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課題: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速度、時間和所行的路程之間的關系。(課文第54頁內容及練習八的第5—9.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路程、速度的概念,學會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建立數學模型“速度×時間=路程”并能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將運動中的具體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速度*時間=路程”全過程,經歷將抽象的數學模型并用于解決具體問題的全過程。
教學重點: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并應用這一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對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正確書寫速度單位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猜一猜:昨天,蔡老師從家到學校路上大約用了8分鐘,同一條路回家,卻只花了2分鐘左右,你猜這是怎么回事?你是怎么猜的?
預設:學生會根據生活經驗來判斷可能是步行與騎車的,或者說跑著的。
過渡; 你們真會觀察和思考,上班我是走路來的學校用了8分鐘,回家是徐老師用電動車帶的我只用了2分鐘。我們都知道電動車快,走路慢.。
二、理解速度概念
過渡:那你知道電動車有多快嗎?
學生舉例:
每分鐘行200米
500米
預設:學生更關注數據的大小,還會例舉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那么也相應板書
(如果有錯誤資源,立即比較,認識到既有路程又有時間,如果學生例舉都正確那么就如下:
師:瞧,你們說的這些表示快慢的說法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預設:這個問題對學生是突然的,但是學生一定會努力尋找已有認知。有學生說出速度直接進入下個問題,如果沒有片刻后:呵呵,不清楚是正常的,因為這是我們這節課才要學習的內容。“每分鐘行了480米”表示這輛電動車的速度。我們也可以說這輛電動車的速度是(每分鐘行480米)
(板書:速度)
在生活中,你見過其他表示速度的方法嗎?(如果有學生提出最好,如果學生反饋不理想直接告訴在數學王國里速度又有統一的書寫方法,寫作480米/分 讀:480米每分(齊讀)
誰來讀讀這種新的表示方法?
提問2:請你觀察,用這樣的方法表示速度有什么好處?
預設:簡單。追問:看起來是簡單,它表示得清楚嗎?從這里你看到了什么?
過渡:是呀,數學王國里人們都喜歡用這樣簡單而清晰的方法表示速度。
提問3:你想知道我走路的速度嗎?請你估一估
預設:a學生對步行的速度比較熟悉,可能會呈現4千米/時
b學生就估每分鐘行幾米與電動車的時間單位相同
我也想知道,于是昨天測量:步行的速度約 120米/分(板書)
過渡:你能看明白它的意思嗎?
(學生可以讀 120米每分,也可以說每分鐘走120米)
a:同學們估說老師走路4千米/時,可老師自己測的120米/分,相差太遠了!
(留給觀察時間,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觀察單位時間不同)
師:哦,原來是時間單位不一樣。速度可以是每時的,也可以是每分的,還可以是每秒的。
b:(直接進入)在生活中,你還知道那些物體的運動速度?
預設:自行車每小時行15千米……
(課前要求學生搜集一些速度)
過渡:老師也搜集了生活中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請看
課件呈現:
(1) 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10千米
(2) 蝴蝶飛行的速度可達每分鐘500米
(3) 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
提問4:你也能用這樣的寫法來表示它們的速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