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質疑揭題
1、 (配樂朗誦)課件顯示:“你的眼睛,像遠方淡藍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塵埃,隱沒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宛如水底的珍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2、這是一位曾經遠離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天日后,給為他捐獻角膜的人寫的一首贊美詩。是誰為他捐贈了眼角膜呢?讓我們一起到《永生的眼睛》一文中去找答案吧。大聲齊讀題。
3、齊讀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呢?
(預設學生可能答:永生是什么意思? 眼睛怎樣才能得到永生? 誰的眼睛獲得了永生?課文題目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二、初讀課文,知大意
1、請打開課本86頁。(課件示讀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他們是怎么做的?
板書:捐獻角膜 (指著板書)本文就是講了——(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捐獻眼角膜的感人事跡。) 2、都有誰為盲人捐獻了眼角膜?(板書:母親、父親)文中還寫了一個人,她的態度變化是全文的線索,這個人是——(板書:琳達) 3、琳達14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了摯愛的媽媽的生命,處于極度悲痛中的琳達,卻聽到父親同意捐贈媽媽的眼角膜時,她的態度是——?(板書:反對)從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課件示第四自然段)指導讀出異常氣憤的語氣:“我痛苦難忍…..離去。” 4、如此強烈反對捐贈媽媽眼角膜的琳達,后來她的態度改變了嗎?(改變了)是什么令她改變了?(父親的話)課件顯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指一人讀。引導理解:父親認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父親還認為,什么樣的死才是有意義的?(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你覺得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實話實說。
5、同學們剛才談到的最珍貴的東西,如——,是我們身體之外的東西,送給別人以后,還可以用金錢買到,有些同學說最珍貴的東西,如——這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送給別人以后,再多的錢也買不到。比如眼角膜(課件顯示:眼角膜圖)請看,醫生鑷子上夾著的無色透明的東西就是眼角膜,它很薄很薄,覆蓋在眼球的表面,沒有它,光線無法進入眼球,我們也就無法看清眼前的任何事物。這么珍貴的東西,父親愿意在死后把它捐贈給別人,為什么?生: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也會有意義的。師:此時此刻,你覺得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生:是個有愛心,無私奉獻、關愛他人的人。(板書:關愛 奉獻) 6、其實,母親去世后,父親同琳達一樣,也傷心到了極點,悲痛到了極點,可是父親卻把一切悲痛深埋在了心里,他是用什么樣的語氣對琳達說這番話的?(平靜)配樂用平靜的語氣讀這段話。父親覺得用母親最珍貴的東西讓別人重見光明,這樣做遠比無盡的悲傷更有意義,這是一位多么——的父親?(指板書:有愛心,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父親),讓我們帶著無比崇敬之情再來讀讀這句話。(配樂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