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
(板書:吃驚)
在懸念處理后,接著提問:保羅載著小男孩兜風時,小男孩提了什么要求?保羅怎么想的?小男孩做的和保羅想的一樣嗎?想想他的所作所為和保羅想的有什么出入,和你們想的又有什么出入?小男孩和弟弟說了什么?他的語氣會怎么樣?最終解決懸念并指生朗讀小男孩和弟弟說的話。
⑥、保羅此時此刻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的?
( 板書:眼睛濕潤 )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該過程的設計中安排大量的閱讀時間,一則針對本文的教材安排,二則為了更好的感悟“給予是快樂的”這一道理。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大量的閱讀。
三、升華主題,快樂給予
1、齊讀最后兩段。
總結“給予是快樂的,快樂的給予”,指導學生們從中感受到保羅再次被小男孩的行動所震撼,從心靈深處激發起無私助人的強烈愿望,展開為什么“保羅從內心里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的大討論,用卡片的形式寫下感想。
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深化文本主題。更好的將學生的真情實感融入到文本當中,得到獨特的情感體驗。
四、閱讀鏈接,課外延伸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小練筆”——“他們三個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為主題,圍繞這個夜晚他們是怎樣度過的?為什么這個夜晚對他們三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來進行思維訓練。
2、課外閱讀課后鏈接“給,永遠比拿愉快”,相互談談感受。
3、 “贈詩”,送上自己寫的一首“給予”送給孩子們。
課件出示: 你把愛給予小草,大地還你一片綠色!
你把愛給予云朵,藍天還你一片晴朗!
你把愛獻給川地,祖國和你攜手同行!
你把愛賦予奧運,世界與你共圓夢想!
4、教師總結:這個不尋常的圣誕前夜,保羅被小男孩只求奉獻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將關愛送給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給予的快樂。看到大家那么多的卡片討論詞,老師很激動,愛可以啟迪愛,快樂能夠繁衍快樂;樂于奉獻,人生才會美好充實,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這個環節的設計,從教材延伸到生活,進一步增進體驗。以詩作結,既點明文章的主旨,又能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用我手寫我口,延情課外。這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再來進行基本功訓練,指導總結,從而能更好的達到三維目標。
說教學理念
綜觀本堂課的設計,我認為貫徹了以下教學理念:
首先,我主張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其次,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我根據兒童心理特點,設置懸念等抓住他們的心,采用“疑問導讀法”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閱讀狀態。
最后,我在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落實語文的人文性,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