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用學上一首古詩的方法自學: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點點撥。
3、全班交流詩意
4、誦讀積累
四、板書
23、古詩詞三首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宋】翁卷 【宋】范成大
熱愛鄉村風光 忙碌勞動
贊美勞動人民、勞動生活 兒童愛勞動
五、作業
★背誦兩首古詩,并能默寫
★★會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內容
★★★搜集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漁歌子》
一、激趣導入,了解作者。
1、介紹張志和。
今天我們的學習就是從名字開始的,現在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名字,看看你能對這個名字了解嗎?(板書“張志和”,)猜猜“張志和”這個名字是誰起的。(生猜)是皇帝起的,張志和16歲的時候就中了舉人,并寫了一份折子給皇帝唐肅宗,唐肅宗看了,覺得這個小伙子太有才了,就封他做了大官,并賜他一個名字“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龜齡”,是個偉大的詞人。
2、揭示課題。
誰知道詞和詩最顯著的區別是什么?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張志和的長短句《漁歌子》。
二、誦讀詞文,賞析詞義。
1、請大家打開課文,好好地把這首詞讀3遍,注意,要讀得字正腔圓。(生自讀)
2、指名誦讀。生生互評。
3、這首詞在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詞中賞畫,品味意境。
1、張志和不僅是一名有名的詞人,還是一個一位知名的畫家,人們都說他的詞里總藏著美麗的畫。默讀《漁歌子》,看看你能發現張志和在這首詞中畫了什么?把它圈出來。
2、學生圈畫,交流。
你能把你看到的畫面讀出來嗎?
3、發現詞中的色彩。
他的朗讀只讓老師看到一副黑白畫,是這樣嗎?快去看看,張志和用多少種色彩?
4、張志和僅僅用了27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請同學們看著自己的畫,靜靜地看,此時,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播放音樂,給學生半分鐘思考——指名交流)
5、多么動人的畫面啊,你們能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嗎?(指名朗讀)
四、走近山水,貼近詞人。
1、講故事,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2、師生勸答: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狂風浪起且須還!
且須還!
3、哥哥在寫什么?你覺得詞人釣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