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尊嚴教案與反思
教材簡析:
《尊嚴》這篇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饑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能在幫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這份食物。后來,他留在杰克遜家里干活,成為莊園里的一把好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人可以沒有財富,但必須要有做人的尊嚴,這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嚴,就有可能擁有財富乃至一切。
知識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讀寫“尊嚴、逃難、善良、疲憊不堪、狼吞虎咽”等詞語。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理解并積累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哈默堅持勞動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讓學生懂得什么是尊嚴,一個人必須有尊嚴。
教學重點:通過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態,體會他自尊的可貴品質。懂得什么是尊嚴。
教學難點:理解杰克遜大叔對女兒說的:“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將來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方法:
1、談話導入法
2、自讀品悟法
3、小組合作學習法
課前準備:學生搜集一些關于哈默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四幅非洲難民的圖片)
教師導語:同學們,這些人的家鄉遭受了一場自然災害,他們長途跋涉逃到這里,此時你們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學生自由發言。
過渡語:正如大家所說,他們流離失所,缺衣少食,生活極其艱難。南加州的沃爾遜小鎮上,也來了一群逃難的人,在他們身上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尊嚴》。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難民的外貌及生活環境,使學生直觀的了解難民的生存狀態,有助于對文中“骨瘦入柴、疲憊不堪、臉色蒼白”等詞的理解,為學習文章埋下伏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自由讀文,教師巡視。
過渡語:你們在讀書,老師在讀你們。同學們讀得可真認真!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
3、指名分自然段讀文。讀前提要求:其他同學注意傾聽,邊聽邊想,這群逃難的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讀后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回答完成板書:饑寒交迫)
5、在這群人當中,哈默與眾不同,你知道杰克遜大叔是怎樣評價他的嗎?(板書:百分之百是個富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利用表面上的“矛盾”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物品質。
過渡語:哈默什么都沒有,為什么還說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呢?從哪里看出他很有尊嚴?
1、默讀全文,畫出相關語句,可以做簡單的批注。有所感悟后與學習伙伴進行交流。
2、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體會到哈默此時是極其需要食物的,但是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依然堅持先干活再吃東西。是多么的難能可貴。以自己的勞動去換取報酬,是一種尊嚴,這正是哈默與眾不同的人格。從哈默的表現中,體會哈默的心理活動。指導學生讀人物語言,要把年輕人堅定的語氣讀出來。(先指名再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