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31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恐龍和鳥類在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
經過研究——
“科學家們提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
2、 這在當時的科學界,可是一個極為轟動的消息。赫胥黎為什么不趕緊向全世界公布這一科學成果呢?當時赫胥黎是怎么想的呢?
(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領悟科學家扎實、嚴謹的科學態度)
3、雖然是一個假說,并且一直沒有找到相關的實物化石佐證,但科學家們從來沒有放棄尋找、探索、研究,直到——
(播放視頻“二連浩特發現似鳥巨盜龍化石”)
4、課件出示重點句: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說這是‘點睛’之筆?”想像科學家們“欣喜若狂”的情境。
第二課時
一、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師引導:科學家在中國的二連浩特發現似鳥巨盜龍化石,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這一假說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佐證,那么,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讓我們回到兩億三千萬年前的中生代的地球,看看這一演化過程吧!
2、指導第四自然段研讀方法(1)自讀思考。(2)整理填空。(3)匯報交流。
3、邊板書,邊匯報:
_________年前,第一代恐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過_____________,繁衍成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恐龍家族。其中,恐龍的一支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身體______→體表______→轉移到______→在樹林間______→具備能力______→最終______。
4、在讀中感悟寫法上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
5、角色演出:以各種角色(科學家、記者、恐龍化石……)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6、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讀課文
2、說說為什么徐星博士要寫這最后一段?
(引導學生體會:科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它需要嚴謹的態度和堅韌的毅力。)
三、完成預習作業中“我的問題”,把預習中自己提的問題進行解答,還未解決的繼續與老師同學交流。
四、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板書設計:
31 飛向藍天的恐龍
變成鳥類
在樹林間 具備 能力
其中一支身體 體表 轉移到
恐龍家族(形態各異、龐大)
第一代恐龍(大小似狗,形態如鴕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