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 認字9個,寫字6個。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魔爪,油然而生,傾注,居安思危,警鐘長鳴”等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知道國歌的創作過程,感受“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的深遠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情感。
教學重點:體會《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國歌的現實意義,感受“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的深刻內涵。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人說音樂是凝固的史詩,音樂是作者情感的奔流。好!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播放音樂)你知道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嗎?當你聽到這雄偉、激昂的國歌時,你有什么感受?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與國歌有關的文章。板書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圈畫生字;把課文讀通讀順;找出讀懂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 思考問題:“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指的是什么?”課文圍繞它寫了幾方面的內容?
3. 檢查反饋
(1)讀一讀 奴隸 劇本 譜曲 自豪 傾注
力薦 氣概 魔爪 壓迫侵占催人奮進 豁然開朗
振奮人心 油然而生居安思危 警鐘長鳴
(2)“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指的是什么?”課文圍繞它寫了幾方面的內容?
指的是《義勇軍進行曲》。寫了三方面的內容:譜寫、傳唱、定為國歌。
三、 導讀理解
1. 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歌詞(出示歌詞),請大家用心讀一讀,說一說有什么感受。并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2. 是啊!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無論走到哪里,只要聽見這歌聲心情就會洶涌澎湃,民族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
(拓展想象 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在莊嚴的天an門廣場,在60年國慶的盛典,在神州七號升入太空時)理解“油然而生。”
3.《義勇軍進行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指名朗讀課文第三段,標畫重點語句。
交流匯報:(1)通過讀文有兩個名字已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他們是詞曲的作者田漢和聶耳。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出示圖片)
(2)理解《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田漢為什么能寫下這振奮人心的歌詞呢?
出示句子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華北。人民群眾自愿組織起義勇軍,奮起抗戰。
理解“魔爪”和“奮起”從這句話讀懂了什么?
(3)出示課件拓展
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們的土地上任意燒殺擄掠,胡作非為,無惡不作。人民顛沛流離,流離失所。這是怎樣的一個苦難的中國啊!960萬平方公里容不下一個安靜的課桌!面對如此,一幕幕打動著田漢,一幕幕撕扯著田漢的心,不屈和反抗激烈的情感充斥著他的心。
(4)當聶耳拿到這歌詞時,他有什么表現,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聶耳看到這振奮人心的歌詞,激發起極大的創作熱情,立即動手譜曲。他把自己關在簡陋的住房里,一會兒彈琴,一會兒高唱,一會兒按著節拍走動。他把對祖國和人民的愛,對敵人的憎恨,都傾注到每一個音符中。
從“立即”一次體會到了什么?理解“傾注”的意思。體會聶耳用火熱的心,激奮的情來融匯對祖國的愛和對敵人的恨。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這段話。
(5)就這樣義勇軍進行曲譜成了,讓我們一起再次聆聽這首歌。感受這首歌曲高昂集越,催人奮進的特點。(播放義勇軍進行曲)
(6)齊讀最后一句話。
4.這首歌不僅迅速傳遍了全中國,而且還傳遍了世界。為什么一首歌有如此大的感召力?