表再來談談?(請你)
抽血時
生:我來談談抽血時男孩的表現。
師:你來給大家讀一讀課文是怎樣描述的。
(出示:抽血時,貝貝靜靜地不發出………)
師:望著這殷紅的鮮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時,貝貝是怎樣的表現呢?(靜靜的,微笑)板書,此時的貝貝還能臉帶微笑,你們想想:貝貝在微笑的同時會想些什么呢?
生1:貝貝是在想我抽血完后,我就會死的,我要把微笑留給妹妹。
生2:貝貝想到自己很快就要死了,就把最好、最甜的微笑留給了妹妹,不讓妹妹感到孤單。
生3:貝貝在想,不能讓妹妹擔心,所以要把最甜的微笑送給妹妹。
師:恩,同學們,你們可知道,這是哥哥給妹妹的鼓勵和安慰啊,這是發自內心的微笑、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間最美麗的微笑。感受到了這一點,我們再深情地讀讀這句話吧。
抽血后
出示(抽血后,貝貝躺在------)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我體會到貝貝也害怕失去生命)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一動不動、停止微笑、聲音顫抖)是啊,貝貝也害怕死亡,但面臨著自己的生命和妹妹的生命要做出選擇時,貝貝毅然選擇了讓妹妹活,此時此刻,如果貝貝站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1:貝貝你真勇敢!生2:貝貝你真有勇氣,我佩服你!生3:貝貝你真是個好哥哥,我要想你學習!
師:可以聽出來,大家都非常佩服貝貝。
師:那么當醫生面對這個勇敢的男孩時,他又會怎樣呢? 讀讀課文中相關的句子。(醫生正想笑貝貝的無知,------)
齊讀 (讀得真不錯!)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在幼年的貝貝的大腦中,------)把這兩句話默讀一遍,你覺得這兩句話應該怎么讀呢?
生:我覺得把“ 仍然 ”讀重點, 把“瞬間 ”讀快點 ,把最后一句話也讀重一點。
師:哪你來試試看 哇!()同學感染了羅老師,現在老師也來給大家讀一讀,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師讀,(聽清楚了嗎?)哪位同學再來讀一讀?
師:所有的人都被貝貝的勇敢所震撼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師:孩子們,學到這里,你們能說說貝貝為什么有這樣的表現呢?好你來說:
生1:因為貝貝很愛妹妹,妹妹是貝貝唯一的親人,所以貝貝下出了這樣的決定。(師:恩, 你也來談談)
生2:因為妹妹是貝貝唯一的親人,所以貝貝要把最后一點活著的時間全讓給了妹妹。
師: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親人之間的親情(板書),就是這種親情讓他有了這樣的表現。
師:連我呀也感染到這種親情的偉大力量了,而這力量也感染了醫生,醫生充滿愛心地說:你來
生1:放心吧…不會丟掉生命。 生2:你還能再活….
師:那么聽了醫生的話,男孩更是怎樣的表現呢?請全班同學一起讀讀最后一段。
師:同學們,第一次抽血,男孩是猶豫的,而現在這一次抽血男孩卻是勇敢的、毫不猶豫的,誰來讀讀貝貝說的話(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貝貝是隨便、無心的說著玩的嗎?從哪些詞語看以看出來?
生:(昂起、鄭重其事 板書)
師:是呀,從這些詞,看出了男孩是下定決心要和妹妹平分生命的,要把生命的一半分給妹妹。多勇敢的男孩呀!勇敢的男孩們,站起來,挺起你們的胸膛,讀…(點擊出示:那就把我的血………)真不錯!請坐下。
師:同學們,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親情啊!也是濃濃的兄妹情!
課外延伸
1、觀看有關汶川地震的一些圖片
(親情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每個人都享受著親情的溫暖。最近的汶川地震中,親情畫面的出現更是數不勝數。老師收集了一些相關的圖片,想看嗎?請看大屏幕)
師:解說圖片:解放軍叔叔正在把老爺爺背到安全的地方;醫生還有消防員叔叔們在極力搭救一名剛從廢墟里救出來的學生;解放軍叔叔們冒著風沙轉移傷員;孩子們都在搶著為災區捐款;老奶奶也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積蓄捐給了災區;叔叔阿姨們也紛紛為災區獻愛心。
2.看了這些感人的圖片,也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們肯定也知道自己今后該怎么做了吧?請看大屏幕:
師:同學們,當你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在遇到困難或生病時,你會怎么做呢?
當( 誰 )( 怎么樣 )的時候,我( 怎么做 )。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是令老師感動、欣慰、高興。同學們,親情是可貴的、偉大的,老師這也有幾句話要送給大家。(屏幕顯示:1、親情是什么?親情是一本字典,在它的體內, 你能找到“歡樂”和“溫暖”,2、親情是什么?親情是一顆明星, 在漆黑的夜里, 它能給迷途的心指引方向。3、親情是什么? 親情是一根繩子, 用它的身軀,把心與心緊緊地連了起來,4、 親情是什么? 親情是一罐蜂蜜, 蘊含著濃濃的香味兒, 使人們的心兒如癡如醉。)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幾句話吧!
師:親情是---------
生:親情是字典,是明星、是繩子、是蜂蜜。
師:其實,親情就是一種幸福。每個人的心中,只要有情,只要有愛,就會穿越愛的時光。
作業布置
最后我想讓大家(為親人做一件事 )愿意嗎?
師:今天的課堂上充滿了情與愛。回家以后,請將你們感受到的親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達給你的親人好嗎?( )過兩天,再向老師匯報匯報:你為親人做了什么?親人對你說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說課-------平分生命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復習引入---初讀感知---精讀感悟----課外延伸---作業布置5個環節。
剛開始我借說詞娃娃家里有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引入課題,這樣既有神秘感也有吸引力。然后,我讓學生帶著兩個重要的問題初讀感知課文;為了突波文章的重難點,我又讓學生去精讀感悟課文2-----5自然段,把描寫男孩貝貝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從文中抽取出來,讓學生細細地品讀,從品讀中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這對兄妹的感情深厚,從而激發了學生對親情的向往。
為了更好地證實學生們所受到的教育,我在學生看了一些感人的圖片后,巧妙地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當( )( )的時候,我(怎么做)。學生的表現令老師滿意,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教學目的。
最后,我擔心學生光說不做,我又設計了一道作業:為親人做一件事。
以上就是我整節課的教學設計,謝謝大家!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小男孩的優秀品質,使學生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2、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初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意思時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學生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2、體會當時男孩的心情變化,并將體會說出來。
一、談話導入
1、談話
孩子們,今天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濃濃的兄妹情。
2、板書課題:平分生命
二、復習檢查
1、指名認讀詞語(出示1)
唯一 猶豫 顫抖 震撼
一瞬間 相依為命 鄭重其事
2、分自然段接讀課文。
(提示:男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3、交流。(指2、3名學生:勇敢、善良)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既然我們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在妹妹患重病需要輸血的危急時刻,當醫生征求他能否為妹妹輸血時,男孩卻——引讀
出示2:
男孩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點了點頭。
師:猶豫了一會兒,“猶豫”什么意思?
生:指拿不定主意。
師:那他在猶豫什么?
生:該不該為妹妹輸血。(你的理解非常準確)
師:男孩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點了點頭。你從“點了點頭”又讀懂了什么?
生: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為妹妹輸血。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真是一個勇敢,善良的男孩呀!但是,當抽完血后,這個勇敢男孩又是怎樣的表現呢?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畫出相關句子。
1、朗讀課文。
2、交流,匯報。
3、出示:
當抽血完畢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聲音顫抖地問:“醫生叔叔,我還能活多久?”
4、指名讀。(2名學生)
誰來給大家讀讀這句話?
師:注意!是聲音顫抖地問,誰再來讀讀?
師:指2名學生讀。(從你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顫抖)
5、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用顫抖的聲音問:——引讀
師:從這“顫抖”的聲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害怕。
師:那他害怕什么呢?
生:害怕自己死去。
師:他還怕什么呢?
生:害怕妹妹沒人照顧。(你的理解真透徹)
師:男孩只僅僅是害怕嗎?
生:還有擔心。(你真是一個善于動腦筋的好孩子)
師: 來!讓我們帶著理解再讀讀這句話,再一次來感受小男孩的勇敢與善良。
五、學習5、6、7自然段
1、過渡:聽了男孩的話,醫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
師:“震撼”是什么意思?
生:震驚,震動。
師:文中指誰被震撼了
生:醫生。
師:醫生為什么被震撼了?
生:因為男孩認為輸血就會失去生命,當他決定給妹妹輸血的那一瞬間,他是下了死亡的決心,所以醫生被男孩的勇氣震撼了。
2、當醫生告訴男孩輸血不會丟掉生命,男孩又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6、7自然段,畫出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
仔細品讀,體會當時男孩說話時的心情變化并在旁邊做批注。(出示)
(1)默讀課文。
(2)交流。
(3)出示:
a、“真的?那我還能活多少年?”(驚喜)
師: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生:驚喜、高興、快樂、興奮
師:讓我們帶著驚喜、高興的心情再來齊讀這句話。
師:除了這句話,你還找出了哪些句子,來我們繼續交流。
b、男孩從床上跳到地上,高興地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轉了幾圈,確認真的沒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請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倆各活五十年。”(堅定)
1、指名讀。
2、誰來說說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的什么心情?
生:高興、激動
師: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
生:跳到、又蹦又跳、轉了幾圈、伸出、挽起、昂起。
師:除了感受到高興、激動外,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小男孩為妹妹輸血的堅定決心。
師:你又是從哪個詞語感受到的?
生:鄭重其事。(你真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孩子)
師:多么勇敢、可愛的男孩呀!讓我們一齊帶著高興、激動的心情,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引讀
3、這么讓人震撼的勇氣,這么讓人感動的故事,大家還想不想再讀一遍呀!那讓我們分角色來朗讀課文好嗎?(齊讀旁白,老師讀醫生,李曉龍讀男孩)
過渡:是呀!就是這樣一個年僅十歲的男孩,在面對生死抉擇的瞬間,勇敢地把生的希望讓給了這世上唯一的親人妹妹。(板書)
學到這,你能告訴大家是什么原因讓男孩有這么大的勇氣嗎?生:親情、兄妹情。
六、小練筆
此時此刻,假如這個勇敢的男孩就站在我們的中間,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對他說什么?(出示)
出示:
小練筆
小男孩,我想對你說:
孩子們,拿起你們的筆,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七、小結
同學們,只要你擁有與別人平分生命的精神,相信你的生活一定會充滿陽光。
板書設計:
平分生命
男孩 —— 親情——妹妹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小男孩的優秀品質,使學生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2、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初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意思時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學生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2、體會當時男孩的心情變化,并將體會說出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
孩子們,今天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濃濃的兄妹情。
2、板書課題:平分生命
二、復習檢查
1、指名認讀詞語(出示1)
唯一 猶豫 顫抖 震撼
一瞬間 相依為命 鄭重其事
2、分自然段接讀課文。
(提示:男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3、交流。(指2、3名學生:勇敢、善良)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既然我們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在妹妹患重病需要輸血的危急時刻,當醫生征求他能否為妹妹輸血時,男孩卻——引讀
出示2:
男孩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點了點頭。
師:猶豫了一會兒,“猶豫”什么意思?
生:指拿不定主意。
師:那他在猶豫什么?
生:該不該為妹妹輸血。(你的理解非常準確)
師:男孩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點了點頭。你從“點了點頭”又讀懂了什么?
生: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為妹妹輸血。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真是一個勇敢,善良的男孩呀!但是,當抽完血后,這個勇敢男孩又是怎樣的表現呢?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畫出相關句子。
1、朗讀課文。
2、交流,匯報。
3、出示:
當抽血完畢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聲音顫抖地問:“醫生叔叔,我還能活多久?”
4、指名讀。(2名學生)
誰來給大家讀讀這句話?
師:注意!是聲音顫抖地問,誰再來讀讀?
師:指2名學生讀。(從你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顫抖)
5、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用顫抖的聲音問:——引讀
師:從這“顫抖”的聲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害怕。
師:那他害怕什么呢?
生:害怕自己死去。
師:他還怕什么呢?
生:害怕妹妹沒人照顧。(你的理解真透徹)
師:男孩只僅僅是害怕嗎?
生:還有擔心。(你真是一個善于動腦筋的好孩子)
師: 來!讓我們帶著理解再讀讀這句話,再一次來感受小男孩的勇敢與善良。
五、學習5、6、7自然段
1、過渡:聽了男孩的話,醫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
師:“震撼”是什么意思?
生:震驚,震動。
師:文中指誰被震撼了
生:醫生。
師:醫生為什么被震撼了?
生:因為男孩認為輸血就會失去生命,當他決定給妹妹輸血的那一瞬間,他是下了死亡的決心,所以醫生被男孩的勇氣震撼了。
2、當醫生告訴男孩輸血不會丟掉生命,男孩又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6、7自然段,畫出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
仔細品讀,體會當時男孩說話時的心情變化并在旁邊做批注。(出示)
(1)默讀課文。
(2)交流。
(3)出示:
A、“真的?那我還能活多少年?”(驚喜)
師: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生:驚喜、高興、快樂、興奮
師:讓我們帶著驚喜、高興的心情再來齊讀這句話。
師:除了這句話,你還找出了哪些句子,來我們繼續交流。
B、男孩從床上跳到地上,高興地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轉了幾圈,確認真的沒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請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倆各活五十年。”(堅定)
1、指名讀。
2、誰來說說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的什么心情?
生:高興、激動
師: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
生:跳到、又蹦又跳、轉了幾圈、伸出、挽起、昂起。
師:除了感受到高興、激動外,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小男孩為妹妹輸血的堅定決心。
師:你又是從哪個詞語感受到的?
生:鄭重其事。(你真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孩子)
師:多么勇敢、可愛的男孩呀!讓我們一齊帶著高興、激動的心情,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引讀
3、這么讓人震撼的勇氣,這么讓人感動的故事,大家還想不想再讀一遍呀!那讓我們分角色來朗讀課文好嗎?(齊讀旁白,老師讀醫生,李曉龍讀男孩)
過渡:是呀!就是這樣一個年僅十歲的男孩,在面對生死抉擇的瞬間,勇敢地把生的希望讓給了這世上唯一的親人妹妹。(板書)
學到這,你能告訴大家是什么原因讓男孩有這么大的勇氣嗎?生:親情、兄妹情。
六、小練筆
此時此刻,假如這個勇敢的男孩就站在我們的中間,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對他說什么?(出示)
出示:
小練筆
小男孩,我想對你說:
孩子們,拿起你們的筆,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七、小結
同學們,只要你擁有與別人平分生命的精神,相信你的生活一定會充滿陽光。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8
一、故事導入
1、教師講述故事,播放課件創設情境。
故事發生在一對兄妹身上,在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失去了爸爸和媽媽,只有他們兩個人相依為命,哥哥照顧著妹妹,妹妹依靠著哥哥,過著艱難的生活。可是,不幸卻再次降臨到他們身上,妹妹不幸染上重病,她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流著眼淚對自己的哥哥說:“哥哥,我會死嗎?哥哥我害怕。哥哥救救我,救救我……”醫生對男孩說只有他的血才能救妹妹的性命,男孩并不知道輸血是怎么回事,他以為輸血就會失去生命,他非常的害怕,盡管如此,為了妹妹他還是選擇了輸血。輸血時男孩始安靜地躺在床上,始終微笑著看著妹妹……一個十歲的男孩,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選擇了死亡,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呀!
2、引出題目,齊讀課題。
那么,故事接下來會怎樣呢?我們來學習課文《平分生命》。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不明白的地方隨手畫出來。(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字困難,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⑴出示課件,說明帶拼音的即生字,自由讀生字。
⑵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新詞,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糾正讀音。(重點指導“血”的發音,出示課件,展示帶有不同讀音的兩個句子,指導學生辨別。)
⑶齊讀生字新詞。
3、交流不明白的問題。
(學生說,教師隨機板書,隨機指導理解。重點板書以下詞語:“顫抖”指導生字寫法,理解詞義;震撼、鄭重其事)
三、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想想:小男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評價讀課文情況,給予鼓勵。
3、男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學生談體會,教師相機板書:男孩、勇敢、輸血、妹妹)
四、精讀悟情
1、默讀課文,找出表現男孩勇敢的句子畫下來,并想想為什么?(學生畫句子)
2、全班交流,讀句子,談感受。
3、在交流前,教師提出,同學們發言的時候,我們要怎樣做?明確應該認真傾聽,因為認真傾聽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4、交流第四段。
⑴重點理解“顫抖”“立刻停止”“一動不動”,體會男孩害怕的心理,指導學生讀出男孩的害怕。
⑵理解“微笑”的含義:既然男孩害怕了,為什么對妹妹還微笑呢?(明確男孩微笑是為了不讓妹妹擔心,是愛妹妹的一種表現,板書“愛”)
⑶男孩非常害怕,但是在輸血的時候他始終微笑著看著妹妹,讀到這里,你最想說點什么呢?
⑷同學們被男孩的勇敢打動了,那么當醫生面對這個男孩的時候會怎樣呢?
5、出示第五段《平分生命》
⑴談談“震撼”的意思
⑵這一段我們該怎樣讀?學生練讀。
⑶通過學生的評價,指導朗讀。
⑷教師情感談話,范讀。
⑸齊讀這段,感情升華。
6、交流第七段
⑴出示這段,討論這段應該怎樣讀?
⑵“鄭重其事”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⑶指導看圖理解詞語的方法。
⑷指導朗讀,同位互相讀一讀、聽一聽、評一評。
⑸指讀。
五、總結升華
1、平分生命是什么意思?
2、是呀,男孩這么勇敢輸血給妹妹,還要給妹妹平分生命,這都是因為男孩對妹妹那種深深的愛(用心型圖案連接板書)。
3、齊讀男孩最后說的那句話,再次感受男孩對妹妹的那份濃濃的愛。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9
[教材簡析]
本文記敘了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當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妹妹急需輸血而醫院卻缺少血液時,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要與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贊揚了男孩的勇敢,表達了濃濃的兄妹親情。
[設計理念]
語文是讀會的,課文是讀懂的,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唯一途徑。《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反復強調閱讀教學中讀的重要性,指出閱讀教學是“文本、學生、教師三者之間的對話”。在教學中抓住10歲男孩的心理變化,初讀,精讀,自讀,互讀,引讀,悟讀,教師圍繞讀來展開教學,學生圍繞讀來與主人公交流。
[教學目標]
1、認識“惟、液、抽、瞬、滲、挽”6個生字,會寫“依、惟、降、液、抽、顫、抖、挽、鄭”9個字。
2、讀懂課文,理解“相依為命、承受、猶豫、顫抖、鄭重其事”等詞語的含義。
3、感悟課文,仔細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的親情,激發學生對親情的向往。
4、找出文中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反復朗讀,體會這些句子在表達文章中心時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讀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上,難點應放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使學生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反復朗讀課文,透徹理解文章脈絡,深層次體會文章情感。
2、學生準備:初讀課文幾遍,搜集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
[教學過程]
一、理解詞語,導入新課
1、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平分”這個詞的意思嗎?你認為世界上哪些東西可以平分呢?
2、同學們思考,并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師導入:是啊!蘋果可以和親人平分吃,金錢可以和親人平分用,那人的生命能不能和親人平分呢?學生回答:不能。師繼續導入:可有一個男孩,他要和他的妹妹平分生命,下面,我們就一起去讀一讀。板書:平分生命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初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2、學生回答讀懂的內容,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他們可能對課文的大意、小男孩的勇敢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學生可能會提出:小男孩為什么開始輸血時猶豫,后又為什么點點頭等關于男孩的一系列神態、動作和語言。
3、師強調:要弄懂同學們提的問題,首先必須讀準生字,讀順句子。
4、教師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對“挽、瞬”等幾個難寫的字,老師指導書寫。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悟。
1、學生再讀課文,劃出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并好好讀一讀。
1、 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男孩:猶豫?點頭?微笑?顫抖?轉圈?
3、小組圍繞問題討論學習。
四、精讀課文,情感升華。
1、全班交流,教師重點引導:
“猶豫”是因為男孩認為抽血就是抽掉自己的生命。
“點頭”是因為小男孩已有了為親人獻出生命的決心。
“微笑”是想給妹妹最大的安慰。
“顫抖”是他認為他就要死了。
“轉圈”是因為得知了輸血不會死,他又可以和妹妹“各活50年了”。
2、理解“震撼”一詞的意識,體會醫生的內心活動。
3、結合“語文天地”中的d3體會“一瞬間、一眨眼、一剎那”等表示時間的詞語,從“一瞬間”感受小男孩決心為妹妹獻出生命的迅速;結合d4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兩個句子表達方式的不同,表達的感情就不一樣。
3、找出小男孩的語言,小組內分角色練讀,要求:讀出男孩當時的心情,讀出醫生充滿愛心的語氣。
4、分角色朗讀,教師扮演醫生,一好學生扮演小男孩展示讀,然后讓小組上臺展示。
五、知識整理,適度拓展
1、看課件,說說小男孩的感人故事。
2、結合“語文天地”中的g,制作“家庭小檔案”,領悟親情的重要。
板書設計:
2、平分生命
男 猶豫?
點頭? 男孩勇敢
顫抖? 親情偉大
孩 高興?
點評與建議:
“讀”是語文課的主要特征,這篇感人的故事更需要學生反復品讀,否則,感人也只能是口頭上的詞語。為了讓學生讀透內容,讀出情感,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讀的形式一定要多樣。初讀、精讀、全文讀、重點段落讀、自由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用多種方式讓學生百讀不厭。
2、讀的方法一定要指導。雖然我們不提倡講朗讀的理論知識,但基本的朗讀技巧要教給學生,如把自己當男孩讀,讓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類似的情況后讀。
3、讀的評價一定要實在。對讀的評價不能只是單一的“不錯”、“可以”、“還行”等不著邊際的詞語,而要真實的能激發學生再次朗讀的欲望、又能提高朗讀水平的朗讀評價,比如:聽了你的朗讀,老師的心靈有所震撼,但還不夠,如果你能把你的朗讀表情傳達給我,我受的震撼可能更深一些,再試一遍。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18課平分生命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懂得只要人人都獻出自己的愛,大家就會生活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貝貝為了親人的幸福,獻出愛心的美好品質,懂得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大家就會生活得更美好。
教學難點:由貝貝輸血前后的表現理解貝貝的心理活動。
教具:課件。
一、看圖激趣,設疑自探。
1、出示文中第一幅畫:學生看大屏幕,說說圖上情景
師:男孩名叫貝貝,女孩是他的妹妹,他們的父母早就去世了,非常不幸,兄妹兩相依為命。那么在他們身上有發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情呢?好,這節課老師就給同學們講關于這兄妹兩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平分生命》。板書課題。齊讀。
課文向我們敘述怎樣一個感人故事呢?
2、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會組詞,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這是我們早自習預習的內容。
(1)初讀課文談談你的收獲(生回答)板書 貝貝輸血給妹妹
(2)檢查字詞學習情況
課件:會寫字,一名讀其他跟讀
出示詞語,生讀詞并擴詞
會認字(看書) 一生讀字組詞 齊讀
課件 平翹舌字
3、設疑、梳理,形成自探問題。
針對課題提出什么問題,或者針對初讀內容提問。
生提問題
師: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心中的問題,那就帶著你的問題去學習課文。梳理問題。
課件出示(1)為什么要平分生命?怎么平分生命?
(2)醫生怎么回答貝貝的問話的,貝貝的反應如何?
給出自探提示
二 、解疑合探
1、匯報為什么平分生命,即貝貝為什么給妹妹輸血。
2、匯報怎么平分生命,即貝貝輸血前后表現怎樣。
學生回答 板書
三 、質疑再探
同學們,你們看了貝貝輸血前后的表現沒有問題嗎?可以根據板書,結合課文提問。 生提問。
課件出示兩個問題
1、抽血時,貝貝在想什么?他為什么向妹妹微笑?抽血后,他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在想什么?(小組討論)
指導朗讀抽血時和抽血后的語段
2 、醫生聽了貝貝的問話,為什么被震撼了?
課件出示被震撼的原因的語段
用“仍然”和“付出”造句。
學生自讀此段再談體會 師生一起讀此段。
繼續解疑合探
醫生是怎樣回答貝貝的,貝貝的反應如何?
指一名學生讀第4自然段,評讀。
聽了醫生的回答貝貝怎樣了?(非常興奮)
學生劃出表示貝貝興奮的動詞 指一名讀5段
全班讀貝貝鄭重其事對醫生說的話
四 、拓展運用
課件 1 說一說愛心事例。
2 說一段話 用幾個連續動詞表達一件讓你興奮的事情。
五 、總結
學生談收獲
師總結 : 貝貝的年齡跟同學們差不多,但是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他勇敢地做出了付出自己生命的決定。老師從貝貝的身上感受到了人性的至真,至善!最后借一句歌詞對大家提出希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板書 18 平分生命
貝貝輸血給妹妹
抽血前 猶豫 點頭
抽血時 靜靜的 微笑 平分生命
抽血后 一動不動 顫抖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喚起學生對親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體會親情。
(2)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男孩形態、動作、語言的語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意思時的作用。
(3)本文要重視朗讀指導,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疑問,讀出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當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親人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輸血時,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要與妹妹平分生命。
是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讓我們每人都再活五十年!” 在大家對課文的回顧中,我們再次體會了男孩的勇敢,感受了兄妹的深情,這種濃濃的親情使我們震撼,也使我們向往。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文中細細感受這可以觸摸的真情吧!
二、整體感知
1、讀了這個故事,我給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猜猜老師想提的問題是什么?再讀讀書,猜猜,看看誰是今天的問題專家。
教師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2、你們的問題提得都很好,看來剛才大家讀書的時候都思考了。我們就應該這樣讀課文,但是每個人在讀書時候認識不同,所產生的疑問也是不同的,我想知道:讀了文章,你們心里是什么滋味?看看和我一樣嗎?能說說嗎?
(創設這樣的情景,極大的激發了學生質疑的興趣,學生都愿意做老師的知心人,又都想成為“問題專家”,調動了學生讀書思考質疑的積極性。)
學生可能會說:讀了文章,我很感動,喜歡這個小男孩。
我覺得這個小男孩很了不起。
3、大家和老師想法一樣,你喜歡他什么呢?
(他很勇敢。)
三、精讀悟情
1、默讀課文,請同學們在文中找找表現男孩勇敢的語句,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
2、把你畫的語句讀給小組同學聽,讀后還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四人小組合作時,要互相幫助,按1——4號順序說。(小組內交流)
3、同學們推薦剛才發言最出色的同學,說給全班同學聽。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此處安排學生的合作交流恰到好處,給予了每個學生發表見解的機會。)
4、現在,讓我們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這個年僅10歲的男孩面對死亡而如此勇敢?
請大家默讀課文,畫句子。
5、畫好之后,咱們互相交流交流,交流之后,我們會知道更多。
學生匯報
(1、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只是向鄰床上的妹妹微笑。當抽血完畢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抓住“安靜”一詞體會到了男孩當時很害怕,結合“微笑”一詞,體會男孩很勇敢,也很愛自己的妹妹。既然男孩那么害怕,為什么還能向妹妹微笑呢?感悟:男孩的微笑不僅僅是為了避免妹妹傷心和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安慰和發自內心的鼓勵。即便男孩有些害怕,但讓妹妹復活的決心也已經戰勝了自己的恐懼,多么了不起的哥哥啊!這是發自內心的微笑、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間最美麗的微笑。這句話可以看出小男孩甘愿為妹妹獻出自己的生命的偉大情懷,他以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但他仍不忘向妹妹微笑。
(2、“醫生叔叔,我還能活多久?”這是小男孩的話,這句話是小男孩顫抖地問出來的,因為他以為自己活不長了,他年僅10歲畢竟害怕死亡,這句話也表現他對妹妹深深的愛。)……
6、小組討論一下。
(鼓勵學生發表獨特的見解,學生的感受是有差異的,允許差異的存在是新課程下的教師必須做的。)
7、猶豫的原因是小男孩以為抽血就是在抽掉自己的生命,但這僅僅是短短的一會兒,是親情促使男孩下定死亡的決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妹妹的生命。他“最后點了點頭”看似簡單,細品,就會感受到親情的偉大力量。
8、大家被男孩的勇敢打動了,那么當醫生面對這個男孩的時候會怎樣呢?談一談“震撼”的意思。
這一部分應該怎樣讀呢?指導朗讀
9、當小男孩知道自己不會死后,他是怎樣對醫生說的呢?
理解“鄭重其事”指導學生看圖理解詞語。
四、總結升華
1、同學們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后,最想說什么?
2、親情是可貴的、偉大的,同學們無時無刻不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講一講你或別人充滿親情的小故事吧。
3、同學們,今天的課堂上充滿了情與愛。回家以后,請將你感受到的親情傳達給你的親人吧!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收獲幸福的。讓我們牢記:愛是一個“口袋”,往里裝,很幸福;往外掏,很快樂。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生字新詞,感知課文內容,積累語言。
2、過程與方法: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情深,產生對親情的向往,感悟親情的可貴與偉大。
3、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贊美親情偉大。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進而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激趣
為什么平分生命?怎么平分?
(板書:平分生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正音,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圈畫生字,想辦法讀準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讀文,集體正音。
3、讀詞正音,詞語質疑。(出示生字詞)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匯報:課文記敘了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當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惟一親人妹妹急需輸血而醫院缺血液時,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要與妹妹平分生命。
(板書:男孩、妹妹)
3、理解詞語:相依為命、惟一。
(三)概括人物形象
男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找出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嗎?(勇敢)
三、抓住重點,深入領悟
(一)重點學習第3、5自然段,抓住男孩和醫生的表現,感受男孩的勇敢。
1、默讀課文,畫出最能表現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你怎么感受到他的勇敢的?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匯報,師相機指導理解感悟。
(1)醫生征求他愿不愿意為妹妹輸血,“男孩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點了點頭。”
(2)醫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這個男孩只有十歲呀!他以為輸血就失去生命。當他決定給妹妹輸血的那一瞬間,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決心,這是多么大的勇氣啊!“
理解感悟:“猶豫”指拿不定主意,但時間非常短,只一“瞬間”。之所以猶豫,是因為他以為輸血就會失去生命,而對妹妹的愛促使他下定死亡的決心,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換惟一親人的生命,因而在猶豫了一瞬間后“點了點頭”。為了妹妹,他竟然不怕失掉生命,真是太勇敢了!
(3)“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只是向鄰床上的妹妹微笑。”
理解感悟:男孩以為輸血會失掉生命,而此時,他正在抽血,一定認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不一會兒就會死掉,可他卻“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可見意志多么堅強,多么勇敢!
4、指導朗讀第3、5自然段,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讀)
5、讀一讀,比一比,下面哪一句更能表現男孩的勇敢?
(1)當他決定給妹妹輸血的那一瞬間,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決心,這是多么大的勇氣啊!
(2)他下定了死亡的決心,決定給妹妹輸血,這是很大的勇氣。
(二)重點學習第4、7自然段,感受親情的偉大力量。
1、默讀思考:是什么原因使這個年僅10歲男孩面對死亡而如此勇敢?(對妹妹的愛)
2、小組合作學習:哪些地方看出他對妹妹的愛?
3、交流匯報,師相機指導理解感悟。
(1)他以為輸血會失掉生命,而為了妹妹,他愿意失掉生命。
(2)“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只是向鄰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對他來說就意味著死亡,但抽血時,他卻把痛苦、恐懼留給自己,把快樂帶給妹妹。
(3)男孩從醫生那兒得知,抽血不影響生命,自己可以活100歲。他“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請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倆各活五十歲!’”他太愛妹妹了!
4、指導朗讀第7自然段,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讀)
5、比一比,讀一讀,下面哪一句更能表現出男孩對妹妹的深情?
(1)確認真的沒事,男孩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
(2)確認真的沒事,男孩就伸出胳膊,挽起袖子,對醫生說……
四、總結評價,提示中心
男孩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他為妹妹勇敢獻血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板書:親情可貴、偉大)
五、品讀賞讀,升華情感
1、讀出男孩說話時的心情(害怕→驚喜)。
2、分角色朗誦全文。
六、拓展思維,積累語言
讀讀、背背《游子吟》,感悟母愛偉大。
附板書:
男孩
平分生命}親情可貴、偉大
妹妹
《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篇13
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并能利用朗讀表達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對文章內容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2、體會人物思想感情,能聯系自身的感情經歷體驗人物內心。
3、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親情的可貴,培養他們的愛心和責任心。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平分生命一課,共同體會文章真情所在。
二、 復習鞏固:
1、檢驗字詞掌握情況。
2、回想一下,這篇文章講的是什么?
三、精讀悟情:
㈠、 咱們都知道兄妹情深,而這對兄妹感情尤為深厚,快速默讀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應的詞語談談。
1、按要求默讀讀。2、2——3個學生談。3、感情朗讀,讀出相依為命的感情。
㈡、父母雙亡已是不幸,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災難再次降臨到他們身上。我請全班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
㈢、過渡:在這種危急時候哥哥是怎么表現的呢?請同學們按照抽血前、抽血時、抽血后的順序默讀3——7自然段,邊讀邊想邊畫,看看哥哥是怎么表現的。有問題的地方與小組同學一起交流一下。
1、按要求默讀,小組交流。
2、誰能談一談。(在這一部分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引導。)
⑴、第三自然段抽血前:①讀。②結合下文談一談在那“猶豫一會兒”的工夫里,男孩是怎么想的?〔a、以為抽血就會失去生命,他也怕死,但對妹妹的關愛戰勝了恐懼心理。b、他不是怕死,他是妹妹唯一的親人,他要是死了就沒人照顧妹妹了。 c、爭論:那怎么又點頭了呢? (正因為他們相依為命,妹妹死了,他也活不了了,怎么也得先讓妹妹活呀。)〕③就在這一會工夫里,哥哥已是心潮起伏,想了這么多,我們怎么才能讀出他的心理變化呢?(說、讀、評、讀)
過渡:能接著往下談嗎?
⑵、第四自然段抽血時:①讀。②引導學生抓住詞語“微笑”來談。(a、他是妹妹唯一的親人,是妹妹的主心骨,不想讓妹妹為他擔心。b、 以為自己就要死了,能多看妹妹一眼是一眼。)
過渡:能接著往下談嗎?
⑶、抽血后:①談a、哥哥也怕死。 b、不是怕死,他是妹妹唯一的親人,考慮將來誰來照顧妹妹。
②指導朗讀:就要死了,還在為妹妹作打算,好個重情重義的孩子,能通過你的讀讓大家感受到嗎?
③男孩的行為,讓在醫院里見慣生老病死的醫生都受到了震撼,我們來齊讀5自然段。
a讀。b什么是震撼?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a當他決定給妹妹輸血的那一瞬間,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決心,這是多么大的勇氣啊!
b他下定了死亡的決心,決定給妹妹輸血這是很大的勇氣。
處理方法:讀、說出兩個句子的不同
c能通過你的讀讓大家感受到嗎?
④a是呀,就是這樣一個年僅十歲的男孩,在面對生死抉擇的瞬間,勇敢地把生的希望讓給了這世上唯一的親人妹妹,學到這,你能告訴大家是什么原因讓男孩有如此表現的嗎?
b、連我都已經感染到了親情的偉大力量,而這力量也感染了醫生,醫生充滿愛心地說——
你是醫生的話,還會說什么?
⑤聽到醫生的話,男孩又是怎么表現的?
① 指名讀
② 比較句子不同
a確認真的沒事,男孩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
b確認真的沒事,男孩就伸出胳膊,挽起袖子,對醫生說……
(昂起頭、鄭重其事寫出了說話人的動作、神態,體現出男孩的決心,是真的要與妹妹平分生命各活一半,誰也離不開誰。)
③能通過你的讀讓大家感受到嗎?(一人讀 看圖說該怎樣讀 表演讀 齊讀)
四、聯系自身談體會
就是這樣一個女孩雖然父母雙亡但她仍然被濃濃的親情包裹著,親情真的是無處不在呀,老師收集了一些圖片,我們來看看。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著親情的溫暖,能把你感受到的親情講給大家聽聽嗎?
五、這節課我們體驗了親情的偉大力量收獲真是不小,回家后把你感受到的親情寫出來,讀給你的親人聽,相信你的生活一定會充滿光的燦爛、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