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哪個詞最讓你感動?”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
3、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熏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一開始學生體會不深,我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是怎么看魚的?”,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這“靜”不只是嘴靜,更是心靜,從而體會到了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贊嘆之情一步步加深。
4、創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為學生創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設,反復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后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鋪墊。
5、回扣重點句段,突破本課重難點
在學生感受到青年通過專注、勤奮、忘我地看魚才練成高超畫技后,我再次回扣“魚游到了紙上”重點段,并反復扣問“當青年工筆細描金魚每個部位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當青年揮筆速寫金魚動態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學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為他已經把魚記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為他已經胸有成竹了。”我順勢引導,“用青年自己的話說,就是“先游到了心里。”這樣,學生已感悟到“魚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6、圍繞單元訓練要求,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文章寫法
在突破重難點后,我將文章重點句段通過配樂引讀的方式整合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學習作者如何積累材料,指導學生的寫作。作為即將升入高年級的孩子,初步學習文章的寫法是很必要的。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遺憾:
1、本堂課我自己上得相當,但學生好像入課不深,發言面不夠廣。
2、我總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渲染情境,引領學生品味詞句,但忽視了這是借班上課,沒有往日的默契。當學生讀得不夠味時,我只是用自己的范讀去引導,還不到位,我沒有停下腳步來一點點教。我覺得自己關注教案多了,關注學生少了。
3、在突破課文重難點的問題上,我設計了回扣“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句段,在“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的追問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順勢明白了這兩者的關系。在推敲教案時,我曾想需不需要用關聯詞串起這兩者的關系,又覺得不要那么生硬,學生明白了就行。但評委老師的意見是認為有必要把這個難點強化。
每一次的遺憾和失敗,雖然讓我心情沉重,但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