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花的勇氣》教學案例(片段)
如在教《花的勇氣》一課前,教師通過教參,可以了解到文章內(nèi)容大意及作者的語言特點,知道作者通過這一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知道需要注意的問題。通過教參,教師設計了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語言的優(yōu)美。教學的難點是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理解變化的原因。以及教學設計的流程:
1、激趣導入。
2、初步感知。
3、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4、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5、感情朗讀,交流感悟。
6、積累語言,拓展閱讀。
其次,教師應進一步研讀課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這就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他們的體驗也許會五花八門,也許會讓老師始料不及。因此教師應進一步研讀課文。一來可以為教師上課時正確評價學生做準備,二來是在學生課上只有一元理解時,可深入引出多元。
通過參考教參、研讀課文這兩個過程,教師實現(xiàn)了與文本間的對話,已經(jīng)對課文成竹在心,了如指掌。教師也只有在此基礎(chǔ)上,才能更好地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促進生本、生師、生生對話的有效進行。
二、生本對話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還處于比較低的階段,學生單憑自身的理解能力難以完成與文本的有效對話,這就需要有教師的引導。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中,主要也是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的過程。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讀”是生本對話的基礎(chǔ):
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是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獲得情感體驗、積累語言、形成良好語感的基礎(chǔ)。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將課文里的外部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內(nèi)在語言的心理過程,而促進這一過程順利進行的方式就是“讀”。
新課標非常重視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強調(diào)“以讀為本”,在讀中悟,在讀中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讀是一種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是閱讀教學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保證學生讀的時間,讓學生多讀。而且讀是有層次的,各個階段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內(nèi)容有不同的讀法。新課標對學生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個目標的排列已指明了朗讀訓練的先后次序,不能顛倒,不能跳躍,訓練時應該圍繞這三個目標進行。”
首先,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第一步,就是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即教學設計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是學生正確理解課文的前提。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采用朗讀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大聲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調(diào)節(jié)情緒進入課堂角色,也可以避免給內(nèi)向、朗讀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帶來心理壓力,讓他們在跟隨其他同學朗讀的過程中糾正自身朗讀的錯誤,從而得到進步。那么在學生的讀的時候,教師應注意聽學生朗讀時是否出現(xiàn)錯誤,如果有,就要馬上糾正,如果學生能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師應給予鼓勵、表揚。
如在剛教學《花的勇氣》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齊讀一遍課文,在讀之前我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讀準字音、讀的時候要不漏字、不讀破句。學生有目的地去朗讀課文的同時,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我讓學生做小老師挑出他認為難讀、容易讀錯的詞語,領(lǐng)著大家讀一讀。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很快記住這些難讀、容易讀錯的詞語,為正確理解課文掃清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