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四年級上冊《除法》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3、商不變規律運用的錯誤
⑴ 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計算 800÷25。
800÷25
=(800÷4)÷(25×4)
=200÷100
=2
⑵ 兩數相除,商是24,余數是6,如果被子除數與除數同時擴大乘4,商是( 24 ),余數是( 6 )。
第⑴題的錯誤是沒有把握商不變的運算規律,認為除數“乘4”,那么被除數要“除以4”。第⑵題的錯誤是把商不變的運算規律擴大化了,其實余數的變化是與被除數的變化有密切的關系。糾正上述錯誤的方法也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正確理解商不變的運算規律。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清晰地知道商不變的運算規律本質是什么?在運用時它適合哪些條件?二是倡導學生養成驗算的習慣,如第⑴題口頭驗算就會發現,結果是錯誤的;第⑵題可以運用舉例的方法進行驗算,也能發現結果是錯誤的。
買文具教學目標
1. 結合實際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算法,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 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在二、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基本掌握了除法計算的試商方法。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其基本方法與前面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數值可能較大,在試商時又涉及商的定位。解決買文具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得出結論,而要借助問題讓學生獨立嘗試。有的學生借助過去分一分活動的經驗,看80里有幾個20;也有的學生借助推理,2個20是40,3個20是60,最后得到4個20是80;還有的學生會直接想幾乘20得80。這些方法并不存在高低之分,重要的是對于學生的想法要給予充分肯定并創造交流的機會。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情境圖的要求,討論“8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包”怎樣列式,再鼓勵學生獨立嘗試,然后進行交流。在學生的多種計算方法中,逐步引導學生列豎式計算,并重點討論“4為什么寫在個位上”。教材之所以在這里安排豎式計算,是為了分散難點,先解決商的定位問題。如果有些學生對豎式理解有困難,可以利用圖上直觀的人民幣進行解釋。
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目標
1.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 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教學時,可以從教材呈現的材料著手,也可以從學生生活中接觸較多的兩個人行走的快慢著手。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從而引出路程、時間與速度。學生在理解這三者的實際意義后,可以多安排一些實際問題,并通過多樣化的算法以鞏固他們對三者關系的認識。
參觀苗圃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索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過程,能把除數看作整十數進行試商,并能正確計算。
2. 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教學時,先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列出算式,接下來重點討論兩個問題。(1)如何估計算式的得數;(2)如何進行試商。第(1)個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說一說,學生估計的方法可能與教材中呈現的幾種估計方法不同,只要合理便可。第(2)個問題也可以先請學生用豎式算一算,然后說說試商的過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把除數22看作20的合理性。
秋游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