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與角”教學片段設計
[教學內容]課標實驗教材《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片段]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硬紙條和圖釘,根據書上第24頁最上面的三句話(1、拉兩張硬紙條的一段釘在一起。2、固定其中一張硬紙條,旋轉另一張硬紙條。3、觀察旋轉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角,與同學進行交流。),按要求制作一個活動角、旋轉,與同學交流。
學生活動(學生會根據書上的要求先按第一點制作活動角,然后根據第二點旋轉角,在根據第三點觀察旋轉過程中形成的各種角,與同學進行交流)。(完畢后) 師:在旋轉的過程中你發現看了角有大小之分嗎?如果有,角的大小由什么來決定?同桌討論后發言。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與他們交流。
師:現在請一個小組的代表發言,角有大有小嗎?
生:角有大有小。
師:你們同意嗎?請你告訴大家你是怎么證明有大有小的?
生:第一個角可以放在第二個角的里面。邊說邊操作(他先擺一個角,在從同桌處取來活動角,擺出一個更大的角)。
師:統一他的說法嗎?(看來,角確實是有大有小的)
師:那么角的大小是由什么來決定呢?
生1:魚的大小是由角兩邊位置的情況來決定。
生2:角的大小是由角的兩邊張口的大小來決定。
師:你來擺一擺。
(生擺出大的角,小的角。)
師:請你們拿出活動角,固定其中的一根硬紙條,旋轉另一根硬紙條到垂直時,兩邊所形成的角知道是什么角嗎?(學生操作)
生:是直角。
師:對,是直角。(板書直角二字并畫一個直角)
師:旋轉你們手中的活動角,使它成為一個銳角。(學生操作)(板書銳角二字并畫一個銳角)
師:旋轉你們手中的活動角。使它成為一個鈍角。(學生操作)(板書鈍角二字并畫一個鈍角)
師:再請你們固定活動角的一根硬紙條,旋轉另一根硬紙條半周,使兩根硬紙條在一條直線上,這時形成的是什么角呢?(學生操作)
生:平角。(預習得知)
師:不錯,當固定其中的一根硬紙條,旋轉另一根硬紙條半角,使兩根硬紙條在一條直線上時,兩邊所形成的角就是平角。(板書平角二字并畫一個平角)
師:請你們拿出活動角,固定其中的一根硬紙條,旋轉另一根硬紙條一周,使兩根硬紙條完全重合,這時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呢?(學生操作)
生:周角(預習得知)
師:說得好,當固定其中的一根硬紙條,旋轉另一根硬紙條一周,使兩根硬紙條完全重合時,兩邊多形成的角就是周角。(板書周角二字并畫一個周角)
師:下面請同桌討論以上5個角的大小。……
[評析]
此教學片段分了三個層次完成:
1 第一層次是讓學生根據教材中三句話的要求,放手讓學生制作旋轉、活動角并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在旋轉的過程中你發現了角有大小之分嗎?如兼有,角的大小由什么來決定?同桌討論后發言)這個環節體現了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一個過程,選樣的體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和學習動力;同時為學習比較角的大小和旋轉后所咸的角做鋪墊。
2 第二層次是讓學生們動手操作,復習已學過的史角、銳角和鈍角,在練習后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抓住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充分利用遷移規律。努力促進有效遷移。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資訊自主學習。
3 第三層次讓學生自主操作。適用遷移的方式來這到學習新知識。教師請學生用活動角,固定其中的一條邊。旋轉另一條邊半周(一周)使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使兩條邊完全重合)所形成的角就是平角(周角)。通過這個過程,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目的。這有利于內化新知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在操作中發展思維。這樣,便可以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以動促思,動中釋疑。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