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手》說課稿(精選2篇)
《我們的手》說課稿 篇1
一:聯系實際說教材
《我們的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手》的主體課文,手是人類最神奇的一個器官,是勞動的工具,也是傳遞情感的橋梁, 最美好的時刻,是心貼心的時刻,最快樂的時刻,是手拉手的時刻。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段覀兊氖帧愤@首詩就是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手分別比作電線、橋、船、小鳥等,借“手”這一意象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誠、快樂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傳遞。詩文清新明朗,圖文并茂,各小節的結構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內容簡單但意境深遠,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
二:結合文本說目標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對課文的理解,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出現的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深切體會文中對手的比喻,從而感知手也能傳遞人們美好的情感,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本課的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把語言在頭腦中構造出生動的畫面和情節,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仿寫練筆
三:靈活多樣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貴有法,效果才佳。根據本課的內容,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1、探究合作學習法: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解決學習的重點。
2、朗讀體會法:簡化閱讀教學中的講讀環節,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復的誦讀,以讀為本,以讀代講,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升華體驗。
3、創設情境法: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導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研究性的學習。
4、寫作延伸法:在學完本詩后,讓學生完成小練筆,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四、嘗試創新說程序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恰當巧妙的導入起著統領全課的作用,所以精心設計好導入這一環節,對于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人人都有一雙手,手可以傳遞不同的情感,有的手代表著加油,有的手代表著勝利,有的手向征著永恒,有的手傳遞著關愛。手還可以告訴我們: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看,我們的手多么神奇啊,他還有哪些功能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手的情感世界:我們的手。感受手的奇妙。
【設計意圖:以簡短的語句把學生帶入唯美的意境,讓學生在這種美的的意境中走入課堂,更能讓學生體會本課所要傳達的美好情感!
2、指導朗讀;
在這個部分,要求學生完成兩個目標,一、復習本課的生字詞。 二、把詩歌讀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年級的字詞教學并非可以懸空,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有所體現。在字詞教學上,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讀——講——讀——默”,先指名讀,然后讓學生講一講比較難寫或者難讀的字,然后再齊讀,難寫的可以在邊上寫一寫,最后默一默,錯的訂正好,并且在書本上圈出來。真正做到踏踏實實學語文。第二個要求,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朗讀體會法。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就是情感,而最為直接地表達情感的形式就是潛心誦讀。特別是兒童詩歌教學中,更應重讀輕講。所以在詩文的學習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去誦讀,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指導朗讀.可以說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我先給學生范讀一遍,讓學生知道他們也會和老師一樣讀得好,然后讓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同學賽讀,師生共讀,邊讀邊感悟,理解后再入情入境地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積極體驗。在讀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并讓學生給予學生準確的評價,他們也許會說:你讀得聲音真響亮,你讀得速度很合適,你讀得很有感情,此時我會引導學生,他讀得真的很有感情,那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3、自主探究,體驗感受;
欣賞詩歌同樣是想象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依據學情適當點撥,激發孩子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的想象空間擴展開來。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我準備分三步走,層層遞進,讓學生加深體驗。第一步引導學習,強調學法,第二步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第三步創設情景,加深體驗。
第一步,引導學習,強調學習,以學習第一節為例中,我采用讀詩文,憶溫馨,談感受的教學方法,先指名讀詩文,“我們的手,是電線,在爸爸和媽媽之間,傳遞著光,讓他們的幸福像燈一樣明亮”,學生可能一時無法理解為什么我們的手像電線呢。我引導孩子們回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溫馨幸福畫面。節假日里,爸爸媽媽拉著我的手去公園,享受自然的寧靜;過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拍著手為我唱生日快樂歌,我仿佛是幸福的小公主;遇到困難了,爸爸握緊我的手,仿佛對我說,孩子,加油!溫馨的畫面,舒緩的音樂會勾起學生許多美好的回憶。請同學們把自己美好的回憶和同桌分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情感交流。學生回憶的越多,感受就越深刻,從而讓學生明白,我們的手就像電線一樣,一邊連著爸爸,一邊連著媽媽,三口之家充滿愛,就像電燈一樣明亮。拉著爸爸媽媽的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此時板書幸福。【設計意圖:以指導朗讀為主線,適時啟發學生邊讀邊想,讓語言在頭腦中構造出生動的畫面與情節獲得感悟,讀得更加入情入境,感悟更深!
然后請同學們用學習第一節詩歌的學法去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歸納總結出第二小節把手比作橋,可以傳遞的情感是友好,第三小節把手比作船,手可以傳遞真誠,第四節“我們的手是小鳥,快樂地飛翔”引導孩子們想象小鳥在碧空飛翔的悠閑自在,感受熱愛生活的人們的快樂灑脫。【設計意圖:在這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沒有老師過多的說教,以讀代講,以讀悟情。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到手向我們傳遞的友好、真誠、快樂的美好情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回給學生。】
在學完內容品讀環節,我采用創設情境法,讓學生加深體驗。我走到孩子們身邊,假定不同情景,和他們握手,握住親人的手時你感受到什么,是親情,當你遇到困難時別人握著你的手你會感受到什么,是鼓勵,當你煩惱時別人握著你的手你會感受到什么,是安慰,當你成功時別人握著你的手你會感受到什么,是贊賞,同學和同學彼此小手握在一起,又感受到什么?是友愛。從課堂實效來看,這些引導對于激發學生有效的情思活動是產生了積極影響的。文章是一個“場”,我主要就是要引導學生走進這個“場”,全身心地沉迷于這個“場”,去體驗感受。
4、總結課文,情感升華
在學生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之后,我采用寫作延伸法引導學生想像我們的手還像什么,還會傳遞什么呢?請你來當小詩人,歌頌一下我們的手吧。學生紛紛拿起筆,邊想邊寫。我考慮到有部分同學可能寫起來有些困難,便給他們一些提示的畫面,有位同學是這樣寫的:“我們的手,是掌聲,在同學和同學之間傳遞著贊許,讓自信的笑容,像花兒一樣綻放。”.
【設計意圖:學生在創作中再次深化了對文章中心的理解。新課標指出“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學生非常樂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與別人一起交流。這既是對課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對學生情感的熏陶,也是對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
我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分享別人的習作,適時總結:同學們,最美好的時刻,是心貼心的時刻,最快樂的時刻,是手拉著手的時刻,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因為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讓我們手拉手,心貼心,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音樂起:“手拉手”)
【設計意圖:本課以小詩開頭,在音樂中結束,讓這篇意境深遠,文質兼美的詩歌從美中來,走進學生的心里,在美中去,留有余香,讓人回味。】
七、簡潔明了說板書
最后,我談一談本課的板書設計。板書是語文教學中最直接、最基本的手段之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本課我設計的是圖文式板書,較為直觀、簡潔,既揭示了課文敘述的條理,又展示了手所表達的各種情感,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們的手》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們的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手》的主體課文,手是人類最神奇的一個器官,是勞動的工具,也是傳遞情感的橋梁, “手巧心靈、情同手足、……這么多詞語都在說明手的重要作用。最 好的時刻,是心貼心的時刻,最快樂的時刻,是手拉手的時刻。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段覀兊氖帧愤@首詩就是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手分別比作電線、橋、船、小鳥等,借“手”這一意象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誠、快樂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傳遞。詩文清新明朗,圖文并茂,各小節的結構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內容簡單但意境深遠,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把語言在頭腦中構造出生動的畫面和情節,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仿寫練筆
二、說教法與學法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共選編了7篇現代詩歌,占到課文的1/4。如此大規模的選編詩歌,充分體現了新大綱對詩歌教學的關注。教學要求也明確指出“ 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如何在新課標下進行現代詩歌的教學,培養學生對詩歌理解、 悟、鑒賞、表達、想象、創造的能力?我們教研組在學校指導下把現代詩教學定為課題,進行系統化研究,通過課堂實踐,摸索出一些比較有效的做法,第一、注重現代詩歌的朗讀訓練,以讀促悟,以悟促讀。第二、捕捉詩歌中的意象,引導孩子們暢所欲言,欣賞意境。第三、從仿句練習入手,鼓勵學生創作出自己的詩作。今天借助這節課展示給大家,拋磚引玉,期待得到在座專家和同行的指正。
三、說教學流程
具體的課堂環節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抓幾個點談談吧。
一是激趣導入.課開始,我先帶著孩子們做手指游戲,激發興趣,引導暢談,感受手的廣大神通,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地說:看看下面這首詩的作者還發現了手的哪些功能。
二是指導朗讀.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就是情感,而最為直接地表達情感的形式就是潛心誦讀。特別是兒童詩歌教學中,更應重讀輕講。所以在詩文的學習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去誦讀,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指導朗讀.可以說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初讀,自由讀,批劃讀,欣賞讀,同桌互讀,同學賽讀,師生共讀,包括仿寫后的讀,邊讀邊感悟,理解后再入情入境地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積極體驗。在讀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三是體驗感受.欣賞詩歌同樣是想象的過程,把詩中的情感和自己的感覺,和現實的生活聯系起來,把自己放在詩歌的情境中體會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依據學情適當點撥,激發孩子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的想象空間擴展開來。如第一節中,“我們的手在爸爸和媽媽之間,傳遞著光”,引導孩子們回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溫馨幸福畫面。第四節“我們的手是小鳥,快樂地飛翔”引導孩子們想象小鳥在碧空飛翔的悠閑自在,感受熱愛生活的人們的快樂灑脫。在學完內容品讀環節,我走到孩子們身邊,和他們握手,假定不同情景,握住親人的手時,困難時,煩惱時,成功啦,握握手,從中感受到什么?彼此小手握在一起,又感受到什么?從課堂實效來看,這些引導對于激發學生有效的情思活動是產生了積極影響的。文章是一個“場”,我主要就是要引導學生走進這個“場”,全身心地沉迷于這個 “場”,去體驗感受。
四是仿寫運用.新詩語言新穎、凝練,又不拘泥于通用的語法規范,在現代詩歌教學中,伴以仿句訓練,既能使學生充分感悟新詩語言的奧妙,又能提高其遣詞造句的能力,在拓展延伸中,我引導孩子們大膽想象:我們的手,除了是電線、橋、船、小鳥,還可以是哪些美好的事物?安排小組合作仿編詩歌,進一步抒發情感。把學生仿寫的句子整理在一起,又變成了一首熱情洋溢的組詩。
最后帶著孩子們一遍遍學習傳遞手語“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通過手把美好的情感在周圍撒播,在這互動旋律中結束了這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