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教學設計
師:你是從語言描寫中看出來的。
看這樣的兩句子有什么異同?
出示:
“準備好車良馬,讓騶子韓樞為我駕車,火速回去。”
“快快準備好車良馬,讓騶子韓樞為我駕車,火速回去。”
生:(匯報)語氣不同。……
生:多了“快快”說明了景公當時很著急,有點慌了。
師:你抓住了疊詞來體會的,很好!
師:此時,你就是齊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親密朋友,你怎么讀?
生:(讀)“快快……回去!”
師:此時,你就是齊景公,晚一步,你就要失去一位好大臣,你的國家就要失去半壁江山,你應該如何讀?
生:(讀)——>(齊讀)“快快……回去!”
師:我們表演一下怎么樣?誰愿意來試試。
為了表示出對大王的尊敬,我們在前面加上個“報告大王”好嗎?
師:還有什么地方讓你看出他就想快?
生:“好車良馬”也能看出他一心想快。
師:這是選擇的工具,既選好車,又選好馬。還有嗎?
生:“心急如焚”。
師:你是從心理描寫看出來的。還有補充嗎?
生:“景公心急如焚,嫌騶子駕得太慢了,就奪過韁繩,親自趕起車來。”從“奪”、“親自”、“駕”也能看出景公一心想快。
師:是騶子韓樞真的駕很慢嗎?(生:不是。)騶子韓樞是專門給皇帝掌管車馬的很好的侍從,景公平時不駕車,他的技術肯定不如韓樞。這種作法足以讓我們看出景公當時心情急切。
生:“棄車”、“徒步跑”也能看出他想快。
師:是馬不夠努力嗎?
生:不是。是急性的景公心里太急,趕車技術又不好,才棄車而選擇徒步的。
師:徒步就累(沒有工具,用腳走。)試想,徒步可能比車快嗎?
生:不可能
師:想知道故事結果嗎?
出示:
齊景公在回城的過程中四次急得從馬車上跳下來,最后是邊走邊哭,導致車子比預計的晚了將近一天才到都城,晏子已經去世了……進了晏子家,他伏在晏子的尸體上放聲大哭;說:“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規勸我,細小的過失也不放過。災禍沒落到我的頭上,卻落在先生的身上,齊國危險了,百姓將向誰去訴說啊!”
師:讀到這里,談談你感受?
生:景公真的挺可氣,如果坐馬車也許會見到晏子最后一面。
生:景公選擇做法不聰明。
生:我想景公當時一定是急昏了頭,喪失了理智。
生:我覺得我們做事不能太著急。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生:我挺為景公惋惜的,他一心想快,結果卻沒到達。
師:根據你的理解,試填這樣的一首短詩。
此時,
他多么想 ;
他多么想 !
而這一切都晚了。
只因,
他 ,
卻 ,
留給他的只有 ,只有 !
師:過于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這就叫 。
生:欲速則不達。
師:生活中你聽過類似的故事嗎?
生:拔苗助長。
師:再來看看原文。
出示原文:
欲速則不達——《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齊景公游少海,傳騎從中來謁曰:“嬰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傳騎又至。景公曰:“趨駕煩且之乘,使騶子韓樞馭之。”行數百步,以騶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