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昌學射教學設計
(6)練了幾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也可能怎么想……
看到別人在玩,在休息,他可能想……
(7)練習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刻苦、勤奮或者眼酸、眼澀。
過渡:雖然練得很辛苦,但他卻堅持了兩年,兩年以后——
(8)指導“刺”
與“喇”比較
(9)讀到這,你有什么感受?——了不起,堅持不懈(板書:堅持不懈)
(10)練習讀這句話,讀出他的了不起、堅持不懈。
過渡:練到這種程度,紀昌自己很滿意,就去找飛衛,可是,飛衛并不滿意,又讓他——
第二句:他用一根長頭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1)怎么練的?
抓住“每天”、“聚精會神地盯”
(2)你們知道他練習看虱子練了多久嗎?
(3)引導讀
夏天,大家都找涼快的地方乘涼去了,他卻滿頭大汗地——
冬天,寒風刺骨,他又不顧嚴寒——
(4)他“聚精會神地盯”,還可能怎樣的盯?
(5)指導讀這句話
過渡:終于,經過再一次堅持不懈的努力,那只比芝麻還小的虱子大得——
(6)虱子多大?車輪呢?指導讀
3、聯系生活
過渡:紀昌又跑到飛衛那里,飛衛這才開始教他怎樣開弓,怎樣放箭
(1)紀昌這樣練值得嗎?
(2)為什么不先學開弓、放箭?看準目標和把小目標看大與射箭百發百中有什么關系?——基本功的重要
(3)飛衛的教法怎么樣?——學得好離不開好老師的指導
(四)總結,揭示寓意
1、學到這,你有什么感受要說?
2、回到板書,總結
3、延伸:達芬奇學畫的故事
(五)板書設計
紀昌學射
能手
堅↑
持︱
不︱
懈︱
很酸、很累……
反思:
成功之處:
1、談話導入,理解“能手”。課文的首尾以“射箭能手”呼應,怎樣算是能手是個問題,在談話時,從贊揚學生擅長什么就是什么能手入手,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能手。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理解了什么是能手。
2、從課文的中心兩句話入手,進行分析、理解、朗讀,體會人物的想法、品質,深入理解課文,從而體會到寓言的寓意。
不足之處:
1、預設不夠充分、詳細。沒有預設好學生對問題的多方面回答,以致應變不夠靈活。
2、思路把握不夠很明晰,有些細節漏了,有些地方上到后來才發現前面的還沒講完,又回過去講,造成混亂的現象。時間掌握也不夠。
3、教師的語言不夠豐富,缺少激情,整堂課下來似乎是一個調子,沒有高潮,沒有起伏。語言組織也不夠流暢、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