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的世紀》教案
b 朗讀課文最后一句話,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自由暢想、討論:暢想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我們的未來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三、拓展運用
展望未來,你還希望科學技術為我們創造怎樣的奇跡,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呢?
四、總結
正是這些發明和創新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從小學科學、愛科學,讓未來在我們手中變得更美好。
五、板書設計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現代科學技術 發明 發現
人類生活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后反思
《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20世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教學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對文中出現的新事物名稱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他們也通過上網,知道了作者路甬祥。這些對上好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幫助的。課堂上,我主要讓學生質疑、解疑,弄清課文內容。讓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靜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這節課上是相當踴躍的。
科普性文章,老師在教學時對朗讀的指導不必太過分要求,因為它不同于其他文章。但是,今天,我在教學中,抓住了課文第一段“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和另一句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著重進行了朗讀的指導和點評。我認為這兩句話,很生動地體現了作者的意圖。學生在朗讀時也是激qing飛揚,自豪滿懷。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在教學中,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感悟和想象,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體驗。“在20世紀里,還有什么變化也實現了老祖先的幻想呢?”這個問題觸動了學生的情感積累,使他們真切地體會到現代科技發展的成就之大,范圍之廣,變化之快,并由衷地生發出對科學的贊嘆和向往。
由于課前沒有要求讓學生帶字典。從這節課來看,學生對工具書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學手里沒有字、詞典,而有的同學卻很會利用字、詞典,對詞語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得進一步指導學生用好工具書,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通過讀課文同學們都對課文感受很深的段落進行了標記,有的同學畫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談的也不錯,這說明通過讀課文有的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了。但還有部分同學理解的不是很好,今后應加強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