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教學設計:江畔獨步尋花
本課教材分析:
《江畔獨步尋花》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詩中抒發的是作者一人在江邊散步時愉快高興的思想感情.古詩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萬紫千紅,鶯歌燕舞的春天美景.《游園不值》作者是宋朝詩人葉紹翁.此詩用含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在一首小詩中經歷了感情由掃興到欣慰的變化.
本校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學校積極按照市"古詩文誦讀工程"的要求,開展"每周一詩"活動.學生對古詩朗讀,背誦都很感興趣,對古詩意境有較強的把握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詞,理解詩句意思.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體會兩首古詩的異同.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愛美情操,激發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喚起記憶,營造氛圍.
談話: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你瞧,微風輕拂,萬樹搖綠,百花綻放,到處生機盎然,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都對春天充滿深情,歌頌贊美它!今天就讓我們盡情地享受春天,贊美春天,享受生活,熱愛生活吧!
1,齊背《春日》.
2,"萬紫千紅"主要指的是什么 (花)我們今天再來學和花有關的兩首古詩.首先學習《游園不值》這一首.板書題目.解釋"值"的意思.理解題目的意思.
[評析:教師的語言是動態的文本.優秀的教師語言表述能滋潤孩子的心靈,激發學習的情趣;能引領孩子去想象,去應用.我很看重教師大段語言的表述.]
二,了解詩意,質疑解疑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名讀,糾正字音及不恰當的停頓.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了解古詩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4,在小組內交流.
(1),在小組內說一說古詩的大體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詞.(注意"屐""印"的意思)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評析:"教是為了不教".注重在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是為學生的一生發展著想.]
三,入境品讀,體味詩情.
1,學生再次走進古詩,讀古詩,談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點詩句領會詩情.
(1)談對"小扣柴扉久不開"的理解.如果沒有聯系到上句,教師再引導學生閱讀前兩句.
(2)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
(3)指導朗讀: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
(4)指名讀,教師指導讀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掃興的時候,事情發生了什么變化 引出后兩句.學生齊讀后兩句.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
(6)由作者高興的心情引出"滿園春色".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把滿園春色拍成電視片段,每一個同學都會有一個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師的版本:
牡丹高貴地昂著頭,/ 玉蘭花謙虛地含著笑./ 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黃鸝在枝頭上歌唱.
(7)學生準備版本,然后指名說.
(8)指導朗讀,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讀出來.
3,賞讀全詩,誦讀全詩.
(1)范讀古詩.把作者由掃興變為欣慰的感情讀出來.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3)全班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評析:情境對話,可讓學生輕松地投入到這古詩創設的情境中去.學生能在想象的放飛中,觸摸詩人的情感,得到讀書的情趣,擁有表達的愿望.在形無實有中已扣響了學生心中那春的柴扉.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可點撥學生如何讀出抑揚頓挫,觸發學生深入體會;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因此多樣化的反復誦讀,是培養語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