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精選5篇)
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篇1
一、教學內容
課本p54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義,并學會用統一符號來表示速度。
2、掌握“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能應用它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了解一些科普知識,擴大學生的認知視野,使學生感受人類創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難點:1、“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單位的書寫。
2、應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劉翔照片、小黑板、掛圖、星星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介紹劉翔2004年奧運會的比賽情況
(出示劉翔照片)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那大家知不知道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在哪一項目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沒錯,2004年8月28日凌晨2點多,劉翔以12秒91的成績獲得了110米跨欄比賽的金牌,創造了新的奧運會記錄,你知道劉翔他的速度有多快嗎?老師通過計算知道他的平均成績大約是每秒跑8.5米(板書:大約每秒8.5米)我們的教室的長大約是8米,也就是“滴答”這短短的一秒劉翔已經從教室后面跑出我們教室了,劉翔的速度確實驚人,他真的是我們全中國乃至全亞洲的驕傲。
1、理解速度的概念
那到底什么是速度呢?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板書: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做速度。)那什么又是單位時間呢?單位時間可以是每秒、每分鐘、每小時、每天、每月、每年等等。所以像剛才說的劉翔大約每秒跑8.5米也可以說劉翔的速度大約是每秒8.5米。老師還了解了蝸牛的速度大約是每秒0.2厘米,獅子的速度大約是每小時60千米,羚羊的速度大約是每秒90千米,而獵豹是所有動物當中速度最快的,它的速度是大約每小時110千米。大家知道世界上什么東西的速度最快嗎?是光。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而聲音的速度每秒只有340米,這就是為什么在電閃雷鳴時我們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因為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快得多。你還了解哪些物體的速度,能像老師這樣說出一些嗎?說了這么多,大家知道什么是速度了嗎?請大家把黑板上速度的概念抄在課本54頁。
2、教學速度的特定寫法及讀法
在數學王國里人們為了更簡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了統一的速度表示法,也就是速度的特定寫法,大家想不想學?像每秒8.5米可以寫成8.5米/秒這種形式,讀作每秒8.5米或8.5米每秒。小林步行的速度是每分60米,用速度表示法表示就是60米/秒,特快列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60千米,誰能告訴我怎樣用速度的表示法表示?普通列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06千米,你能用數學的書寫方法表示出來嗎?請大家把答案寫在課本54頁上。大家都寫對了嗎?很好!老師現在就來考考大家,我這里有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45頁主題圖)
同學真了不起,還敢不敢繼續接受挑戰?請翻開課本56頁,完成練習八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
(二)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大家的表現真不錯,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那速度和哪些數量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大家有沒有興趣和老師一起來探究探究?ok,心動不如行動,那我們現在就開始羅。在找出答案之前,我們先來解答兩道題,請大家翻開課本54頁,一起把第(1)題讀一讀,誰能說說這道題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分別是什么?怎樣列式?為什么要用乘法計算?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80 × 2 = 160(千米) 答:2小時可行160千米。
↓ ↓ ↓
速度 時間 路程
繼續前進,請大家默讀第二題,并自己解答在課本上,邊解答邊思考:這道題已知哪些數量,求什么?怎樣列式?為什么?
(指名回答,板書)
225 × 10 = 2250(千米) 答:10分鐘可行2250米。
↓ ↓ ↓
速度 時間 路程
請大家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兩道題都是已知什么數量,求什么?已知速度、時間如何求路程呢?這三者的關系是……?(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同學們真棒,請大家把課本54頁的數量關系式劃起來并讀一讀。
老師想對你們有更大的考驗,有沒有信心繼續迎接挑戰?好,如果我把剛才的第1題改編成上面兩道題,又該怎樣解答?(出示小黑板)速度、時間和路程除了我們剛才發現的“速度×時間=路程”這一關系外還會有怎樣的關系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小組合作討論,看哪個小組完成得既快又準確。完成得又快有準確的小組老師將獎勵他們每人一個笑臉,開始!
(出示小黑板)
(1)一輛汽車2小時行了160千米,它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160千米要行多少小時?
(指名回答,板書)
160 ÷ 2 = 80(千米)答:它的速度是80千米時。
↓ ↓ ↓
路程 ÷ 時間 = 速度
160 ÷ 80 = 2(時) 答:160千米要行2小時。
↓ ↓ ↓
路程 ÷ 速度 = 時間
小結:也就是說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式共有幾個?分別是什么?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板書課題: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請大家把另外兩個關系式也抄在課本上。我們一起把這3個關系式讀一讀,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只要已知其中任何兩個數量我們都可以求出第三個數量。接下來,看看小精靈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問題,請大家拿出課桌上的這張練習題。
(三)練習
同學們,這節課學到了不少知識吧?讓我們繼續遨游于數學王國吧!看看誰能攻克下面的堡壘,得到老師的神秘禮物!加油哦!
一、我能行(只列式不計算)。
1、甲、乙兩城相距425千米,一輛汽車以85千米/時的速度從甲城出發,需要多少小時才能到達乙城?
2、一種超音速飛機每秒鐘可以飛行350米,60秒鐘能飛行多遠?
3、張叔叔每天騎自行車去上班需要30分鐘,他家到單位7800米,你能算出張叔叔的速度嗎?
二、我會編題。
1、小強每天早上跑步10分鐘;
2、小強的速度大約是120米/分;
3、小強每天大約跑步1200米。
三、猜猜看。
大白兔和小烏龜賽跑。大白兔傲慢地說:“我一定跑第一!”千米賽跑一開始,小烏龜立刻加勁爬,每分鐘爬15米。大白兔先睡了1小時,然后才開始跑,每分鐘跑了100米。猜一猜,它們誰勝了。
祝賀你完成了任務!拿到老師的神秘禮物了嗎!
(四)課堂小結
2008年8月8日奧運會將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舉行,希望屆時劉翔能繼續在110米跨欄這一項目中奪冠,也希望我國的奧運健兒能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為祖國爭光,到時我們一起為我們的運動員加油、喝彩,好不好?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分析、發現,自主探究弄清了什么是速度,以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同學們自己總結出了關系式并利用這些關系式解決了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收獲不小。希望同學們能繼續保持這種探索的態度,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生活。
(五)作業
課本56頁練習八6、9題
板書設計:
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1)80 × 2 = 160(千米)答:2小時可行160千米。
(2)225 × 10 = 2250(千米)答:10分鐘可行2250米。
↓ ↓ ↓
速度 × 時間 = 路程
160 ÷ 2 = 80(千米)答:它的速度是80千米/時。
↓ ↓ ↓
路程 ÷ 時間 = 速度
160 ÷ 80 = 2(時)答:160千米要行2小時。
↓ ↓ ↓
路程 ÷ 速度 = 時間
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學會速度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并應用它去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擴大認知視野,使學生感受人類創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學重點: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應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介紹學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陸、海、空到宇宙方面)的運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動物的運行速度等等
2、你還知道哪些運行速度?學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速度的概念,學會速度的寫法,
1)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我們把人騎自行車1小時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還可以說成:人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6千米。可以寫成16千米/時。(用統一的符號表示速度)
2)普通列車每小時行106千米。特快列車每小時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鐘走60米
師:還可以怎么用數學語言敘述?
這些用符號怎么寫呢?
師:每小時,每分鐘都表示單位時間。單位時間可以是每小時、每分鐘、每秒、每日等等
3)試著寫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獨立計算并找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改變其中一題,求時間或者求速度。
問:你能發現速度、時間與路程有什么關系嗎?
三、鞏固新知
1、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10千米,可寫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鐘500米,寫作
——
3、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鐘340米,寫作——
4、小強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約是120米/分,小強每天大約跑步多少米?
5、練習八第8、9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練習八第10題
練習設計:
1、你會填嗎?
路程 180 300千米
時間 5秒 2時
速度 30千米/秒 90米/分
2、小明騎電動自行車的速度為20千米/時,從甲地到乙地需要4小時。
20*4表示:
80/4表示:
80/20表示:
3、小芳從家到少年宮每分鐘走75米,走了6分鐘;
小麗從家到少年宮每分鐘走65米,走了8分鐘。
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會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嗎?
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速度”的內涵,知道速度的表示方式,能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
2、使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能應用它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在學習和交流中開闊思維,發展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關于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2、難點:“速度”概念的理解。發現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以境引問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在國慶節去走親訪友,或者到外地觀光旅游,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啊?(有)
師:誰來介紹一下大家是怎么去的(引導學生主要講交通工具的選擇)
(出示: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圖)
為什么大家選擇的交通工具會不同,比如xx同學一定要乘汽車不乘自行車去旅游呢?(自行車太慢)
2、引發問題
師:汽車比摩托車快是什么意思?我們是怎么比較出來的?
生:在一樣的時間里看誰走的路多些,誰就快。
二、解決問題
(一)建立“速度”的概念
1.抽象概括“速度”的意義。
(1)師:向大家推薦一種辦法。看看,和剛才這幾位同學是不是想到一塊兒去了。(出示數據)我們都想到了什么辦法?(在一樣的時間里看誰走的路多些,誰就快)不一樣在哪?(一樣的時間是每小時)
哦,規定在1小時內看誰行駛的路程長,就表示誰快。這里誰最快!
(2)像這樣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就叫做速度。(板書)
(3)每小時是一個單位時間,想一想,單位時間除了每小時,還有哪些?
生:每秒、每分鐘、每天、每月等...(板書:每秒、每時)
師:一般我們把每分、每秒、每時、每日、每星期等等稱為單位時間。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在一秒鐘或一分鐘或一小時等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
比如(課件出示定義)反問,什么叫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路程)
•行人每分鐘大約能行80米
自行車每秒鐘大約能行4米
小轎車每小時行80千米
大貨車每分鐘行1100米
公交車每小時行50千米
小結:在單位時間經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2、深刻理解“速度”的意義。
判斷:請找一找,這篇數學日記中哪些數量是速度,哪些不是,為什么?
2005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學習了“速度”,上課的時候,同學們還用我跑步的速度做了例子呢,真高興!我9秒鐘就能跑完50米了,同學們都夸我,說我跑得和馬一樣快。我回來一查資料,知道了很多速度,比如:
馬每秒鐘能跑20米;
大象2小時可以走80千米;
獵豹是陸地動物中跑的最快的動物,每小時可以跑112千米;
光的速度是最快的,是30萬千米/秒呢!
大自然太讓人吃驚了。
405班
3.學習速度的表示法。
(1)嘗試用復合單位表示物體的速度。
師:(光的傳播速度是最快的,是30萬千米/秒)這個是什么意思,你能看明白嗎?(光的速度是每秒傳播30萬千米)
師:這是光速度的簡便表示法。(黑板板書)先寫所行路程,再寫“/”,最后寫時間單位,30萬千米/秒讀作:30萬千米每秒。(生齊讀:30萬千米/秒)
你能不能把剛才這5個速度也這樣寫一寫呢?怎么讀?
(2)練習。師:看來都寫對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在運動,你知道其它物體的運動速度嗎?
師出示:1、地球繞太陽運動的速度是30千米/秒
2、燕子速度是120千米/時。
3、聲音的速度是340米/秒。
4、大人步行速度大約是80米/分
(二)構建數學模型(教學例3:)
過渡句:我們已經知道很多物體的運動速度,下面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a)教學速度×時間=路程
1、出示:(1)這架飛機的速度是800千米/時,2小時可行幾千米?
(2)這輛大貨車的速度是1100米/分,60分鐘可行幾米?
2、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反饋:800×2=1600(千米)
1100×60=66000(米)
3、學生反饋情況,教師提問,為什么這樣列式。(乘法比加法運算簡便)
4、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
(1)引導學生說出算式中的數量各表示什么?(分別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我們知道了800千米/時、1100米/分,都是速度,那么2小時、60分鐘,表示什么呢?(時間)。那么求出來的1600米,66000米表示什么呢?(路程)
800×2=1600(千米)
1100×60=66000(米)
┆ ┆ ┆
速度 時間 路程
(2)那你們能不能找到 速度、時間、路程他們之間的關系式嗎?可否用一個式子來表示。
(3)展示、得出結論:關系式。速度 × 時間 = 路程
師小結:你們真能干,發現了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剛才呀同學們已經通過自己的學習,知道了:速度 × 時間 = 路程。
過渡句:這三個數量之間,還會有怎樣的關系呢?帶著這個問題去思考下面這道題。
(b)教學路程÷時間=速度
1、出示:小李早上騎自行車去上學,8分鐘騎了2400米,她的速度是每分鐘多少米?
2、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反饋:2400÷8=300(米/分)
3、根據這個式子,你能得出一個新的關系式嗎?說路程÷速度=時間(板書)
(c)教學路程÷速度=時間
過渡句:我們已經知道速度、時間與路程的關系。下面我們就用我們發現的關系式子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國慶節到了,小強一家準備到外婆家玩,小強家離外婆家有120千米,小強知道爸爸開車的速度是40千米/時,2小時后他們能到達外婆家嗎?
2、你是怎樣想得?還有什么方法?
3、根據這個算式你能得出一個新的關系式嗎?說路程÷速度=時間(板書)
師:你對速度、時間、路程,有什么新的認識?(齊說三個關系式)
(d)鞏固練習(想一想、填一填)
三、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1、知道了什么叫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
2、路程、時間、速度的關系
四、拓展延伸:比一比,哪輛車最快?
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篇4
課題: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速度、時間和所行的路程之間的關系。(課文第54頁內容及練習八的第5—9.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路程、速度的概念,學會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建立數學模型“速度×時間=路程”并能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將運動中的具體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速度*時間=路程”全過程,經歷將抽象的數學模型并用于解決具體問題的全過程。
教學重點: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并應用這一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對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正確書寫速度單位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猜一猜:昨天,蔡老師從家到學校路上大約用了8分鐘,同一條路回家,卻只花了2分鐘左右,你猜這是怎么回事?你是怎么猜的?
預設:學生會根據生活經驗來判斷可能是步行與騎車的,或者說跑著的。
過渡; 你們真會觀察和思考,上班我是走路來的學校用了8分鐘,回家是徐老師用電動車帶的我只用了2分鐘。我們都知道電動車快,走路慢.。
二、理解速度概念
過渡:那你知道電動車有多快嗎?
學生舉例:
每分鐘行200米
500米
預設:學生更關注數據的大小,還會例舉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那么也相應板書
(如果有錯誤資源,立即比較,認識到既有路程又有時間,如果學生例舉都正確那么就如下:
師:瞧,你們說的這些表示快慢的說法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預設:這個問題對學生是突然的,但是學生一定會努力尋找已有認知。有學生說出速度直接進入下個問題,如果沒有片刻后:呵呵,不清楚是正常的,因為這是我們這節課才要學習的內容。“每分鐘行了480米”表示這輛電動車的速度。我們也可以說這輛電動車的速度是(每分鐘行480米)
(板書:速度)
在生活中,你見過其他表示速度的方法嗎?(如果有學生提出最好,如果學生反饋不理想直接告訴在數學王國里速度又有統一的書寫方法,寫作480米/分 讀:480米每分(齊讀)
誰來讀讀這種新的表示方法?
提問2:請你觀察,用這樣的方法表示速度有什么好處?
預設:簡單。追問:看起來是簡單,它表示得清楚嗎?從這里你看到了什么?
過渡:是呀,數學王國里人們都喜歡用這樣簡單而清晰的方法表示速度。
提問3:你想知道我走路的速度嗎?請你估一估
預設:a學生對步行的速度比較熟悉,可能會呈現4千米/時
b學生就估每分鐘行幾米與電動車的時間單位相同
我也想知道,于是昨天測量:步行的速度約 120米/分(板書)
過渡:你能看明白它的意思嗎?
(學生可以讀 120米每分,也可以說每分鐘走120米)
a:同學們估說老師走路4千米/時,可老師自己測的120米/分,相差太遠了!
(留給觀察時間,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觀察單位時間不同)
師:哦,原來是時間單位不一樣。速度可以是每時的,也可以是每分的,還可以是每秒的。
b:(直接進入)在生活中,你還知道那些物體的運動速度?
預設:自行車每小時行15千米……
(課前要求學生搜集一些速度)
過渡:老師也搜集了生活中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請看
課件呈現:
(1) 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10千米
(2) 蝴蝶飛行的速度可達每分鐘500米
(3) 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
提問4:你也能用這樣的寫法來表示它們的速度嗎?
學生獨立練習書本第56頁第5題
(課件呈現: 110千米/時
500米/分
340米/秒
提問5:哪種速度最快?
預設:1、蝴蝶最快,因為500最大
2、不能比數字,因為時間不一樣
3、聲音的傳播速度最快,因為1秒就340米了。
過渡:同學們真會觀察,每時、每分、每分都表示1個單位時間。時間單位還可以是(每……)
提問6:現在誰能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速度?
預設: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就是每小時、每分鐘……走的路。師:也就是單位時間里所行的路程。
三、探究三者關系,建立“時間*速度=路程”數學模型
返回主情境: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蔡老師走同一條路用的時間差別這么大,是因為使用交通工具的速度不同。我把剛才獲得的信息都搜集了起來,請看大屏幕:走路的速度是120米/分 騎電動車用了2分鐘 電動車的速度是480米/分 走路用了8分鐘
提問1: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我也有一個問題,你能幫我解決嗎?
請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反饋:480*2=960(米) 120*8=960(米)
480*2=960(米)
追問:480表示什么?(電動車的速度)2呢?(騎車的時間)為什么用2*480?(2個480)算出960是(騎車的路程)
(板書:電動車的速度、騎車的時間、路程)
師:誰能用數學符號把它連起來說一說
(電動車的速度*騎車的時間=路程)
師:你能像這樣(指板書)說一說下面算式表示什么嗎?
120*8=960(米)
提問3:請你聯系生活,像這樣的數量關系你還能說嗎?(指板書)
師: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嗎?
(速度*時間=路程)
四、我能行
1、挑戰4級風浪,我能列式!
(1)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師:題目出示1分鐘后會消失,請你認真讀題,想好怎么解決,老師喊開始時候請你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2、挑戰8級風浪,我能解決!
過渡:同學們,臺風是我們沿海地區特有的氣候現象。臺風給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看同學們激動的表情,讓我們不禁想起每次臺風來臨的一幕幕。看老師還保留了上次臺風的信息:溫州氣象臺10月7日11時發布的臺風緊急警報 今年第16號臺風“羅莎”中心位置在離溫州大約200公里
(1)你從這里獲得了什么數學信息?當收到強臺風形成的信息,每家每戶都積極做好抗臺工作,你知道人們關心什么嗎?(登陸時間)
出示問題:臺風再過幾小時將會在溫州登陸?
(2)現在你能計算嗎?還需要什么?(速度)
補充:目前臺風中心正以每小時20公里
活動:獨立思考,在練習紙上列式計算。完成的同學,想一想你為什么這樣列式,然后把想法輕聲和同桌交流。
集體反饋
200÷20=10(小時)
(3)200、20、10分別表示什么?為什么用200÷10呢?(結合線段圖)
(4)你能像這樣(指求路程關系式)說說是怎樣求出時間的嗎?
反饋-抽象出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板書)
(5)要求時間需要知道什么?要求速度呢?
小結:我們今天的討論很熱烈,參與的人數也多,說得很有質量,我為你們感到驕傲。現在讓我們速速挑戰三級題好嗎?
3、挑戰12級風浪,我會選擇!
從我家到學校的路程是 600 米,我步行的速度是 60 米/分,我從家出發步行 9 分鐘能否到達學校?
指生讀題。下面是3位小朋友的解決方法,請你靜靜得思考,他們的方法都對嗎?
小強:因為 60×9=540(米)
540米<600米
所以 不能
小文:因為600÷60=10(分)
10分>9分
所以不能
小蘭:因為600÷9=64(米)……6 (米)
60米< 64米
所以不能
4、挑戰16級風浪,我會填!
出示信息,呈現表格
①我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
②我家到外婆家大約有600米。
③我從外婆家走到少年宮大約要用5分鐘。
④自行車的速度是200米/分
在( )里填上你們選擇信息的序號,并出問題列式計算。
我們選擇( )和( ), ?
我會解決:
我們選擇( )和( ), ?
我會解決:
我們選擇( )和( ), ?
我會解決:
全班反饋,完成表格(老師完成板書)
路程
時間
速度
要求:選擇2條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填把數據填到表格中
選擇匯報
五、課堂小結
這節可有什么收獲?
根據學生的談話,揭示課題:時間、速度、路程
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篇5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54頁的內容。
教學設想
路程、時間與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學生今后學習行程問題應用題的基礎。通過本課時的教學,把學生原有一些感性認識和一些生活經驗進行概括總結,讓學生理解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相互關系,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相互關系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本節課教學,先讓學生看嫦娥一號飛行的實況錄象,讓學生感知速度。再比較小軍和小剛的速度及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總結出求速度的數量關系。讓學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統一寫法的必要性。通過比較不同的速度,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加深對速度的理解。讓學生看交通警告標志,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再探究求路程和時間的數學模型。
對于這節課,學生已經對速度有一定的認識,這節課主要是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理解速度與路程、時間的關系。四年級屬小學中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中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和積極的學習情感,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很適應合作學習,也很注重老師的評價。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學會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并學會用統一符號來表示速度。
2、使學生從實際間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能用它解決問題。
3、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在交流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科技事業的情感。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
教學準備:搭載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實況錄象(2分鐘)
.課件. 課堂練習紙
教學流程
一、引入
1、看搭載嫦娥一號火箭發射實況,讓學生感知速度.
師:近段時間發生在中國的科技大事是什么?
10月24日18時5分,搭載著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嫦娥奔月的夢想。
科學家們經過精確的數學計算,把嫦娥一號準確的送行月球軌道。我們用數學的眼光看這個短篇。
2、速度你知道什么?(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
3、揭示課題(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二、展開
1、 速度的含義
(1)小剛跑步用時3分,小軍跑步用時2分,誰跑得快些?
(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時間少,而是要看統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2)小剛3分跑900米,小軍2分跑500米,誰跑得快些?
①獨立思考,列式計算
②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學生可能有 a比速度900÷3=300(米)500÷2=250(米)
b相同時間比路程900÷3×2=600(米)和500米比較
500÷2×3=750(米)和900米比較
c相同路程比時間
( 3 )每分跑300米,每分跑315米,每秒飛行7千米,每小時25千米,每天爬50米,這些都是速度。
師:每一個速度分別可以表示什么物體行的速度
師:你能用一句簡潔話說說什么是速度嗎?
引導學生說出包括每分、每時、每秒、每天等時間單位,還要有在這些時間里行的路程。
單位時間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4)從學生的回答中,總結出求速度的數量關系。
路程÷時間=速度
(讓學生體驗可以用速度來比較快慢,建立時間單位的表象,再通過交流每一個速度分別可以表示什么,深刻理解速度的含義,并總結出求速度的數量關系。)
2、 速度的統一表示
(1)鮑威爾10秒跑100米,每秒跑多少米?
蝸牛急速爬行3小時,能爬30米。平均每小時能爬多少米?
讓學生口答(為節省時間)上面兩題得到
100÷10=10米 30÷3=10米
比較這兩題的得數。
這兩個得數不一樣,你能想個辦法讓別人清楚的看出他們的速度不同嗎?
(讓學生自己體會出學習速度的統一寫法的必要性。而不是把速度的統一寫法直接的灌輸給學生。)
(2)速度的統一寫法,讀法。
10米/秒 讀作:10米每秒 10米/時 讀作:10米每時
(3)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
獵豹 (圖片)追捕獵物時的速度是120千米∕時.
火車(圖片)全速行駛的速度高達2千米∕分
(比較這兩個速度誰快,每分鐘2千米求每小時多少米就要乘以60,也就是2×60=120千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長征三號甲火箭(真實圖片)的速度是8千米∕秒
嫦娥一號(真實圖片)的飛行速度是(8000米/秒、10580米/秒、990米/秒、2400米/秒)
(8000千米每秒是繞月飛行的速度,10580千米每秒是地月轉移軌道的速度,900千米每秒是剎車的速度,2400千米每秒是繞月軌道的最大速度。和引入環節相聯系,讓學生體會速度變化在探月工程中的作用。)
聲音的速度是340千米∕秒
光的速度是298000千米∕秒
(打雷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聲音)
(4)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速度。
舉例生活中你知道的速度有那些?
3、求時間和路程
讓學生從現實情景中看限速60的交通警告標志。說明最高限速是60千米每小時。
(1)唐叔叔2小時開140千米,你想對他說什么?
你建議唐叔叔按( )的速度行駛?
(2)照這樣的速度,3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3)照這樣的速度,300千米需要多少小時?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在匯報中得出他們之間的關系。
路程÷速度=時間時間×速度=路程
(從現實情景入手,探究求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三、拓展升華
1、泰順到北京大約有2000千米。馬車每小時候行駛10千米,大巴車到北京要用25時,直升飛機每小時飛行500千米。
(1)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數學問題如下)
坐馬車到北京要多少小時?
大巴車每小時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坐直升飛機到北京要多少小時?
坐直升飛機比大巴車快多少小時?
坐直升飛機比馬車快多少小時?
直升飛機每小時的速度比大巴車快多少千米?
(2)解決問題,發現規律。
先讓學生匯報所解決的問題,再進行如下的整理
馬車大巴車直升飛機速度(千米/時)10 500時間(時) 25
從表格中你能發現什么數學規律?當路程不變時,速度越快,所用的時間就越省。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用了那些數學學習方法?你還想了解更多有關嫦娥一號的知識,請你通過互聯網、報紙、雜志等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