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時 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例3)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學會速度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并應用它去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擴大認知視野,使學生感受人類創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重點: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
難點:應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介紹學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陸、海、空到宇宙方面)的運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動物的運行速度等等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速度的概念,學會速度的寫法,
1)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我們把人騎自行車1小時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還可以說成:人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6千米。可以寫成16千米/時。(用統一的符號表示速度)
2)普通列車每小時行106千米。特快列車每小時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鐘走60米
師:還可以怎么用數學語言敘述?
這些用符號怎么寫呢?
師:每小時,每分鐘都表示單位時間。單位時間可以是每小時、每分鐘、每秒、每日等等
3)試著寫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獨立計算并找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改變其中一題,求時間或者求速度。
問:你能發現速度、時間與路程有什么關系嗎?
三、鞏固新知
1、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10千米,可寫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鐘500米,寫作——
3、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鐘340米,寫作——
5、練習八第8、9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練習八第1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