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升和毫升》教案
(3) 教學進率。第16頁例題教學升和毫升間的進率,并在“想想做做”里安排了部分習題。這個內容的教學分四個層次展開: 第一,通過說出三個量杯里各有100、250、500毫升水,教學認讀量杯上的刻度和用量杯計量液體有多少的方法。第二,通過把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剛好倒滿2次的實驗得出1升=1000毫升這個關系。第三,“想想做做”第3題通過幾瓶正好是1升的推算,鞏固1000毫升就是1升的認識。第四,“想想做做”第4題進行簡單的換算練習。
3、引導學生實際應用升和毫升。
實際應用學到的知識,既體現了數學有現實的應用價值,又能在應用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教材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應用升和毫升。
(1) 留心觀察、采集數據。第12頁第3題看圖說說熱水器、電飯鍋的盛水量各是多少升,第16頁第1題看圖說說針筒、輸液袋、口服液瓶里各裝了多少毫升藥水,第19頁第7題到商店里看看用毫升或升作單位的瓶裝物品。這些都是真實的數據,不僅讓學生知道各個單位有很廣的應用,而且豐富了生活常識。
(2) 合理選擇、正確使用。第14頁第2題為高壓鍋、洗碗池、塑料盆、浴缸的容量選擇合適的數據,第18頁第2題為金魚缸、飲料瓶、鐵鍋、湯勺的容量選擇合適的單位,第19頁第5題為盛放2升水選擇合適的容器,第12頁第4題估計四個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還是小,第14頁第1題估計三個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學生進行這些選擇和估計時,憑借已經建立的升與毫升的概念,聯系與這些常用物品有關的生活經驗,再次加強對各個容量單位的感受。
(3) 制作并使用簡易的量器。第13頁例題制作以升為單位的量器,第19頁第6題制作以毫升為單位的量器。這些制作取材容易,只要一個上下一樣粗的礦泉水瓶或玻璃瓶。制作也不困難,教材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把方法交代得清清楚楚。在制作時體會1升水、1/2升水、1/4升水、3/4升水以及10毫升、20毫升……100毫升水各有多少。
制成以后就能用來測量各種容器里大約有多少水,學生肯定很感興趣。這些制作與測量,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實踐活動寓數學內容于游戲之中。
實踐與綜合應用《美妙的“杯琴”》里的數學內容是: 怎樣在幾個不同的容器里倒入同樣多的水,怎樣在幾個相同的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水。至于敲敲聽聽、比較聲音和編編唱唱、敲出一首樂曲都是為了激發興趣。教學時要突出數學內容,讓學生想辦法進行倒水的操作,使用自制的量器估計倒入杯子的水有多少。要防止只顧玩而忽略數學內容的現象。
體育場(第36-38頁)
[教學目標]
1、能對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
2、能與同學交流估計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能對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
2、能與同學交流估計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估計體育場看臺的座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