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反思
《長城》教學反思
《長城》這篇課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散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本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應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基于這一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看圖,學文,想象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我原本的教學設想是主要通過四步來落實的.第一步是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你眼中,長城是怎么樣的;第二步,引導學生讀文中的描寫,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么長,這么氣魄雄偉的長城給描寫出來的;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一下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寫長城的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第四步,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畫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落實第一步的時候,學生受課文描寫的影響,加之我氛圍渲染得不好, 對他們思維拓展的啟發不夠,學生多數說的話基本上都是"很長","像長蛇","像長龍"之類的語句,思維拓展得不夠開.在落實第二,第三步的時候,課上我是把它們糅合在一起的,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自讀,領悟到這一自然段是通過列數字和比喻具體形象地寫出了長城的長.而在落實第四步的時候,也是這節課最欠缺的,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這一問題同樣出現在后面品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一句.在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 "相脫節.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 這些都是以后在教學中應該尋求對策,努力探索來解決的方面.
此外,在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個缺失,就是在學生發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總之,看圖學文中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師生對話中尋求和諧的秩序,這都需要我去好好努力尋求對策,努力實踐,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我認為我目前最為重要的是,精心備課,使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并重,才能在教學中達到師生雙贏.
《長城》教學反思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