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的歌聲》教學案例
《夜鶯的歌聲》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在教學時我從細節入手,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機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采用以聲傳情,以讀促悟的方式,使學生深入文本,走近角色,受到愛國情感的熏陶.案例描述
在結合句子感受小夜鶯的英雄形象時,我是這樣處理的:
師:邊讀邊想象著,你看怎樣讀能讀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呢?
生1;"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 個."
生2:"他讀得不通順,而且沒有讀出夜鶯的機智,鎮定.
(那個讀得不通順的孩子很難為情)
師:(走過去握住他的手)孩子,我最欣賞你的勇氣,你敢第一個站起來,再讀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讀好,夜鶯那么勇敢,你讀得那么緊張,那么快,行嗎?那你看看該怎樣讀呢?
(生1又讀,這回有很大進步,語速慢了下來,表現不慌不忙)
師:你瞧,只要肯努力,就能讀好它.
(該生高興地坐下了.從其他學生的眼中可以看到沒有了剛才的刻薄,取而代之的是欣賞.此時,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同學們都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這個學生在用朗讀表現小夜鶯的機智,勇敢時,招來大家的批評.怎么處理這個問題?我想:問題出在哪,就在哪解決.于是,我先肯定他的勇敢,引導他"從不足中學習,并從不足中走出."再給他第二次機會,讓他勇敢地面對不足,自信地學習,與文本達到共鳴.]
師:還想不想做一回小夜鶯 軍官這2個不同角色呢?想的話,練練該怎樣讀,能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嗎?.(小組合作朗讀,扮演不同角色)
軍官:"你這個壞家伙!"軍官打斷孩子的話,"我是問你這里有沒有人."
小夜鶯:"人呢?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____就都跑了."
軍官:"蠢東西!"軍官想著,輕蔑地微笑了一下."呶,你認識往蘇蒙塔斯村去的路嗎?那個村子大概是叫這個名字吧?
小夜鶯:"怎么會不認識!"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兒的堤壩上去釣魚.那兒的狗魚可兇呢,能吃小鵝!"
(在前一朗讀環節指導中學生受到啟示,這回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了不同的韻味,給大家帶到了這種情境.我抓住此機會引向深入.)
師:聽完后,你有話要說嗎?
生:我看到小夜鶯太機智了,勇敢了,軍官沒產生半點懷疑,而且認為夜鶯太蠢了,我覺得軍官才是真正蠢才.
生:我看到軍官太霸道了,僅管怎么狡猾,也沒有夜鶯機智.
["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好灑不品不知其味,好書不讀不知其妙,好的朗讀可以穿越語言文字,還文本以形象,化文境為心境.使學生通過朗讀,深入文本,走近角色,親歷小英雄與敵人的不同形象,自然受到愛國情感熏陶.在教學實踐中我立爭把讀的訓練落到實處,在讀中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感悟,體驗,獲取最豐富的營養.我想讀完后,學生這樣的感受不能不說是對文本一種新的詮釋.這樣入情入境地讀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