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多研——“批注式閱讀”教學案例
生:這里也是用了反語。而且“從從容容、不緊不慢、主宰”這些詞語也表現出作者對它的贊美。
師:那作者最后都說到可以把它抓起來熬湯喝,這還能說明作者喜歡它嗎?
生:作者并不是真的要吃它,只是一句玩笑話。
師:是啊,作者其實舍不得吃它啊。你從課文哪些地方還能看出作者對它的喜愛?
生:“它板正的姿勢······海軍上將的派頭。”作者把采用了擬人的方法,把它寫成海軍上將,表達了喜愛之情。
生:“慢條斯理、不慌不忙”這兩個詞能看出作者對它的喜愛。
師:對,這是描寫它的走路,你能用動作來表示一下它是怎樣走路的嗎?(生用手掌演示鵝的動作)
生:“它總是高傲地、一動不動地······一罐水。”它走路的姿勢就像一個模特。
師:對,姿勢多么優雅,像模特一樣,作者怎能不喜歡它呢。
師:剛才通過交流我們看到這只公鵝雖然跟我搶地盤,在我釣魚的時候給我搗亂,但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卻是對它的喜愛之情。
三、反思總結
1、尼永麗老師的反思:
本節課著重進行兩個訓練點,一個是批注式閱讀,選取了松鼠的外形特點進行批注,第二個是復述練習。通過批注學生能夠體會到松鼠的美麗和討人喜歡的特點,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感受到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在批注這一環節中,我覺得還留有遺憾,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批注和交流展示批注。看到大部分學生完成批注就急于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使個別學生沒有自己動腦的收獲。再者,可以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聽取別人的見解來補充完善自己的批注,這也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好方法,但大多數學生只是聽過而已,并沒有記錄。在交流批注過程中,朗讀的指導還是不夠,應該讓學生多讀多體會,用朗讀來表現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體會后再讀。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
在批注的展示上,除了讓學生讀出來,還可以利用班級的投影儀,把學生的批注用大屏幕展示出來,這樣既起到了督促作用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便于學生共享學習成果。
2、吳海燕老師的反思:
教學《白鵝》一課,主要以批注式閱讀為主,學生對重點詞、句、段進行批注感悟;深刻領悟課文的含義以及作者運用的對比、反語以及幽默風趣的語言的寫作手法等等。
本課批注式閱讀抓住一個主線就是課文的中心句也是過渡句;鵝的高傲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學生抓住這三個特點自主進行批注感悟;并且在批注之前,教師給予相應的引導,比如:抓住重點的詞句,或是作者的寫作方法等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寫出他們獨特的感受,并且在交流時,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出所感悟的句子,這也是對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最后在學生交流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朗讀來升華情感。
尼老師執教的《松鼠》一課,在學生批注后先進行一個小組交流的環節,然后再進行全班交流,這樣就給了所有學生交流展示的機會,我執教的《白鵝》這一課恰恰欠缺這一點。
李老師在執教《白公鵝》一課時,先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出示在大屏幕上,這樣給學生做了一個榜樣,這對那些批注感悟有困難的學生起了很好的作用,我個人教學時應當也嘗試著以身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