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實錄
生:是他自己感覺到的。
師:是他感覺到的,不是想到的。因為他自己在哪兒──〔生:船上。〕他覺得船在水中動嗎?(生:沒有。)他覺得什么在動啊?
生:他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師:山、岸能移動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山在動啊?
生:因為水很靜,感覺不到水在流動,所以他只感到山在移動。
師:什么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岸在動呢?
生:在船前進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山、岸在后移。
師:在什么情況下才能感覺到船在前進呢?書上是怎樣寫的?
生:船槳激起一道道水紋,擴散出一層層波瀾,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向后移。
師:前邊寫了,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水不動叫做靜,還可以說什么?
生:水平如鏡。
師:像西湖的水一樣。但是,漓江和西湖可不一樣啊!漓江是條大江啊,不像湖水不流動啊!所以,作者告訴我們漓江的水這樣的靜啊!船槳在劃的時候,激起一道道水紋,擴散出一層一層的波瀾,這時,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這些句子寫得非常細致、真實、優美。仔細讀一讀爭取背下來。
〔生背“漓江的水真靜啊……無瑕的翡翠”。〕
師:背得很好。一聽就使人有個什么感覺?
生:美的感覺。
四、仿照自學,情景交融。
﹝學生自學三四自然段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奇峰羅列,威風兀立的山的特點:奇、秀、險。好似“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學生情景交融于畫中,體會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學生的身心愉悅,在玩中愉悅的學到知識﹞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本環節的設計總結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在情感上達到共鳴。讓學生在學習了本課以后,在下去了解更多的祖國的名勝古跡,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這節課,我們不但欣賞了美麗的漓江水,體會了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并進行了有感情的誦讀和背誦。同時還學習了作者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并能仿寫句子。下節課,我們再去欣賞“桂林的山”。
拓展延伸:1、了解我國更多的名勝古跡。
2、網上搜尋桂林山水的圖片。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水: 靜 清 綠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 奇 秀 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