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實錄
生:是坐在船上來觀賞桂林山水的。
師:對。作者是蕩舟漓江啊!作者坐在一只小船上,在江上觀賞著。你們想想,作者要先寫什么?如果是你蕩舟漓江應該先寫什么?
生:我覺得自己應該先寫漓江的水。因為作者坐船在水上,他看江水看得最清楚,所以應該先寫水。
師:對了。看看作者是否按著你的想法去寫的?讀下段。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好,放下書,看看這個詞:〔投影:無瑕xiá〕〔學生讀xiá瑕〕“瑕”當什么講?
生:瑕是玉上的斑點。
師:玉上一點斑點都沒有叫做──無瑕,有時瑕也比做一個人的缺點。
瑕字是什么旁?
生:瑕是王字旁。
師:注意瑕的右邊和哪個字一樣?
生:瑕的右邊是放假的“假”去掉單人旁。
師:這個字怎么記住?
生:放假的“假”去掉單人旁,加上一個王字旁就念“瑕”,無瑕的瑕。
師:書上說無瑕的什么?
生:翡翠。
〔投影:翡(fěi)翠(cuì)〕〔生讀fěi翡cuì翠〕
師:什么叫翡翠?
生:翡翠是綠色的,有光澤的。
師:好。翡翠是玉的名字。一般的翡翠是綠色的,翠綠色,當然也有白的,帶綠紋的。最好的翡翠是什么樣的呢?玉上沒有斑點,也就是無瑕的翡翠。從翡翠這兩個字的字形看,有什么特點?
生:這兩個字都有羽毛的羽字。
師:這兩個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生:“翡”字的“羽”字在下邊,橫折有勾;“翠”字的羽字在上邊是橫折無勾。
師:好。當“羽”字作底的時候,這個“羽”字就帶勾;用“羽”字做頭時就──
生:無勾。
師:看看作者是怎樣介紹漓江的水的?讀第一句。
〔生讀“我看見過層波疊浪的大海……這樣的水。”〕
師:〔邊指幻燈片上的句子:“我看見過……大海,欣賞過……西湖卻從沒有見過……這樣的水。”〕我看見過什么?
生:層波疊浪的大海。
師:欣賞過什么?
生:水平如鏡的西湖。
師:把這句話改成這樣說可以嗎?“我看見過大海,欣賞過西湖,卻從沒看見過這樣的水。”
生:可以,但這樣不能把作者的意思表達出來。
生:這樣寫不能把大海、西湖水的樣子寫出來。
師:“大海”、“西湖”、“這樣的水”這三者之間是什么關系呀?
生:“大海”、“西湖”、“這樣的水”這三者各有不同。
師:“卻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水’”這句話含義是什么?
生:大海、西湖作者都看見過,都很美,就是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水”。
師:比較一下哪個更美啊?
生:“這樣的水”更美。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大海、西湖的水非常美,但是再進一步說“這樣的水”比它們還美。一般用“卻”轉折,是寫前面的不好,后面的好。今天的句子是那個意思嗎?
生:不是。
師:今天是說它也好,它也好,加上“卻”字一轉,說明后邊比前邊更好。今天我們學了新的用法,不要一看“卻”就轉折,認為前邊不好、后邊好,或者后邊不好、前邊好,這是好、好、更好。大海是什么樣的?
生:大海是波濤洶涌的。
生:層波疊浪的大海。
師:好。那么大海給你什么感覺?
生:非常壯觀,使人一看就心曠神怡。
師:很好。那么,作者是寫什么樣的大海──層波疊浪的大海。這說明大海怎樣?
生:一層一層的波,一層一層的浪,奔騰怒吼!
師:再看一看西湖又怎樣說呢?
生:西湖是水平如鏡。
師:西湖的水平得像鏡子一樣,西湖是這樣的優美,大海是這樣的壯觀,但是從沒見過這樣的水。哪樣的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