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極力體現框架設計的理念。整合“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與“以兒童為中心”的課程,轉變為“以情景為中心”的課程;變過去的“教學程序”為“學習活動程序”。
從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考慮,教學藝術的真諦在于運用適當、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讓學生學會從文本中了解信息,感悟到情的含蘊。本文教學的著力點就在于讓學生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中去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得到情的熏陶。文章教學主要采用比較法,讓學生拿普通難民的表現與年輕人的表現進行對比,突現出年輕人與眾不同的思想境界,讓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進而內化為自己生活的風向標,指引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學寫14個生字。
2、能通過把哈默與其他難民進行比較,從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等描寫中體會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悟哈默的品格,明白“自尊者自立”的道理,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重點】
通過揣摩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深意,體味人物的思想情感,得到情的熏陶與共鳴。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體味人物語言、行動、神態描寫背后所蘊含的深意,得到人文思想的啟迪。
【教學過程】
一、初讀,了解大意
1、直接揭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關于“尊嚴”的問題。板書,請生讀題。
2、初讀課文:
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寒冷的冬天,在一群饑餓難忍的逃難者中,有一個年輕人,他堅持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食物,得到人們的賞識與接納。)
學習內容的解讀應該有一個由整體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邏輯過程,所以在進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讓學生先進行了說主要內容的練習,同時也鍛煉學生用凝練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深讀,感悟人物
1、圖文對照,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難民的饑餓與疲憊:
⑴ 出示難民圖。請學生看圖說說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⑵ 圖文對照:
請大家默讀課文,看哪里寫出了難民的饑寒交迫。
① 理解“面呈菜色”:
菜色是一種怎樣的顏色?(毫無血色)理解“疲憊不堪”。“堪”是什么意思?
指名說:看到這樣的難民,你心情怎樣?指導讀出感受來。
② “這些逃難的人,顯然很久沒有吃到這么好的食物了,他們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指導理解帶點詞“連……也……就……”、“狼吞虎咽” 中包含的意思。指導讀好。
教學過程的設計“要使‘教師執行’的課程轉化為‘學生經驗’的課程。”“學習過程還必須以‘生活世界’作為背景和來源。”學生對逃難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圖文對照,讓學生以圖促悟,使文本語言變得鮮明可感,再作用于朗讀,得到情的烘托。
2、感悟“例外”與“不例外”,表層解讀年輕人:
⑴ 請學生讀課文,看看這個年輕人有什么是例外的(預測學生會說到:他卻沒有拿到食物就吃,他與大叔進行了三次對話,他成了大叔的工人,他成了大叔的女婿等等。允許學生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做過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