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手》說課稿
一:聯系實際說教材
《我們的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手》的主體課文,手是人類最神奇的一個器官,是勞動的工具,也是傳遞情感的橋梁, 最美好的時刻,是心貼心的時刻,最快樂的時刻,是手拉手的時刻。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我們的手》這首詩就是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手分別比作電線、橋、船、小鳥等,借“手”這一意象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誠、快樂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傳遞。詩文清新明朗,圖文并茂,各小節的結構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有音韻美和構圖美。內容簡單但意境深遠,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
二:結合文本說目標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對課文的理解,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出現的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深切體會文中對手的比喻,從而感知手也能傳遞人們美好的情感,心手相連,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本課的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把語言在頭腦中構造出生動的畫面和情節,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仿寫練筆
三:靈活多樣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貴有法,效果才佳。根據本課的內容,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1、探究合作學習法: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解決學習的重點。
2、朗讀體會法:簡化閱讀教學中的講讀環節,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復的誦讀,以讀為本,以讀代講,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升華體驗。
3、創設情境法: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導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研究性的學習。
4、寫作延伸法:在學完本詩后,讓學生完成小練筆,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四、嘗試創新說程序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恰當巧妙的導入起著統領全課的作用,所以精心設計好導入這一環節,對于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我們人人都有一雙手,手可以傳遞不同的情感,有的手代表著加油,有的手代表著勝利,有的手向征著永恒,有的手傳遞著關愛。手還可以告訴我們: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看,我們的手多么神奇啊,他還有哪些功能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手的情感世界:我們的手。感受手的奇妙。
【設計意圖:以簡短的語句把學生帶入唯美的意境,讓學生在這種美的的意境中走入課堂,更能讓學生體會本課所要傳達的美好情感。】
2、指導朗讀;
在這個部分,要求學生完成兩個目標,一、復習本課的生字詞。 二、把詩歌讀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年級的字詞教學并非可以懸空,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有所體現。在字詞教學上,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讀——講——讀——默”,先指名讀,然后讓學生講一講比較難寫或者難讀的字,然后再齊讀,難寫的可以在邊上寫一寫,最后默一默,錯的訂正好,并且在書本上圈出來。真正做到踏踏實實學語文。第二個要求,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朗讀體會法。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就是情感,而最為直接地表達情感的形式就是潛心誦讀。特別是兒童詩歌教學中,更應重讀輕講。所以在詩文的學習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去誦讀,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指導朗讀.可以說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我先給學生范讀一遍,讓學生知道他們也會和老師一樣讀得好,然后讓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同學賽讀,師生共讀,邊讀邊感悟,理解后再入情入境地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積極體驗。在讀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并讓學生給予學生準確的評價,他們也許會說:你讀得聲音真響亮,你讀得速度很合適,你讀得很有感情,此時我會引導學生,他讀得真的很有感情,那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