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的歌聲教學設計
2.檢查自學情況。(生字正音、運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
【設計意圖】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習語文的啟蒙階段,要為學生打好識字、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初讀課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讀正確,然后是讀得流利,才為精讀教學的“讀得有感情”打下基礎。只有加強對初讀課文的自學情況檢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詞義,并能正確運用,積累詞句,力求循序漸進,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三、細讀課文,感知內容
1.默讀全文,思考: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讀全文,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記敘的?
(按事情發展順序,或以夜鶯的歌聲為線索進行敘述。)
每一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師生交流)
3.瀏覽全文,小組討論,給各個部分內容分別加上小標題。(師根據學生討論,相機概括板書。)
誘敵 帶路 殲敵 再誘
4.再讀課文,討論: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設計意圖】
重視自讀自悟,整體感知,培養學生自我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充分自讀課文,首先讀懂課文主要內容是什么,學會抓住主線,理清文章思路。同時,用小標題概括每段內容,這種方法會讓學生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他們的思維概括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
四、總結課文,提出要求
讀了課文,一個機智靈巧、活潑勇敢的小夜鶯,一個戰爭中的小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現在我們腦海里。我們是從課文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機智勇敢的呢?(帶著以上問題有感情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
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并且提出下節課的要求。
第二課時
一、復習感知,掌握學情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夜鶯的歌聲》,請大家瀏覽全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是什么?(生復述課文內容)
2.師:小孩就是這樣用他的哨聲引來了一群又一群的敵人,帶刀埋伏圈里,讓游擊隊員把他們一群又一群的殲滅,小孩子能干不能干?他是憑什么去誘敵的?(模仿夜鶯的叫聲)正因這個,所以我們把他叫做“小夜鶯”。
【設計意圖】
上課開始,讓學生回顧復習,感知課文內容和敘述順序,目的是調查了解學情。
二、憑借文本,多元對話
(一)(誘敵上鉤)
師:一個戰爭中的小英雄,年齡與我們相仿的小夜鶯,卻如此沉著機智地投入戰斗,在課文的的字里行間,你認為哪部分最能表現出他的機智、勇敢呢?(第一部分)
讓我們把鏡頭對準第一部分,來到1941年,來到蘇聯那個小村莊。請同學們用心默讀第一部分。用“~~~”劃出描寫小孩子機智勇敢的句子,并在書上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跡。想一想為什么這樣寫,你有什么感受?(生默讀、學習)
匯報交流:(師提示:因為這篇課文很長,所以在讀有關句子的時候,說出是哪一頁的哪一段。以便讓其他同學很快的找到。)
(根據生找的句子,師歸類分析)師:我們來看看小夜鶯與德軍的對話部分。這是屬于什么描寫?(語言)你覺得那些語句最精彩,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找到小夜鶯與德軍對話后延伸)
——“人?戰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剛剛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喊著,‘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