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教學實錄
《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后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際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前呼后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
3.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讀懂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順勢導入
師: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你想外出旅游嗎?
生:想!
師: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課件展示鄉村四月風光影片。)
師:(欣賞完影片后)你們覺得這里怎么樣?
生:我覺得這里很美。
生:我覺得這里很迷人。
師:鄉村的景色確實美,不過鄉村的四月更美,今天我們就隨同詩人翁卷一起走進田園,走進《鄉村四月》,感悟農家生活吧!(板書課題:鄉村四月。)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四月指農歷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節。
評析:“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知欲望。外出旅游這一導入使學生跳出了枯燥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好本課內容奠定基礎。
二、方法指導,匠心獨運
師:在朗讀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聯系以前誦讀古詩的經驗,說說古詩怎樣讀比較好。
生:我認為應該把字音讀準確。
生:我覺得應該讀出節奏來。
生:還應該讀出感情來。
師:老師覺得如果再做到聲音響亮會更好。下面咱們就帶著這幾種好方法來自由朗讀這首詩。(生自由讀詩。)
評析:教師引導學生用已有經驗來總結如何讀好古詩,與其說教師是在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不如說是在教給孩子們認識世界的方法,畢竟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師:你讀得不僅流暢,而且聲音很響亮。(再指名讀。)
師:你讀得很努力!剛才兩位同學讀得都很流暢,看來大家確實用心去讀了。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了,仔細聽,老師讀到哪里會稍作停頓。
師: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生回答師在哪里有停頓。)
師:對,老師就是按2、2、3的節奏停頓的。下面就請同學們按這樣的節奏再來練習朗讀。(生練習朗讀。)
師:誰能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師:既然大家都想讀,那么想讀的同學就站起來,我們一起來讀。(眾生起立齊讀。)
評析:巧妙設計誦讀方式,使孩子誦讀古詩興趣盎然,感受到詩詞的韻律美。
三、品析詩句,循循善誘
師:大家剛才讀得非常有味道,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按照學習提示(課件出示學習提示)和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來認真研讀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