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與角》教學設計
備課指導思想:首先,我要把教材作一個簡要的分析。學生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與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因此,我讓學生準備一個簡單的學具——活動角,使學生在操作中體會旋轉的過程中角的變化,并讓他們擺出經過旋轉后的各種角,說說已認識的角的名稱,然后引出平角和直角。
整個教學設計我是按照以下三點要求來寫的:
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體性
這節課從復習銳角、直角、鈍角到認識平角、周角都是由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動中自己掌握所學知識。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是一個發現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達到了讓學生動手動腦相結合的目的。
二、讓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數學的教與學應該聯系生活實際,注重現實體驗,變傳統中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做數學”。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鐘面、倒立、雙臂側平舉等等。這些動作、物體都能從生活中發現到,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三、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更加關注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往。其中,交往意味著關系的平等和主動的參與,互動意味著民主的對生活與合作的建構。在本課中,學生之間合作了兩次,一次是討論平角是不是角。還有一次是合作探究平角、周角與直角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共同的討論、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發展。
一、教學內容旋轉與角 p24~25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和周角。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過教學,知道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形成過程,理解各種角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重點、難點
1、正確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發現五種角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知道五種角的形成過程,理解各種角之間的關系。
四、教具準備活動角、一副三角尺、鐘面、折扇、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活中有一個我們常用的圖形,有一個頂點和兩條射線組成,同學們猜猜看它是誰?師板書引出課題——《旋轉與角》。
(二)復習銳角、直角、鈍角
①師: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固定其中一條邊,旋轉另一條邊,擺出一個銳角。生操作,師展示學生成果并板書:銳角
②用同樣的方法擺出一個直角。追問:直角、銳角誰大?
③師:你能擺出一個比直角大的角嗎?總結并板書:鈍角
(三)教授新課
1、認識平角
①師: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固定其中一條邊,轉動另一邊,當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這種形狀是不是角?(同位學生討論)
②師總結:通過旋轉,當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時,又得到一種角,這種角的名字叫平角。板書:平角
③請學生上臺用教具展示平角形成的過程。
④請學生說一說平角的特征(問:平角像什么?總結: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
⑤指導學生在點子圖上畫平角,注意畫角的方法。(先畫一點,再從點分別引出兩條射線。)
⑥說一說生活中的平角。(兩臂側平舉、折扇、鐘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