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尊嚴》是一篇蘊意深刻的敘事類文章,文章主要講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故事,他在小鎮上逃難時,面對善良樸實的人們的盛情款待,他沒有立即接受,而是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品嘗勞動果實,正是由于他有著“不能不勞而獲”,“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的堅定信念,最后終于成為了石油大王。教學本課,一要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描寫哈默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詞句,理解“尊嚴”的真正含義;二要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主人公哈默和杰克遜大叔作出評價,說說自己對他們的看法,提高學生初步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復述這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尊嚴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話題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嗟來之食”的故事?有一年齊國發生了大饑荒,一個名叫默敷的齊國人在路邊擺設了食物,準備送給那些饑餓的災民,有一個饑餓的人始終不肯吃人家施舍、恩賜的食物,最后餓死了。你覺得這個人為什么不愿意接受別人施舍給他的食物?(因為他有尊嚴)。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和“尊嚴”有關的文章。揭示課題:尊嚴
(由一個歷史小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急于學習的欲望,讓他們對“尊嚴”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遇到生字用筆圈畫出來,對照課后的生字表把這些字音讀準。(2)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開火車朗讀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并給生字找個伙伴,組成詞語。
3.指名學生分小節朗讀課文。
4.討論:這篇課文的題目為什么叫“尊嚴”,它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以上教學環節,通過學生自讀和互讀,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三、研讀課文,潛心會文
1.學生自學思考:(1)課文中主要寫了哪兩個人物?他們的身份分別是什么?(2)畫出他們之間的對話,從這些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分小組進行討論。
3.抓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他們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他仰起頭,問:“先生,吃你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面對好吃的食物,哈默與其他人的行為表現截然不同,你從他與眾不同的表現中體會到了什么?)
(2)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
(你從“臉色蒼白”、“骨瘦如柴”中感受到了什么?你的腦海中浮現了一個怎樣的年輕人?)
(3)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你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你從哈默的神態變化和語言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