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認識毫升 第3課時(精選2篇)
第二單元 認識毫升 第3課時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1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的認識升與毫升,了解升與毫升之間的進率。
2、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進一步深化升與毫升的認識,并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深化認識升與毫升
練習二第1題
1、指名讀題
2、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升和毫升的感受在書上連一連。
3、集體訂正。讓做錯的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錯的。
練習二第2題
1、生獨立完成填在書上。
2、指名口答
3、集體訂正。
二、升與毫升的換算
練習二第3題
1、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
練習二第4題
實物投影出示第四題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的這四個量杯,請幾位同學分別說一說它們各有多少毫升的水。(指名口答)
請每位同學思考,這4個量杯的水合起來比1升少還是比1升多?
三、估計容量
練習二第5題
出示第五題圖
如果我要盛2升的水,選哪種容器比較合適?說說你的理由。
如果我要盛50毫升的水呢?
練習二第6題
1、請每位同學默讀第六題的第一小題。
2、明確要求后,請每個小組按照書上第六題的步驟做一個計量液體的器具。(小組操作,師巡視指導)
接下來,請每個小組拿出課前準備的三個容器,先估計它們的容量,再用你們的器具量一量。
小組匯報。
四、課后作業:練習二第7題
課前思考:
本節是一節練習課,是對前三教時鞏固。學生有一定的基礎。
1、練習二的第1、2兩題要引導學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并依據對升和毫升的已有認識選一選、填一填,再組織交流。
2、第5題選擇不銹鋼鍋比較合適。教學時,可以先排除碗和保鮮盒這兩個較小的容器,再比較其余倆兩個容器的實際大小,從而作出選擇。如有困難,可以用實物進行實驗。
3、第6題讓學生按照教科書介紹的制作方法在小組里做一做,并提醒學生注意感受100毫升的多少。初步培養學生的估計一些常見小型容器容量的能力。
教后反思:
p18練習二第1、2題,根據容器的大小選擇相應的容量單位,體會升和毫升的大小,并通過觀察、量化,體會容器的容量多少;p19第5~7題選擇容器、做量具、估計容器存水多少并實際測量,感受容量多少,發展空間知覺。
這課的量比較少,也很簡單,感覺很快就能上完。所以我在課上補充了一些內容。一些實驗方面的要求由于我在這一單元一開始已經布置了大量的回家實踐操作,所以課上的實驗就少了,基本上就換成了學生的交流與補充。
課后反思:
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升和毫升的認識,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對容量的初步估計能力。首先注意估計方法的指導。如在不同的容器里倒入1升水,看看水面各有多高,再以此為標準,估計出相應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其次,安排豐富的估計容量的活動。如,估計常見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還是少;最后要求學生觀察生活里的不同容器,估計大約盛多少升或者多少毫升水,等等。
通過實踐,進一步培養實際的估計能力,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課后反思:
本節課是對升和毫升的整理和復習,在鞏固對升和毫升認識的同時訓練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估算,在前面的幾節課學生加強了對于1升和1毫升的直觀感悟,所以在估算的時候學生都能比較清晰地運用正確的單位“升”和“毫升”做單位。
估算的訓練是學生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的情況下進行,比如學生非常熟悉的飲料大多是500毫升,一個紙杯的容量在250左右,1升的水裝在瓶子里、正方體的容器里、量杯的大概高度等等。所以在課堂上能夠比較接近地估算出常見的容器容量,課堂效果較好。
第二單元 認識毫升 第3課時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5~1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認識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讓學生在應用練習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體驗毫升的應用價值。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養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學習作風。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正確認識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準備:量杯、量筒、滴管、各種小容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喚醒升的概念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個容量單位---升,1升有多少?(學生用手勢或身邊物體表示1升)升可以用什么符號表示?
2、說說下列物體的容量大約是多少?
保暖瓶 (1升 2升 4升) 電飯鍋(1升 5升 50升)
金魚缸(3升 30升 300升) 飲水機(9升 19升 190升)
二、觀察實驗---體驗1毫升的概念
1、前面二節課,我們學習了容量的單位升,根據同學們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單位之外,還用什么做單位?
2、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毫升”(板書課題)
3、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
4、大家覺得,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用升做單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見,毫升是在其計量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來表示。(板書:ml,ml)
6、師拿出裝有1毫升水的量杯。這個量杯里的水大約是1毫升,誰來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約有多少?
7、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水大約是1毫升。
8、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二、再次實驗---探索1升=1000毫升
1、請每個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的量杯。請小組里的同學仔細觀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量杯時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過實驗,請小組里的同學討論,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四、生活應用----活化毫升的知識。
“想想做做”第1題
1、指名讀題后指名口答。全班集體訂正。
2、再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單位,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們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第3題
1、指名分別說一說三種飲料的容量。
2、說一說,每一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為什么?
“想想做做”第4題
1、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指名: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第2、5題
課后完成,下節課上匯報結果。
四、你知道嗎?
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五、小結延伸----拓展毫升的知識。
1、提問:今天你又學到惡劣什么新知識,和以前學習的哪些知識有關?學了有什么用?
2、實踐作業;
課前思考:
1、課前要先搜集一些有毫升為單位的容器。教學時先讓學生看一看,交流這些容器是什么作單位的,知道毫升也是容量單位;再說明計量比較少的液體,常用毫升作單位,毫升可以用“ml”表示。
2、認識1毫升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量筒里的1毫升水,具體感知1毫升有多少;再用滴管滴1毫升水,數數有這樣的幾滴,體會1毫升是很小的計量單位,從而對1毫升形成更清晰的表象。
3、例題的教學先讓認識500毫升的量杯和它的計量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里看量杯的刻度,然后依次找一找量杯上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等刻度。接著讓學生在小組里操作,把自制的量器里的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空量杯,看看倒了幾杯,通過討論得出1升=1000毫升,認識得出升和毫升的進率。
4、通過動手實踐,直接感受50毫升有多少,并在活動中逐步形成估計常見小容器量的能力。
課后反思:
通過實驗讓學生來認識容量單位“毫升”,以活動情景來讓學生學習數學。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合作互動,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充分體現了數學課堂教學的互動效果。通過教學學生的活動要比上次有秩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各種有趣的活動,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活動包括操作、演示、討論等。例如,教學毫升的初步認識時,組織學生觀察交流各種飲料瓶上的容量標簽,并通過動手操作,具體感受1毫升的實際數量,輕松地獲得了有關的知識。
教后反思:
毫升是計量液體的較小的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淺表的經驗,對這個容量單位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學生課堂知識的積累上是,在前面一節課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容量”,初步感知了“升”,對毫升的教學已經有心理上的準備。
本課先引導學生認識毫升,在利用知識的遷移引出升和毫升之間的換算,感覺在對舊知進行復習的基礎上學生掌握得不錯,但也有少部分學生有些混亂,因此還應抓緊時間對這類學生進行再講解再練習。這個單元的內容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學生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后反思:
毫升的概念也許學生并不陌生,在前面學習升的時候,已經要求學生到超市去了解升的有關知識.只不過學生了解的都是一些平時合的的飲料,有100毫升到500毫升不等,對于1毫升到底有多少還體會不深刻.
課堂上經過師生互動:說說自己見過的毫升的商品, 毫升的概念也許學生并不陌生,在前面學習升的時候,已經要求學生到超市去了解升的有關知識.只不過學生了解的都是一些平時合的的飲料,有100毫升到500毫升不等,對于1毫升到底有多少還體會不深刻.
教后反思:
毫升的概念也許學生并不陌生,在前面學習升的時候,已經要求學生到超市去了解升的有關知識.只不過學生了解的都是一些平時喝的飲料,有100毫升到500毫升不等,對于1毫升到底有多少還體會不深刻.
課堂上經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說說自己見過的毫升的商品,動手做一做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的水。加深對毫升的認識。
毫升與升之間的換算,通過動手操作,用不同的量筒裝幾次水讓其達到1000毫升,再將10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學生經過幾次操作,印象非常深刻。整堂課的氣氛活躍,學生學的比較輕松。
毫升的概念也許學生并不陌生,在前面學習升的時候,已經要求學生到超市去了解升的有關知識.只不過學生了解的都是一些平時喝的飲料,有100毫升到500毫升不等,對于1毫升到底有多少還體會不深刻.
課堂上經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說說自己見過的毫升的商品,動手做一做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的水。加深對毫升的認識。
毫升與升之間的換算,通過動手操作,用不同的量筒裝幾次水讓其達到1000毫升,再將10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學生經過幾次操作,印象非常深刻。整堂課的氣氛活躍,學生學的比較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