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內角和
2、拼折驗證。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用實驗的方法驗證得出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困惑,有疑問,而正是這些困惑激發了學生更強的探究欲望,正是這些疑問,使得“合作”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
針對探究過程中不同思維能力的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于得出結論的學生要鼓勵他們思考新的方法,對于無法下手的學生,要啟發他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我們可以把角合起來看是多少?能用什么方法將三個角合起來。在探究學習中,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不斷地深入探究,盡可能用多種合理的方法,驗證結論。
3、交流反饋,驗證規律。
學生完成探究活動之后,在有親身體驗的基礎上,我將選擇不同方法的代表,在展示平臺上展示自己的探究過程,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我關注的將不是學生最后論證的結果,而是學生思維的過程。學生可能通過:拼一拼、折一折、畫一畫的方法,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并通過觀察對比各組的所用的三角形,是不同類型的而且大小不同的,發現這一規律是具有普遍性的,對于任意三角形都是適用。
第四是靈活應用,拓展延伸。
揭示規律之后,學生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就要通過解答實際問題的練習來鞏固內化。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我將練習分為以下3個層次。
1、基礎練習。要求學生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在三角形內已知兩個角,求第三個角。
由于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局限,我將先出示有具體圖形的題目,再出示文字敘述題。
2、提高練習。如已知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一個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的度數;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或底角的度數,求底角或頂角的度數。
3、拓展練習。針對不同思維能力的學生,我設計的思考題是要求學生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規律,求多邊形的內角和。我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去求解多邊形的內角和,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靈活應用知識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這樣安排可以兼顧不同能力的學生,在保證基本教學要求的同時,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本節課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探究互動中去,學生不僅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而體驗到探索的甘苦,領略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成長,最終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板書:
三角形的內角和
量:內角和接近180°
拼:拼成平角
折:組成平角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畫:組成平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