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四、學習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找答案。
答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的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周恩來立志:為了振興中華而讀書。他的志向多么遠大。。
2.訓練對話朗讀
①指名讀同學們的話,與周恩來對比——理解“抱負”、“胸懷”。
(同學們讀書都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生活需要;而周恩來把個人的學習同民族的振興聯系起來。他說:“只有國家獨立富強了,個人才有前途!”他的胸懷是多么博大寬廣啊。
②引讀周恩來的話。
1.他決心拯救這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立志(讀<選兩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這簡短的九個字在周恩來的心中重復了無數次。因此,當校長提問時,他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ㄗx女生)
3.這九個字是他今后的學習的動力,因此他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男生)
4. 這九個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諾言!齊讀
5. 這九個字更是他終生為之奮斗的目標!齊讀
(讀出周恩來的堅定。讀出周恩來遠大的抱負和博大的胸懷。)
③引讀校長的話
第一次,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么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
第二次,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激動地喝彩:
“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指導讀通)
(好哇!為了中華的振興!有志氣的大應該向周恩來學習。。
再次讀好“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讀好)
④合作分角色朗讀
五、閱讀鏈接
周恩來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也一直朝著這個志向而努力。在東渡日本留學前夕,他寫下了一首抒發救國抱負的著名詩篇: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1. 指名讀詩。
2. 理解詩歌的意思。
我東渡日本,精細地研究各種科學來拯救貧窮落后的舊中國。我刻苦鉆研學業,學成拯救祖國的本領后,要為祖國和人民做一番大事業。即使理想無法實現,像陳天華那樣投海殉國也是英雄。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六、課堂總結
學了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發,或有什么收獲,或還有什么疑惑呢?
有疑惑,書會讀得更多;有啟發、有收獲,書會讀得更好!
讓我們以偉大的周恩來總理為榜樣,沿著偉人的足跡走下去,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吧!
課堂反思:
這次的設計在大環節上與前次大同小異,關鍵是在細節上的修改。特別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把學生在交流周恩來在租界看到的內容時提煉成板書:婦女 哭訴;洋人 得意揚揚;巡警訓斥;圍觀的中國人 敢怒不敢言。這樣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上,思路清晰了很多。不過據聽課老師的反映,這堂課與第一課時的聯系還不是很緊密,導入有點突然。指導過程中的朗讀訓練還不夠。于是,我又進入了細節的雕琢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