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認識更大數》教學設計北師大版
教學目標: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 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
1、感受大數的必要性,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計數器,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課件出示主題圖中的一個立方體,先是估計有多少個小立方體,然后算一算驗證,并說出計算的方法。
課件出示:主題圖一,回答多少個小立方體,然后在計數器上撥出。
課件出示:主題圖二,猜測共有多少個小立方體,說說理由。
(二)探索新知:
1、認識“十萬”:
(1)結合小立方體圖形,讓學生在計數器上1千1千的撥。
(2)問:10個一千是一萬,接下去1萬1萬該怎么數?
(3)當學生數到九萬時,教師可以提出:“再加上一萬是多少?”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
(4)在學生充分的討論中,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
老師小結: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并在計數器上師生共同撥出“十萬”。
2、出示從“個(一)到萬”的數學模型,讓學生感受各單位間的十進關系。
3、師生在計數器上撥“十萬”的活動,加深對“滿十進一”的印象。
4、認識“百萬、千萬、億”
(1)提問: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讓學生說出想法后用計數器驗證。
(2)在計數器上進行操作驗證.
(3)告訴學生: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如果1秒數一個數,晝夜不停地數,數到1億要數3年2個多月。
(4)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數的過程中,誰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
(5)出示十進制數位順序表,讓學生觀察。
(三)練習設計:
(四)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比較大的數,你都記住了哪些計數單位?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五)作業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