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手》教學反思
《我們的手》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清新明朗、意境豐富、圖文并茂、富有想象空間的詩。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圍繞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導入新課時首先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看看自己的手像什么?用手做些什么?在激發(fā)學生想象探究的過程中自然導入。然后老師順著學情,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從中獲得感悟,讀得入情入境。在此基礎上老師提出了“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那么手的神通廣大的本領到底是什么呢?”這一問題,讓學生充分討論,同時展開更深一層的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內涵。在此基礎上老師提問:“我們的手還會是什么?”先師生互動,再讓學生合作創(chuàng)編,接著又采用生生互動的方式進行交流。有的學生說:“我們的手是雨”;有的學生說:“我們的手是和平鴿”;還有的學生說:“我們的手是雄鷹”……學生的想像力出乎我的意料,一個個、一首首富有詩一樣的語言真讓我感動!
這些詩一樣的語言既是對課文的理解,又是對所學內容的延伸,也是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對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們的手》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是以“手”為主題的組合單元。《我們的手》是本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全詩共4個小節(jié),整首詩清新明朗、意境豐富、圖文并茂、富有想象空間。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這一意象,把手分別比做電線、橋、船、小鳥等,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誠、快樂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傳遞給熱愛生活的人們。各小節(jié)的結構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詩的內容淺顯,但意境深遠,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
本節(jié)課中,我圍繞新課改所倡導的“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理念,在課中盡量引導學生充分朗讀,以讀代講,以讀代教。學生積極探究,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這節(jié)課中能我首先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本詩歌內容淺顯,卻意境深遠,我采用了老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誦讀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意境,讓他們在充分的讀中感悟詩歌的優(yōu)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著,在他們眼里,手是一幅七彩的畫、一首悠揚的歌,……我還讓學生試著將想象到的模仿詩人進行創(chuàng)編,這激起了學生極大的創(chuàng)作興趣。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說我們的手,是橋梁,在大陸與海峽之間,構筑著親情;我們的手,是禮品,在沿海與西部之間,傳遞著真誠;我們的手,是鮮艷的花,在人與人之間,傳送著思念;我們的手,是無聲的語言,在人與人之間,聯(lián)起了愛的紐帶。這既是對課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對學生情感的熏陶,也是對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